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鄂西黑猪、长♂×(野♂×鄂♀)♀三元杂交猪、长大二元杂交猪肌肉苹果酸酶的活性与肉质性状的差异来探讨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ME活性和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显著高于长野鄂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P<0.05),而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肌肉ME活性与肌肉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ME活性与肉色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主要探讨不同类型猪在生长性能与肌肉品质的差异。挑选50 kg 左右的鄂西黑猪(脂肪型)、长大二元杂交猪(瘦肉型)、长♂×(野♂×鄂♀) ♀(中间型)三元杂交阉公猪各24头,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每个品种屠宰6头,进行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而与长野鄂杂交猪差异不显著(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屠宰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鄂西黑猪和长野鄂杂交猪(P<0.05),而料重比、背膘厚显著低于鄂西黑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而肌肉评分显著低于鄂西黑猪(P<0.05),而长野鄂杂交猪的肉质与长大二元杂交猪和鄂西黑猪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的方法,试验利用宗地花猪与江口萝卜猪进行二元杂交,然后分别与宗地花猪进行回交、与黔北黑猪进行三元杂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的杂交方式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江♂×宗♀二元杂交组合仔猪哺乳期生长成绩最佳,21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P0.05),21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黔♂×(江×宗)♀三元杂交组(P0.05);黔♂×(江×宗)♀三元杂交组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分别为8.29头和7.57头,均显著高于纯繁组(P0.05);宗♂×(江×宗)♀组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育成成绩优于纯繁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选择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与宗地花猪进行杂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宗地花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及特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采用不同比例民猪血统的育肥猪(100 kg左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肉品质、胶原蛋白含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民猪血统育肥猪总胶原蛋白含量、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溶解度、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压榨损失和剪切力值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肉可溶性胶原蛋白与剪切力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肌肉胶原蛋白溶解度与剪切力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民猪及其杂交猪与杜长大杂交猪相比,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和肌肉胶原蛋白溶解度高,剪切力值低;胶原蛋白含量及性质对肌肉品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养猪》2021,(5)
为深入了解莱芜猪的肉质特性,研究系统测定了42头莱芜猪和30头杜长大的p 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等肉质性状,并对各性状进行群体间比较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两群体比较结果表明,莱芜猪的p H(p H_1和p H_(24))、L_1、a_1、b_1、a_(24)、b_(24)、IMF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杜长大(P0.001),风干水分含量和肌纤维直径均极显著低于杜长大(P0.001),滴水损失和L_(24)与杜长大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莱芜猪的p H_1与p H_(24)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杜长大的p H_1与p H_(24)呈弱正相关。莱芜猪p H_1和p H_(24)与风干水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杜长大的p H_1与滴水损失、L_1、a_1、b_1、L_(24)和a_(24)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P0.001),p H_(24)与其它肉质性状相关性均较弱。莱芜猪的滴水损失与L_1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_1和a_(24)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杜长大的滴水损失则与L_1、a_1、b_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莱芜猪的IMF含量与肉色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P0.001),而杜长大的IMF含量只与肉色中的a_(24)、b_(24)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01)。研究揭示莱芜猪的许多肉质性状与杜长大存在大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两群体今后的肉质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1)应用28窝L♂×LW·Q♀三元杂交和26窝L♂×Q♀二元杂交,比较两者之间初生窝重、窝仔猪数、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L♂×LW·Q♀三元杂交各项指标均高于L♂×Q♀二元杂交,分别高1.4kg、1.31头、9.2kg,初生窝重、窝仔猪数经统计分析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断奶窝重经统计分析P<0.01,表明组间差异极显著.这亦说明以清平猪为第一母本的三元杂交模式应成为清平猪产区主要的商品猪生产方式.(2)应用25头L♂×LW·Q♀三元杂交猪和21头L♂×Q♀二元杂交猪进行育肥饲养实验,L♂×LW·Q♀三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686g,L♂×Q♀二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613g,两者比较三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高73g,统计分析P<0.01,表明组间差异极显著.L♂×LW·Q♀三元杂交猪与L♂×Q♀二元杂交猪的料重比比较,降低饲料消耗7.3%,育肥猪增重营养成本:DE下降7.8%,CP下降6.3%,说明L♂×LW·Q♀三元杂交猪在育肥性能上优于L♂×Q♀二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7.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三门峡雏鹰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育肥阶段部分肉质指标,试验选择10月龄三门峡雏鹰黑猪10头、6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进行屠宰,分别测定了肉色、滴水损失、p H值、熟肉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两品种之间屠宰45 min后红度(a1*值)、宰后24小时后红度(a24*值)和黄度(b24*值)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后肉色45 min、24 h后亮度(L*值)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率、屠宰45 min后p H值和24 h后p H值、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五莲黑猪与杜长大猪的胴体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本实验随机选取25 kg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整齐的五莲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商品猪(杜长大猪)健康仔猪各20头,在同一个猪场中采取中等营养标准饲喂至约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五莲黑猪的屠宰率(75.40%)与杜长大猪(75.90%)差异不显著,而五莲黑猪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瘦肉率低于杜长大猪(P<0.01);在肉质性状上,五莲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1.93倍(P<0.05),肌肉水分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1),游离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1)。由此可见,五莲黑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但其在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优于杜长大猪。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沂蒙黑猪与"杜长大"三元猪的背最长肌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沂蒙黑猪背最长肌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较"杜长大"三元猪丰富,其中铁、锌、硒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钙的含量沂蒙黑猪与"杜长大"三元猪差异不显著(P0.05),沂蒙黑猪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  相似文献   

13.
