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协调区域发展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尽管我国在国家、区域、流域等尺度上的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单方面决策为主与利益相关参与不够、补偿范围界定方法不科学、生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与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缺乏监督机制和政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不足.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地域范围;明确生态补偿载体与补偿对象;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建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合适的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生态补偿模式过多依赖政府主导,生态补偿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发展缓慢。为提升生态补偿效率,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在优化政府补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激活来促进市场补偿模式的发展,实现生态补偿的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黄立洪 《农学学报》2017,7(9):74-7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主要指的是生态功能方面的补偿,其注重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针对生态构建行为支付对应的补偿资金。进行农业生态补偿不仅是推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改变我国长久以来产业发展不均衡与城乡差异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进行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的途径。企业是其运行的基础, 遵循生态补偿机制把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 实现生态补偿和自身的科学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协调区域共同发展, 完善补偿方式和税收制度,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将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移民区发展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6条假设;在获取201份有效调研数据后,利用AMOS7.0软件对该理论结构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并最终得到了各变量之间的综合作用程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急需建设的四条推动机制: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农技推广机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环节,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真正建立一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还可为绿色GDP核算提供依据。因此依据经济、生态、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意义,依据科学发展观对生态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换代,建立资源合理利用的现代循环体系,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开始着手分析,总结归纳了苏州市近几年来实行生态补偿的特点是资金投入正逐步加大、一开始就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主要以“水”为代表,依然还存在着得到补偿的地区和村民期望值正在逐渐升高、生态补偿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尚未实现全民参与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扩大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完善生态补偿的社会制度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补偿交易成本高,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以安徽境内秋浦河为例,采用系统研究、模型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理论,构建了其生态补偿实施体系.结果表明: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框架,由驱动力、法规保障、管理与运行、监督等子系统构成.政策与社会基础、流域上下游对水质、水流调节的供求关系是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制定生态补偿法规、成立生态补偿委员会是实施补偿的基础;构建多元融资与支付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协商、调解为主的补偿途经机制、监督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等是实施补偿的关键.基于秋浦河流域上游提供的生态服务及保护生态受损的发展成本,估算了2009年实际补偿金额为40553.66万元.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流域不同群体的环境与经济利益,有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区域间资源互补、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权公平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横向生态补偿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国内不同类型横向生态补偿实践做法及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目前理论研究集中在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方式选择、补偿标准测算以及补偿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实践探索环节围绕森林、流域、区域间展开。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实际存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缺位、缺乏横向协同组织机构、长效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横向生态补偿协同管理机构,加大社会化力量参与程度,建构横向生态补偿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稳农惠农的前提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实现在发展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通过对江苏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储备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补偿体系;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发挥既定的补偿效果;融资渠道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等。提出了符合江苏现状的严格农业生态补偿顶层框架设计、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立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途径、构建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农业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为江苏率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缺乏系统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有关法律不完善、政策效果不明显、补偿范围与主体模糊等诸多困境。对于中国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税收制度、构建保证金制度、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功能、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在吸收国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设计主要体现为:一是构建与健全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逐步健全环境保护财税政策;三是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探索多途径的融资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生态补偿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并结合当今世界生态补偿发展模式,对我国未来生态补偿机制与环境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玥  张硕新  胡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79-4679,4691
生态补偿机制,就是以改善或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整相关利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和受益者)利益分配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问题,法律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从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入手,分析了其实施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滨州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盐碱地较多,主导产业是棉花。近年来棉花产业发展缓慢,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如何促进棉花产业快速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本文在介绍盐碱地棉花种植生态补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补偿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处理棉花种植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以期促进滨州市盐碱地棉花产业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盐碱地种植业生态补偿机制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目前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在跨区域和补偿机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试图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出发,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下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核心问题,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甘肃省生态保护与治理步伐、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生态安全、推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迫切需求。甘肃省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