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收入水平提高,一些农村地区青年订亲结婚索要彩礼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彩礼数额越来越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村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古代就有结婚要彩礼之说,但是古代的彩礼也只是一种证明婚姻正式约定的象征。古人所谓的彩礼更注重的是礼仪的礼,而非金钱财物之"礼"。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倡导男女平等,"革命的婚姻"成了那个年代最时尚的婚姻方式。人们不再以挣钱多少、家庭的贫富来衡量婚姻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贷款筹彩礼娶妻变买妻据《北方新报》9月1日报道,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娶妻的彩礼也水涨船高。黑龙江省双城市杏山镇树庆村农民李建伟说,现在结次婚就是扒层皮。一般情况下,结婚彩礼包括现金和"三金"两部分。从2008年前后开始,彩礼中现金部分已经涨到8万元,而"三金",即金项链、金耳坠、金戒指,价格也在1万元以上。这样算下来,男方需要直接给女方的结婚彩礼就接近10万元。如果加上新房中的各种家电和生活用品,以及结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支出,  相似文献   

3.
《百姓》2003,(8)
结婚,你要准备多少彩礼? 春节,我回到了淄博农村的老家。家乡这两年富裕了一些,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较以前开放了许多,文化素质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结婚时女方索要彩礼之风依然非常盛行,由于经济贫困而娶不到媳妇的仍大有人在。而且彩礼额度之高,让人嗔目。一般而言,在农村结婚,房屋是必需的,此外,还需要一系列家用电器(包括彩电、冰箱、音响,摩托车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大量的服装衣物和婚宴酒席  相似文献   

4.
浅析婚约彩礼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约彩礼是附有解除条件的赠与 ,以婚约解除作为条件 ,彩礼从一方向另一方转移 ,是因为存在着预约婚姻这种法律关系 ,随着男女双方当事人婚约的解除 ,赠与彩礼的缘由归于消灭 ,受赠人在婚约解除后丧失了继续占有彩礼的法律依据 ,由于婚约解除后彩礼继续由受赠人占有的法律依据消失 ,那么根据民法的公平与诚信原则应将财产“恢复原状” ,即订立婚约前的状态。因此 ,婚约解除后 ,受赠人应当将彩礼返还给赠与人 ,如果受赠人拒不返还而继续占有彩礼 ,将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相似文献   

5.
天价彩礼是农村社会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天价彩礼的出现成为农村男女结合的阻碍,甚至成为牟利的工具,成为男女双方结合无法改变的前提,成了农村普通民众的巨大累赘。通过研究农村天价彩礼的现状,探究其愈演愈烈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办一场喜事     
记者最近在河南、安徽等地农村了解到,当前农村青年办婚事费用较高.从男女双方见面、相亲、下彩礼、定婚期到举行婚礼,每走一步都得花上几百甚至数千元.再加上盖新房的支出,结婚少则要三四万元,多则逾十万元.在一些地方,为了能娶上媳妇,小伙子往往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外出打工攒钱.……  相似文献   

7.
<正>"女儿出嫁父母笑,张嘴就把彩礼要,给得少了咱不干,至少也得三四万。儿子结婚把钱花,父母愁得白了发,要了彩礼还不算,还要父母血和汗,抽了筋吸干血,一样不顺别来接。""儿子要结婚,父母像抽筋。彩礼三金都得要,急得父母想上吊。儿媳过了门,母亲打吊针。"农村结婚很讲究,不管是结婚的时间,结婚的地点,以及方向什么的都有关,,一直沿用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农村结婚风俗。媒说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不论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论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更不管你是生死与共还是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淖马村小郑咨询:我有个朋友与其女友相识不久就结婚了,现在领结婚证已经9个月了。由于女方嫌弃男方家境不好,双方感情亦不和,都想离婚,现在已分居1个月。当初结婚时男方给女方6万元彩礼,协议离婚时女方答应返还男方彩礼5万元,双方私下写了关于返还彩礼的协议及期限。如今女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返还彩礼。请问如果通过法律途径索要,彩礼可以返还吗?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某地法院审理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男女双方同居后未办理结婚登记即双双外出打工,此后,女方怀孕流产,又患上了重病,男方为此向法院提出解除婚约.并让女方退还彩礼及医疗费的请求,女方家人为此愤愤不平。虽然法院也非常同情女方的遭遇。但由于两人未办理结婚登记,属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女方接受的彩礼及医疗费应予返还。  相似文献   