日本商品猪腰肉系水力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18,(10):24-25
目的是研究日本商品猪肉系水力(WHC)与肌肉中脂肪含量(IMF)的关系。方法是测定了来自两个肉食加工厂的猪肉(猪纵肌)的IMF含量、水分含量、滴水损失、烹调损失,并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这些性状之间的两两关系。结果为IMF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88;P0.01),与p H(r=0.32;P0.05)显著相关;IMF含量与滴水损失(r=-0.23;p=0.07)有负相关的趋势,与烹调损失不相关(r=-0.10;P=0.42)。滴水损失与p H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得到的结论是IMF含量与猪肉WH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 H是影响猪肉WHC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岔路黑猪肌肉中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点,分别对岔路黑猪和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猪背最长肌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检出的12种脂肪酸中,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硬脂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与杜长大三元猪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杜长大三元猪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的(P <0.01)。结果表明:岔路黑猪肉质鲜美,与杜长大三元猪肉质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5):70-72
为了加强浦东白猪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杂种优势预测,我们选择♂杜×♀长浦(♂D×♀LP,DLP)、♂大×♀长浦(♂Y×♀LP,YLP)、♂浦×♀长大(♂P×♀LY,PLY)三元杂交模式以及浦东白猪纯繁(♂P×♀P,PP)和二元杂交模式的♂长×♀大(♂L×♀Y,LY)作为试验杂交组合,分别测定了各组合的繁殖性能和育肥性能。结果显示:♂D×♀LP、♂Y×♀LP、♂P×♀LY之间母本的总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P×♀P(P0.05);♂Y×♀LP的母本产活仔数最高,♂P×♀LY的次之,且均显著高于♂P×♀P(P0.05);PLY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DLP(P0.05);同时PLY商品猪达40 kg、60 kg、95 kg时的日龄最短,与DLP、PP显著差异(P0.05);PLY在日增重上与DLP、YLP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PLY料重比最高。综合来看,♂D×♀LP、♂Y×♀LP、♂P×♀LY均可作为配套杂交组合,但♂P×♀LY可能更加值得推崇。研究结果为浦东白猪的杂交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肉质性状及肌肉营养成分,选取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进行屠宰,对肉质性状、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辽黑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雷香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松辽黑猪和雷香猪肌肉中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甘氨酸含量松辽黑猪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雷香猪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白猪(P<0.05)。文章对优质高端黑猪肉生产群体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确山黑猪及其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确山黑猪的屠宰性能,以确山黑猪为母本,杜洛克、长白、大白和汉普夏为父本开展二元杂交试验;选取长×确为母本,杜洛克和大白为父本开展三元杂交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屠宰性能和胴体性状。结果显示,长×确二元杂交后代的平均日增重440.53g/d、屠宰率75.05%、瘦肉率53.19%、眼肌面积34.51cm~2均显著高于确×确和其他杂交组合(P0.05);大×长×确三元杂交后代平均日增重663.76g/d显著高于杜×长×确(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三元杂交组合的日增重629.60g/d、瘦肉率57.46%、眼肌面积33.89cm~2显著高于二元杂交(P0.05)。试验结果表明,长×确二元和大×长×确三元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相比均具有一定优势,是确山黑猪较好的杂交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定皮特兰猪、斯格猪、PIC猪3个品种猪的肌肉加工品质,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测定了3个品种猪肌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嫩度、pH1值以及肌肉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斯格猪和PIC猪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地低于皮特兰猪(P0.05),而熟肉率高于皮特兰猪(P0.05);斯格猪和PIC猪肌肉pH1值及剪切力均显著地高于皮特兰猪(P0.05);皮特兰猪肌肉总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PIC猪,斯格猪居中;综合各项指标,斯格猪的肉质较好,而皮特兰猪肉质较差,PIC猪居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出能够提高黔南黑猪繁殖、生长和胴体性能的途径,筛选出优质黔南黑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黔南黑猪和二元杂交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终端父本,开展杜黔(杜♂×黔♀)、杜大黔(杜♂×大黔♀)、杜长黔(杜♂×长黔♀)和杜长大(杜♂×长大♀)杂交试验,在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相同条件下,对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合的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杜黔组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每窝断奶仔猪数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断奶仔猪死亡率均低于其他杂交组,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出生重较其他杂交组低,且与杜长黔组和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窝重与杜长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杜黔组较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大黔和杜长黔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30日龄断奶窝重,杜黔组与杜长黔和杜大黔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与其他3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杜长大组最高,杜黔组最低;平均料重比杜黔组最大,杜长大组最小,且差异显著(P0.05);平均始重、平均末重、饲料总消耗量、平均日采食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杜黔组猪的胴体重、瘦肉率、脂率、眼肌面积和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可显著提高黔南黑猪生产性能,其中以杜长黔和杜大黔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肉质特性的形成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特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总胶原蛋白、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溶解度均显著高于鲁莱黑猪和大约克夏猪,鲁莱黑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及其溶解度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较强的抗氧化性。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度与系水力、嫩度和抗氧化性能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果提示,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及其溶解度的下降,能够改善肌肉的系水力,但同时也降低肌肉的嫩度;并且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