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草地螟在我省发生区域及历年发生情况草地螟在我省五十年代初曾有过发生。自一九八○年以来,又开始发生,并逐步扩展。一九八○年仅在北部地区发现危害,目前在我省的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发生,并程度不同的造成危害。自一九八○年一代幼虫危害逐年加重,一九八○年仅在辽北的开原县发生二百余亩;一九八二年全省为轻发生年,发生三十余万亩;一九八三年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年,局部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八十余万亩,仅铁岭市就发生四十余万  相似文献   

2.
土蝗是非迁移性蝗虫的统称,我国已知约有800种。在北方农区,频繁为害农作物的土蝗优势种,主要有大垫尖翅蝗、黄胫小车蝗、笨蝗、短星翅蝗、中华稻蝗、宽翅曲背蝗、日本黄脊蝗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气候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致使北方农区土蝗的危害逐年加重。近几年北方7省、市的土蝗发生面积每年均在6000万亩以上。由于土蝗具有高密度、突发为害的习性,所以化学农药防治乃是消除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1988年10月上旬,河北省植保所、省科委、河北农大会同献县农业局植保站等单位组成土蝗调查组、赴土蝗严重发生区进行了现场调查。 发生为害情况 我省黄骅、献县、海兴、盐山、南皮、肃宁、安新、雄县、平山、新乐、滦南、昌黎、抚宁等13个县,发生土蝗1600万亩,仅沧州地区麦田发生154.9万亩,其中黄骅、献县等县发生较重,每平米有土蝗10—30头的99.5万亩;31—50头的27.9  相似文献   

4.
《植物医生》2007,20(5):22-22
2007年,全国农区蝗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常年。截止7月底,全国飞蝗发生1690万亩,其中东亚飞蝗1350万亩,亚洲飞蝗140万亩,西藏飞蝗200万亩,农区土蝗发生近5000万亩。2007年东亚飞蝗在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西藏飞蝗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亚洲飞蝗发生平稳;农区土蝗局部发生严重。面对2007年蝗情,农业部及各级治蝗指挥机构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飞蝗不二次迁飞"的目标,蝗虫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日本黄脊土蝗(Patanga japonica Boliuar)近几年由于农田生态系的变化和气候条件所促使,在河北平山地区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据调查1989年古月镇寨北乡发生面积1.69万亩,其中每平方米5~30头的0.655万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水稻病害种类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稻瘟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造成了水稻生产病害重于虫害的新局面。据全省统计,七十年代以来,稻瘟病平均3—4年都有一次暴发流行,从1975—1986年十二年中,发生100万亩以上有四年,波动幅度为150—270万亩左  相似文献   

7.
1997年山西大同、朔州两地土蝗发生严重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气候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土蝗在大同、朔州两地严重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是历史上罕见的。据调查,两地共发生10.7万hm2,大同市发生面积为9.3万hm2,以大同、阳高、天镇三县为重...  相似文献   

8.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和危害野燕麦是世界性的农田恶性杂草。在60至80年代曾在欧洲、北美等地严重发生。在我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达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迅速传播蔓延,东侵南犯。至80年代中期,全国野燕麦发生危害面积达75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4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17.5亿千克。其中河南省野燕麦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陕西省野燕麦受害面积达500万亩,新疆野燕麦危害面积约42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约1.5亿千克。内蒙古野燕麦危害面积350万商,每年损失粮食1.5亿千克以上。在江苏省,野燕麦危害迅速加重,仅扬州地区发生面积已达104万亩。在云南、湖北等省野燕麦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情况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ae′e)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稻纵卷叶螟逐渐发生严重,成为常发性的主要迁飞性害虫,常年发生5—10万亩左右,以四代危害二晚最为严重。从1980年以后,大发生的频率很高,1980、1983、1985年都属大发生年,发生面积分别为19.485万亩,14.8万亩和20.93万亩,其中严重面积分别为8.4万亩、1.94万亩和2.15万亩,损失产量分别为485.9万斤、450万斤和49.5万斤,今年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在二晚田危害是近12年间(1977—1989年)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县二晚总面积32.1187万亩,发生面积24.007万亩,占总面积的74.7%,其中卷叶率为50%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武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武汉市植保站徐建武,汤少云,刘立泰,王国培90年代以来,我市棉铃虫发生逐年上升,1991~1993年发生面积分别为29.86万亩、66万亩、83.94万亩。1994年全市植棉面积为54.24万亩,2~5代累计发...  相似文献   

11.
赵桂芝 《植物保护》1988,14(1):37-38
鼠害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大问题,70年代末期以来,鼠害给全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到1986年全国发生面积高达5.09亿亩,是80年代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害鼠数量密度一般在10%夹次左右,严重地块高达60%夹次以上。稻区及经济作物区危害尤为严重:湖北的杂交稻、广西的花生、玉米、四川的桔子、广东的甘蔗、上海、北京、江苏的西瓜等损失较大。1981年山东省粮食作物因鼠害而绝产8万多亩,1982年安徽省绝产10万亩、1983年山西省绝产30万亩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国务院为解决鼠害问题,1983年发了文件,1986年又召开了会议。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982年将农田鼠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麦茎谷蛾 Ochsencheimeria taurellaSchrank 为夜蛾科,是随我省平原小麦进入高产系列以来1987年新发生的害虫,蔓延很快,全省已达40余万亩。为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对其发生范围,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 发生与为害1987年河北省赵县始发现,经调查石家庄、邯郸两地市有发生,1993年石家庄地区发生14.2万亩,防治7万亩,挽回损失27万kg,仍损失小麦3.6万 kg。其发生特点:1.1 蔓延快以晋州市为例,1987年仅东里庄、南小吾发生,面积不足7hm~2(垧),1988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80年发病面积仅77.2万亩,1985年发展到760万亩,其中早稻600万亩,晚稻160万亩,全年损失稻谷4亿斤。稻瘟病近几年如此加剧,原因固然很多,如品种、菌源、栽培管理、施肥水平,气候条件,防治好坏等等。但从各年发病因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毁灭性害虫,在我省为害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新灌区和感虫品种面积不断扩大,深翻晒田和药剂处理土壤面积缩小,小麦群体结构增多,为吸浆虫的回升积累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1985年全省发生面积100多万亩,达防治指标68万亩,防治了20多万亩,1986年春  相似文献   

16.
南阳盆地桑瘿蚊的发生与防治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蚕桑生产的开发,南阳盆地植桑面积由1988年的0.4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22万亩。然而桑瘿蚊危害,已成为当前桑叶生产的严重障碍。自1987年邓州、南召等县市首次发现至今逐年严重,199...  相似文献   

17.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8.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8,14(4):54-55
大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在广西南宁地区间歇发生,80年代以来曾3次大发生,面积共28.6—32.4万亩。1987年全地区12个县市普遍发生,面积达167.9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6%。  相似文献   

19.
野燕麦(Avena sp)属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目前我国约16个省,计5800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我省小麦常年栽培面积6500万亩,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六十年代初,由于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在引进小麦良种中野燕麦夹带传入我省。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发生初期未注意控制,致使野燕麦在我省蔓延成灾。1979年据全省重点县,国营农场的调查,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2成,重的在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