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2.
黑龙汀省养鱼池塘每年封冰期达5个月之久,冰层厚度在70-110cm,而且越冬池透光率低,水质差。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本省渔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养鱼户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一龄鲤、鲫鱼种越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渔业生产。下面把鲤、鲫鱼一龄鱼种越冬前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是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一、加强秋季饲养,保证鱼体健壮 鱼在冬季主要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进入秋季饲养期后,首先要增加鱼饲料中的脂肪量,也就是尽一切可能让鱼长得又肥又壮,从而提高鱼的越冬成活率。实践证明,鱼的肥满度系数在2.23时,越冬成活率为41.1%;肥满度系数达到2.52时,越冬成活率为94.8%。肥满度系数提高了0.29%,而成活率却上升了53.7%,可…  相似文献   

5.
魏国 《科学养鱼》2005,(11):21-21
为了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要加强越冬前的管理,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越冬前鱼病检查及营养性疾病防治。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检查,重点对鳃、肝、胰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根据鱼病检查结果,除进行常规的鱼病防治外.要采取措施,抓住鱼类停食前的摄食时机,强化培育,以增强鱼体肥满度,提高鱼体的抗寒能力。二是越冬池的选择与消毒:①越冬池池底应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土质为保水力强的粘土或壤土:②越冬用水为井水或湖库水,原池越冬要换掉1/2老水;③对越冬池水在放鱼前进行消毒,灭菌杀虫。  相似文献   

6.
李连任 《内陆水产》2006,31(12):15-17
冬季,池塘水温降低,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该做的事还很多。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不闲”。  相似文献   

7.
李曼  夏宝东 《黑龙江水产》2006,(3):19-19,22
越冬鱼类,尤其是花白鲢鱼种经过6个月的冰封期后,体质有所消耗,如果在越冬期间出现过低氧而多次加水,致使越冬鱼类的活动增加,越冬鱼类的体质损耗将会更严重,将导致花白鲢鱼种的体质明显下降。在越冬池解冻后,随水温的逐渐升高,体质虚弱的花白鲢易染生疾病,而发生大批死亡,而同池的鲤鱼虽体质消耗也严重,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越冬池解冻后,以花白鲢为主的越冬池要及时疏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1鱼病防治 从我省近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的情况看,鱼病是引起越冬死鱼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鱼病大多不是在越冬过程中才发生的,而是在越冬前就已发病,只是在越冬过程中病情加重,才引起死鱼。因此,要提早防治鱼病,应在鱼入越冬池前,也就是在饲养后期就应彻底治疗。目前,对我省赵冬鱼类危害最严重的鱼病是鱼隐性败血症,它是一种细菌性鱼病,病鱼体表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9.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鱼类安全越冬,避免因越冬池缺氧而大量死亡,设计了越冬池溶解氧含量无线监测和增氧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能够保证鱼类越冬生产的安全性,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李连任 《河北渔业》2006,(12):29-31
冬季池塘水温降低,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但冬季该做的事很多.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不闲".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是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09年入冬以来,黑龙江省降雪量较大,有的地区还出现了“雪封泡”现象,给鱼类越冬增加了难度。如不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很容易出现死鱼,造成损失。针对目前鱼类越冬形势,建议养鱼户在越冬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防池小水浅冬季雨水少,易造成鱼塘水位降低;还有些养鱼户喜欢将鱼塘水放浅,想让鱼能在浅水里晒到太阳而达到取暖的目的。其实,冬天塘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鱼的生长带来不利。越冬池一般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稳  相似文献   

14.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相似文献   

15.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含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越冬中期和后期,由于前期一般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水产》2009,(4):38-38
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培育越冬的鱼种和亲鱼要强化秋季培育,以增强鱼类体质。 2.清整越冬池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厚的淤泥;对越冬池进行消毒,如不能排干池水或不能消毒,则应当在池中多次拉网,清除野杂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北方地区越冬经常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与鱼类的自身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一、鱼类越冬期基本状况 在大庆地区,每年10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0℃左右时,池塘养殖鱼类停止饲喂,并且并入越冬池,直至翌年3—4月融冰。在此期间普通饲养的鱼类活动摄食、消化和代谢强度都显著减弱。减缓程度依种类、越冬条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仍然达到零下30℃以下。养鱼池塘每年的冰封期达150d左右,冰厚达60—120cm。漫长的冰封期,不论是鱼类生活环境、鱼本身及养鱼户的越冬管理水平,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从而直接关系到养鱼生产的经济效益,影响养鱼户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限制养鱼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爱华  徐娟 《水产养殖》2012,33(2):32-33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