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沧州枣区已成为危害果实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重的年份,在果实着色后接近成熟期或采收后晾晒过程中,遇连阴雨天气,病果率达30%~60%,浆烂后的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损失。枣树浆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烂果病引起的,其次还有枣软腐病、枣木霜病等。在生产上,只要重点防治枣轮纹烂果病,其它果实病害.就能达到兼治。  相似文献   

2.
<正>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树浆烂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  相似文献   

3.
绿亨6号防治枣树缩果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缩果病(烂果病),属细菌性病害,又称束腰病,烧茄子病,是泊头市枣区果实的重要病害。受害症状为初期果皮上出现浅黄色晕黄病斑,环内略凹陷,后期果实表皮皱缩凹陷,颜色发暗。质地松软,果肉土黄,在成熟前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了枣果品质,给果农们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富士系品种进入大量结果期 ,苹果烂果病也表现得特别突出 ,近几年来 ,除少数果园控制较好外 ,一般果园烂果率都在 30 %以上 ,1 995、1 996年夏季降雨多 ,降雨频繁 ,许多果园烂果率达 6 0 %~ 70 % ,有的高达90 %。据调查 ,造成烂果病的主要病害是轮纹病和炭疽病。实践证明 ,对这两种病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导致烂果的轮纹病菌和炭疽病菌都是弱寄生菌 ,容易浸染衰弱植株和老弱树干 ,很少侵染壮苗。因此 ,防治上应以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为防病的基础。( 1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5.
枣烂果病主要由轮纹病菌、炭疽病菌、青霉菌侵染所致。 6月下旬开始 ,以 5%菌毒清30 0倍液、4 0 %福星 70 0 0倍液、10 %世高 4 0 0 0倍液与 2 0 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可有效减轻烂果程度 ,防效明显好于多菌灵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的效果 ,农用链霉素对枣烂果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6.
苹果烂果病是果实轮纹病、炭疽病等多种果实病害的俗称 ,是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 ,一般果实损失不低于 10 % ,发生严重园片病果率高达 4 0 %。在每年的防治中专项喷药多达 10次 ,但效果一般。5 0 %轮纹宁可湿性粉剂是山东省农科院高效农药实验厂生产的高效低毒 ,内吸具保护性的广谱杀菌剂 ,为探讨其防治效果 ,我们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 ,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依据。1 试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示范点设在嘉祥县嘉祥村 ,全园面积为0 .5hm2 ,示范区面积为 0 .2hm2 ,一般防治区面积 0 .2hm2 ,对照区面积 0 .1hm2 。主栽品种为红…  相似文献   

7.
一、谢花后到套袋前 主要病害有:轮纹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炭疽病、苦痘病;虫害有:康氏粉蚧、红蜘蛛、白蜘蛛、棉铃虫、金纹细蛾。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生产的果实病害。介绍了枣缩果病的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发病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苹果烂果特别严重 ,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对烂果原因进行分析 ,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998~ 1999年 ,一般烂果率在 35 %左右 ,严重的达 80 %,而试点园烂果率均控制在 5 %以内。1 致病原因1 1 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是苹果烂果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病菌借风雨进行传播 ,同时高温高湿又给病菌孢子的繁殖散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如 1997年干旱、降雨次数较少 ,烂果发生晚而轻 ,大部分果园烂果率 10 %左右 ;而 1998年、1999年的 5~ 7月份降雨次数多 ,空气湿度大 ,烂果发生早而多 ,大部分果…  相似文献   

10.
<正>献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33万hm2,红枣年产量1.5亿kg,年产值近6亿元。由于近年来金丝小枣采收期常遇连阴雨天气,枣果采收后得不到及时晾晒,红枣浆烂果现象十分严重,一般浆烂果率在30%左右,严重地块烂果率达到50%以上,甚至发生绝产,严重影响了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丝小枣浆烂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丝小枣浆烂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正>苹果烂果病主要包括有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疫腐病、黑腐病、褐腐病等,均能致好果变为残次果,影响产量和降低果园效益。苹果烂果病病菌一般在幼果期(5~7月份)侵染果实,后呈潜伏状态,秋季近成熟期(8~9月份)形成病状,随后不几天出现病果。尤其在后期多雨时节,温湿度条件具备情况下极易暴发。因而,每一果农从现在起,必须认真全面做好保果促优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追肥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小枣浆烂果,是影响枣果质量、果农经济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关,但肥水管理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于1998年进行了施肥防治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1试验地点、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地沧县大官厅乡东留肖村东南,在试验地内选择10a...  相似文献   

15.
王乔 《新疆林业》2010,(5):28-28
<正>枣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在枣区有所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主要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受害枣果先在果肩及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内色病斑,中间呈圆形褐点,病区果肉松软萎缩,病果易早期脱落。病果个  相似文献   

16.
枣缩果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张月英,焦荣斌,张冀珍,郝玉军(石家庄市林业局)(新乐市林业局)枣缩果病又名枣黑腐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枣缩果病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近10多年发生日趋严重,据在新乐市枣区调查,...  相似文献   

17.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枣树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但目前对该病的病原及防治规律的报道不一,在生产上也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此文是在沧州地区,通过多次调查研究,根据近年枣树管理实践得出的适合沧州地区生产实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枣缩果病 (ErwiniaJujubovora)又名铁皮病、黑腐病 ,是目前枣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发病 ,病果果肉变褐 ,味变苦 ,造成提前落果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其发病快而集中 ,常常暴发流行。河北省每年由于该病导致病果产量损失 30 %~ 80 %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绝收。该病在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生 ,有的地方发生的也相当严重 ,已成为当前大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指导枣产区的生产。1 病…  相似文献   

19.
1992~1994年在濮阳进行了田间试验和73hm^2左右的示范结果说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又称农抗751)防治苹果烂果病和班点落叶病可以取代常规化学杀菌剂如退菌特,多菌灵等,烂果率一般可控制在0。45%~5%,病叶率可控制在22%左右,病情指数在8%以下,优于化学杀菌剂。  相似文献   

20.
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对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是浆胞病、霉腐病、果柄基腐病、缩果病和枣果酒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