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某年7月中旬,某变电站连续发生两起35 kV全封闭式电流互感器烧损事故,2台35 kV真空断路器报废,辖区部分用户停电。1事故前运行方式该变电站为末端变电站,由一条110 kV进线与主网相连,2台主变压器均为三绕组变压器,1号主变压器处运行状态,带本站4条35 kV出线及6条10 kV出线,35 kV出线总负荷24 000 kW,10 kV出线总负荷7 000 kW;2号主变压器处检修状态,全站各一、二次设备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2.
农网35kV变电站多为农网改造的终端变,其供电范围为1-3个乡,改造前主要由10kV线路从县中心变送电,不仅供电半径大、电压低、电能损耗大,而且不能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和负荷发展的需要。因此,兴建35kV变电站成为农网改造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往往偏小,因此,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至关重要。容量选择小,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容量选择大,造成变压器空载损耗大,起不到降低损耗,同网同价的要求。如何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呢?本文主要谈谈用负荷增长曲线法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相似文献   

3.
<正>1选择课题35 kV某变电站供电的高铁、监狱、乡政府等重要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缩短变电站倒负荷操作时间,尽快恢复用户供电。因此,缩短35 kV变电站倒负荷时间,尽快恢复对用户的供电,提高供电可靠率,是QC小组所研究的课题。2现状调查按照35 kV某变电站倒负荷操作流程,QC小组针对2014年倒负荷进行统计,平均用时20 min,并对耗时最  相似文献   

4.
35kV直配台区是指35kV线路深入负荷中心,由35/0.4kV配电变压器直接向低压客户供电的配电台区,较适用于用电负荷点呈带状分布的山区、半山区、丘陵或平原的"走廊"地带,且35kV线路近侧分布区域。文章分析了偏远农村负荷分布与供电情况,提出了柱上变+配电箱、箱变/配电室、柱上变+配电室三种典型建设模式,界定了35 kV直配供电方式的适用范围,结合应用实例分析了直配台区的技术经济性,为35 kV直配台区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1故障前的运行方式110 kV洛市变电站:#2主变通过631开关并列带6 kV负荷运行;#1主变通过331开关并列带35 kV负荷运行,311洛电线、321洛洛线、322洛秀线运行,312洛路线热备用(空载)。35 kV洛市变电站:321洛洛线带全站负荷运行,311洛荷线热备用(空载)。35 kV秀市变电站:35 kV母线带322洛秀线、312秀  相似文献   

