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园林变景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在成都市温江区农村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全面实践和运用。近日记者在川派盆景发源地寿安镇百花村3组看到,这里的民居建筑正在大兴土木。原来因盆景园环境优美,游客不断,不少村民看到了商机,在宅基地退出机制政策的支持下,补足短板,吸收社会资金让资源转变为资本,共同开发民宿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川派盆景发源地的成都温江,在5月之际,以花木、生态为背景的游园活动层出不穷。4月30日,成都市温江区首届百花盆景花木艺术节在百花盆景园拉开序幕。五一小长假期间,温江区周边的郫都区、都江堰市、崇州市、双流区等区市县的盆景爱好者和众多市民前往参观考察游玩消费。活动期间,还开展了风采技能大赛、川派盆景游学活动、微盆景现场及线上拍卖、盆景展销会等内容,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四川花木的品牌代表  相似文献   

3.
在温江区,有一位川派盆景艺术开拓者,他就是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跨世纪杰出盆景艺术家、国家高级园艺技师胡世勋。 40年来,凭着对绿色生态事业的无限热爱,凭着对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胡世勋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和园林绿化事业,带领农民走上了通向富裕的光辉大道,开创了花木园林绿化产业和川派盆景艺术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正2016中国(郫县)首届川派盆景博览会暨川派盆景、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论坛于9月30日在四川郫县川派盆景博览园举办。本次博览会及论坛由成都市花卉协会、郫县花卉协会主办,四川徐氏汇景园艺有限公司承办,汇聚了来自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300盆盆景参展,为盆景业者及爱好者打造了一场盆景的视觉盛宴。此次盆景展上集中展示了一批川派盆景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川派盆景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9月27日,以"传承发展,弘扬川派盆景文化"为主题、集展览、销售、交流、培训为一体的国内首个川派盆景园在成都市百花潭公园亮相。刚建成的盆景园面积达4600平方米,由作品展示区和盆景资料馆两部分组成。作品展示区分别展出了由川派盆景大师和青年一代盆景工作者创作的山水盆景、树石盆景、树桩盆景以及微型组合盆景等优秀作品200余件。川派盆景资  相似文献   

6.
在成都温江北林区域,一个立足167平方公里空间载体、凸显“田水绕林盘、花木遍乡野”特质的生态田园公园愈发清晰可见,各类农创、农旅、农养项目串联成珠.近日,位于温江区万春镇先锋村川派盆景示范园项目再次锦上添花,以盆景展示、园林、水系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的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考察培训活动于6月25~28日在四川举行。活动期间召开了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发展座谈会,考察了遂宁世界荷花博览园、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基地、四川春天花乐园、温江区寿安镇植物编艺、寿安镇百花盆景园等基地。  相似文献   

8.
花之都 魅力温江 成都温江,一座香气洋溢、魅力四射的西部花城。 温江区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总人口32.67万,素有“金温江”的美称。温江有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据说从三国时温江就开始栽花种卉,到了清代,温江已是“十万杨柳绕城中,万顷烟波任花舫”的花木之乡了。清末民初,温江寿安花农陈友松、其子陈树山、其孙陈开钦的桩头“掸拐法”成为川派盆景蟠扎名派之一。近年来,温江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成都地区,罗汉松在川派盆景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各种拐法和身法见长,以大中型树桩盆景为多见。八十年代初期,年轻的王学康已经学会了川派盆景制作,并开始自己  相似文献   

10.
温江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距成都市中心10公里,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壤、水质、气候适宜花木生长。温江花木种植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川派盆景的发祥地。近年来,温江花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生产规模化、品种优势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企业化、信息现代化、产品市场化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全区花木种植面积近12万亩,占全区耕地的50%,占成都市花木面积的1/2、全省花木面积的1/3,居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景是以四川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又称川派。川派盆景分川西、川东两个艺术风格。川西以成都为中心,讲究写意,清雅秀丽,丰富多彩,也称川西派,又称成都盆景;川东以重庆为中心,注重写实,浑厚自然,苍劲雅致,也称川东派,又称重庆盆景。 成都盆景,相传起源于五代,清末光绪年间,成都郊区仅从事蟠扎桩头的师匠就达60余人;解放前,川西平原许多花农,仍以蟠扎桩头为生计,使古老的盆景  相似文献   

12.
舒艺农老先生是川派重庆盆景的代表人物,是盆景艺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舒老先生于1922年,于1991年病故,享年69岁。他生前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盆协副会长,重庆市盆协副理事长,重庆市花木公司盆景技师。舒老先生自幼喜爱盆景艺术,从青年时代就投身于盆景艺术创作,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继承和创新重庆盆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对川派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温江特色花卉产业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  相似文献   

14.
正在郫县,提起盆景产业的带头人黄友兴,业内人士无人不知。今年已经74岁的黄友兴出身于盆景世家,4岁开始学国画,22岁开始做盆景,一直从事川派盆景技艺的研究。他的盆景园永兴园堪称一个川派盆景艺术馆。宋代的梅花,明代的紫薇,元代、明代、清代到民国时期的金弹子、罗汉松、银杏等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5月20日,由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等单位主办、以"美化城市环境·走进家庭生活·传承川派技艺"为主题的2015川派盆景展览在成都百花潭公园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了来自四川21个市、州的各类精品盆景300余盆。展出的树桩类盆景古  相似文献   

16.
川派盆景又称为剑南盆景,是我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著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说起川派盆景,成都温江绝对是名声最响亮的产地之一。在成都温江沿成青快速旅游通道往青城山方向走,道路两侧万春、寿安等乡镇都有不少经典的盆景园。这些年代久远的盆景园,近年来有的已形成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成都温江的万春、寿安等乡镇有不少苗木基地和盆景园,其中以三邑园艺最为出名。三邑园艺负责人胡世勋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派盆景蟠扎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盆景基地被授予挂牌"川派盆景蟠扎技艺传习基地"。今年已经74岁的胡世勋自幼喜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如拳头大小的盆景在陈斌手中,如同绣花一样精雕细琢,慢慢由粗放到精致,一个艺术感十足的微盆景成功呈现。这是近日记者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盆景产业园"雅俗居"见到的场景。微盆景用上"绣花工夫"走进陈斌的"雅俗居",中间有条小径,两边田里种植的是微盆景使用的罗汉松、金弹子和六月雪。在小径边上,有一个展示区,用花架置放了几十盆风格各异的微盆景。陈斌告诉记者,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欣赏,有中意的盆景,他们直接买走。近几年,他从大盆景转型到小盆景再到微盆景,走出了一条有  相似文献   

19.
贵州的盆景制作手法,主要受岭南和川派风格的影响,把岭南的蓄枝截干和川派的扎干综合起来,剪扎互用,利用树桩原胚的先天树干,因势利导,制作出了俊秀、自然的以火棘老桩为主的盆景作品。秀丽——可说是贵州盆景艺术的主流。看贵州在全国获奖的作品《飘》(见《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七期),树种为火棘。主干采用高提根的手法,加强根部的整体宽度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21-21
四川盆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便已进入宫廷,时称“剑南盆景”。后经宋朝大诗人张喻、清代花卉盆景艺人李班长等人发扬光大,川I派盆景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盆景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盆景产业也随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