10.
别人家的孩子结婚,不是置办高档家俱、高档电器,就是盖个好房子.而黑龙江垦区青龙山农场十四队养羊户朱成田的儿子结婚,朱成田却给了儿子50只绵羊做为彩礼.这在当地成为新鲜事.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春节前后,都是不少农村地区的结婚"高峰期"。近年来,随着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结婚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之风在一些农村地区也愈演愈烈。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婚嫁有哪些"老讲究"和"穷讲究"?婚嫁成本缘何居高不下甚至连年攀高?"天价彩礼"有何危害?如何防止乡村爱情"穷讲究"将老乡"讲究穷"……看干部群众、专家学者如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婚约又称订婚或定亲,是指男女双方结婚所作的事先约定,法律对婚约没有明文规定。如果男女一方要求解除婚约,只要通知对方即可,既无需征得对方同意,也不需要经过任何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3.
时下,农村攀比之风越刮越盛。你盖4间平房,我就建二层楼房,你结婚时用3辆车,我结婚用4辆车,你请1支乐队,我就请3支乐队.你要1万元彩礼,我就要1.8万元,而且攀比的名目越来越多。攀比之风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纠纷与民间法有着“天然亲和”.正是在法官对大小前提的建构过程中,为民间法适用农村社会纠纷打开了通道,而从提升法治认同感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角度,民间法的司法适用,也有着重要的法制意义.特别是在农村社会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彩礼问题、相邻关系问题等具体纠纷中,民间法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8,(1):54-54
维权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缔结,就有男方事先赠送“彩礼”的习俗,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订婚彩礼小到金银首饰,大到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处置问题许多人不知所措,引发不少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据调查,在一些农村,婚嫁存在"穷讲究"现象,彩礼动辄十几万元,且普遍要求在城区买房,远超普通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为扭转"天价彩礼"这一不良社会风气,在综合考虑传统习俗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多地陆续出台"彩礼指导标准"。春节期间,是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结婚"高峰期"。笔者近日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农村调查发现,婚嫁彩礼在一些地方动辄十几万元,普遍要求在城区买房,远超一般农村家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河南新安县小伙刘峰与同县姑娘李娟结婚。但是新婚的刘峰没有享受到“恩爱甜蜜”,李娟经常借故跑回娘家。即使在家,也以种种理由拒绝同房。起初,刘峰以为是妻子害羞,想着日子还长,就没有计较。可后来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直到2004年8月,想到自己结婚四年竟无夫妻之实,当初还花了上万元的彩礼,刘峰懊恼极了:向法院提出离婚,并让妻子退彩礼。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2004年5月我与丁某订婚,当时丁家付给我家彩礼3000元,2005年7月男方又送彩礼12000元,后又送了1500元给我购买结婚时穿的衣服。2005年9月我与丁某举行了结婚仪式,并同居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当时,我带去的嫁妆价值6500余元。2005年11月丁某到法院起诉要求我返还彩礼。请问我应返还彩礼吗?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00-201
爱情是纯洁的,而婚姻是现实的。毋庸置疑,从古至今,彩礼都充当着婚姻附属物的角色,但其本质是婚姻契约,其表达的主要是对新人的美好祝愿。然而发展到今天,婚姻早已不是"委禽奠雁,配以鹿皮""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时代,其物质性在一些地方被无限放大到唯彩礼不结婚的地步。现今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多元化,离婚率悄然攀升,对婚姻的不安与焦虑蔓延,天价彩礼与房产证一起开始成为女青年对冲不安的砝码,而随着男女性别比失衡愈演愈烈,自家女孩有更多婚嫁选择而坐地起价,甚至成为转嫁经济负担的工具……精致的数学计算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的选择,而本该是因感情发起的婚姻成了待价而沽的金钱游戏。  相似文献   

20.
猴年冬闲季节到鸡年春节期间,农村青年男女“抢结婚”现象很严重。有的男女双方刚认识不久,相处不到一个月,即抢在腊月登记结婚;有的还不到结婚年龄,也多报岁数抢在猴年结婚。一个村子里如果碰到“吉日”,同一天结婚的竟超过10对。为什么会出现“抢结婚”的怪现象呢?据调查,出现这种现象,与民间流传的一种迷信说法有关:2005年2月4日立春,但依据农历,要在2月9日才是春节,而2006年春节又在那年的立春之前,这样一来,2005年农历的一整年便没有立春了。民间老辈人有一种“没有立春的一年是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迷信说法,因而出现“抢结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