6.
<正>1选题理由断路器作为一种主要的电气设备,其作用为在正常情况下接通和断开高压电路中的空载及负荷电流,若断路器设备的故障过多,将导致非计划停电次数增加,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可用系数降低,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减少断路器设备的缺陷发生率,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着积极的效应。对2013—2015年辖区内的断路器设备缺陷进行统计,110 kV断路器的缺陷次数3次,占总缺陷的7.5%;35 kV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农网35kV变电站布点不足与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为适应农村电网负荷发展的需要,探索一种投资少、易施工、见效快的解决10kV线路长距离送电造成电压低的方法,通过试点开展35kV变电站配电化应用研究,寻求一种解决10kV线路供电半径长而导致台区低电压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析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俊 《农村电工》2009,17(8):31-32
1 35kV变电站在农村丘陵地区应用的必要性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当负荷密度为10~20kW/km2时,35/10kV供电方式的经济供电半径为10~15km,相配套的35kV线路输送容量为2000~10000kW,输送距离为20~50km,10kV线路输送容量20~2000kW,输送距离为6~20km.因此,35kV变电站适用于农村电力网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1事故经过2018年4月9日6时,某县调控中心配合上级丙变电站检修停电,对35 kV大平2线及东张孟T接线所带2座35 kV变电站进行停电倒负荷。甲变电站停电倒电恢复供电后,全站电网负荷运行正常;乙变电站停电倒电恢复供电负荷后,供电区域内大量出现电动机反转甚至烧毁的现象。经查,35 kV乙变电站有报文"2号主变压器低后备保护闭锁";分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偏远农村或山区地广人稀、负荷小而分散、35 kV电源布点不足、10 kV配网延伸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开展35 kV/0.4 kV配电化试点,寻求一种解决10 kV线路超供电半径、末端电压偏低问题的方法,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偏远农村或山区地广人稀、负荷小而分散、35 kV电源布点不足、10 kV配网延伸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开展35 kV/0.4 kV配电化试点,寻求一种解决10 kV线路超供电半径、末端电压偏低问题的方法,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35 kV申集变电站是2008年投运的按无人值守设计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该变电站35kV为单母线接线,采用ZCW10–40.5G型PASS设备;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XGN28B–12型开关柜。变电站投运时,安装有35 kV主变(容量5000 kV A)一台,35 kV配电装置按远景规模一次建成,10kV开关柜按本期建设,10kV出线四条,全部采用电缆方式出线,直埋出站后直接上塔改架空出线。2015年以来,申集地区负荷增长较快,在高温天气下,已经出现有主变重载、过载情况。迎峰度夏临近,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解决这个问题是摆在面前的难题。这里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不适宜永久建站的负荷区域内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35kV线路,或利用10kV线路原地升压建设简易35kV变电台区进行供电,做到既降低线损、减少占地、缩短工期、节省工程投资,又能满足突增负荷的用电急需。该文就其发展前景及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35 kV变电站35 kV电压互感器和10 kV电压互感器,以及站用变压器都用高压熔断器进行保护。保护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只需按额定电压和断流容量选择即可。(1)35 kV电压互感器:试选RXW0-35型高压熔断器,其额定电流为0.5 A;附加限流电阻RD1-35,其电阻320Ω,熔件额定电流0.5 A。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延津县35kV供电网络受地理位置影响,电源点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南部的110kV津北变电站,造成电网结构不合理,运行方式不灵活,电压合格率低,异常运行方式时部分35kV线路供电半径长,线路损耗大。2009~2011年35kV平均线损率达到1.84%,而理论平均线损率为1.42%,降损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6.
<正>1运行方式35 kV横梁变电站为单母线不分断运行方式,有35 kV出线2回,#1主变容量630 kVA,#2主变容量2000 kVA,两台主变不能并列运行,通过10 kV母线带出线4条。当时#2主变10 kV侧电流为52 A。一次接线如图1所示。2事故经过横杆3512线是西部完善工程建设,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35 kV横梁变电站与35 kV干城变电站通过3512线路横杆线连接。2012年5月23日35 kV横杆间隔JLSZ–35电流电压组合互感器C相电压互感器炸裂,电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电气化》1998,(2):8-9
当线路架成后,35kV线路最大输送功率受导线最大允许电流及线路允许电压损失所制约。如何根据这两者来确定呢?笔者根据线路允许电压损失及导线最大允许电流推导出一个判别式,可根据这一判别式来确定35kV线路最大输送功率。1负荷距众所周知,对钢芯铝绞线或铝绞线而言,在线路电压损失率为K(一般取O<K<0.1)时的负荷距,可按其电压损失率在允许值范围以内一定值时,所输送功率与传输距离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一定值称之为负荷距。其计算公式可由下式导出:式中U──额定线电压或所在处的运行线电压kV△U──线路电压损失kVRo、Xo──…  相似文献   

18.
正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电能传输设备,但运行中经常受到各种外部故障电流的冲击,尤其近区域的冲击,已成为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绕组变形和匝间短路故障,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1主变故障1.1情况介绍及设备参数2016年1月24日12:12,某220 kV 1号主变重瓦斯动作,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前,35 kV二段母线及出线检修,35 kV一段母线在1号主变运行,35 kV所带负荷大部分为水电专线,用电负荷约6 MW,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农网 35 k V变电所多为农网改造的终端变 ,其供电范围为 1~ 3个乡 ,改造前主要由 10 k V线路从县中心变送电 ,不仅供电半径大、电压低、电能损耗大 ,而且不能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和负荷发展的需要。因此兴建 35 k V变电所成为农网改造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往往偏小 ,因此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至关重要。容量选择小了 ,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 ;容量选择大了 ,变压器空载损耗大 ,起不到降低损耗、同网同价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用负荷增长曲线法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2 负荷预测做好负荷预测是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的前提 ,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20.
广东德庆35kV线路80%位于高山大岭或丘陵地区,易受雷击,根据对35kV中马线雷害案例的分析,提出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雷区加装避雷器三种防雷措施,有效地降低了35kV中马线雷击跳闸的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