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电镜扫描观察10个八仙花品种的花粉粒,根据花粉粒的形状、长短轴比、萌发沟特征、纹饰特征、极面特征等分析八仙花不同品种间以及孕性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八仙花可孕花的花粉粒均为长球体,除了'无尽夏'和'奥塔克萨'不孕花花粉粒为超长球体外,其他也为长球体,均具3条萌发沟,沟长裂至两极,属于N3P4C5型花粉;花粉粒极面形状有差异,'无尽夏'、'奥塔克萨'、'蒙娜丽莎'、'头花'和'初恋'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其他品种极面观为钝三角形;不同品种花粉粒的萌发沟长度与萌发沟脊面宽也存在差异,仅'玫红妈妈'不同孕性花粉粒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壁纹饰均为孔穴状,其孔穴大小、形状以及分布特征不同,但是同一品种的不同孕性花粉粒形态特征并无差异.综上所述,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可作为八仙花品种鉴定的依据之一,但是不能作为花粉孕性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10个荷花品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荷花花粉形状为近球形,大小为极轴长37.5~50.9μm,赤道轴长41.6~51.3μm,具3条萌发沟,外壁纹饰为脑纹状或皱波状。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6.3789%,已经代表了原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选出前5个主成分为新选主成分。在孢粉分析时各性状指标按重要性依次为极轴长(P)、体积大小指数、赤道轴长(E)、沟长(L)、P/E、脊宽、L/P、外壁纹饰、沟宽(W)、极面观形状。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探索适合铁筷子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测定并比较了供试铁筷子花粉的生活力;利用Hitachi TM3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铁筷子花粉粒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5%琼脂+10%蔗糖+3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是最适宜铁筷子花粉萌发的离体培养基,野生铁筷子花粉育性明显强于园艺品种。铁筷子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_3P_4C_5型花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近三瓣形,同时在花粉粒大小、邻孔脊宽、单位面积穿孔数和外壁纹饰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能很好地区分野生铁筷子与园艺品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可为铁筷子种和品种间鉴别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金柑属、柑橘属和枳属36个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结合叶形态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柑属花粉粒大小为(21.18~31.35)μm×(14.05~26.18)μm,网脊宽为0.52~0.98μm,网眼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大小为0.48~1.62μm;柑橘属花粉粒大小为(25.99~32.53)μm×(17.54~20.05)μm,网脊宽为0.72~0.92μm,网眼直径大小为0.51~1.10μm,多为圆形或近圆形;枳属花粉粒大小为(31.03~32.60)μm×(18.82~19.36)μm,网脊宽为0.38~0.40μm,网眼多为不规则多角形,网眼直径大小为1.45~1.46μm。金柑属和柑橘属的花粉粒大多数都具有4条萌发沟,2份枳属材料具有5条萌发沟。‘富圆金柑’具有较复杂的浮雕状纹饰,其余品种的花粉粒均为网状或细网状纹饰。花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为10时,可将36份材料分为4个分支。叶的基本形态具有属的特异性,与花粉聚类分析推断出的亲缘关系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金柑不同种属的亲缘关系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耐冬山茶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耐冬山茶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探索山茶属植物的演化、系统分类以及耐冬山茶的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用扫描电镜对耐冬山茶18个品种及3个南方山茶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耐冬山茶花粉粒为腰鼓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近三角形或三裂圆形,具三孔沟,从表面看内孔不显著。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花粉粒表面纹饰大多为蠕虫状,亦有拟蠕虫状或拟网状。脊间或网纹间具穿孔和穴,有的脊上有较明显横向波状纹,穿孔和穴的形态及数量品种间有差异。花粉粒形态可以做为耐冬山茶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耐冬山茶和南方山茶品种花粉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耐冬山茶;花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玉兰品种间的花粉形态差异,为众多玉兰品种的分类鉴定、起源及演化提供依据,本研究对37个玉兰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分析显示,其花粉形态相似,均为左右对称,异极,具单沟,超长球形(P/E2),大小(52.9~61.3μm)×(21.3~27.6μm),属于NPC花粉分类系统中的N1P3C3类型,与玉兰亚属植物花粉共同的典型特征一致,但表面纹饰的细微形态结构(穿孔和孔穴的分布密度,纹饰类型等)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花粉的外壁纹饰可以作为区分玉兰品种的参考依据。孢粉学性状的数量聚类可清晰地将供试玉兰品种区分为白玉兰类群与二乔玉兰类群,说明可以将孢粉学特征作为玉兰品种的一级分类方法,但若单独用其区分玉兰品种是否为一级品种则分辨率还不够,所以该特征仅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0,(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蒲公英属(Taraxacum)9个种类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个种类花粉大小为(17.73~29.17)μm×(12.69~25.92)μm,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E)为0.72~0.94,脊宽为2.24~3.62μm,花粉粒为近球形、扁球形、近扁球形;具三孔沟,萌发孔位置为边萌发孔。扫描电镜下,其外壁表面纹饰为网纹状,有刺状结构。依据花粉特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管花蒲公英划分到蒲公英属。  相似文献   

8.
10种长山药花粉形态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个品种的长山药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山药花粉形状为扁球形,两端平截,2沟,极轴长11.51 μm(10.02~ 13.90 μm),赤道轴长18.53 μm(16.21 ~21.05 μm),属于小型的花粉(10 ~ 25 μm).10种长山药品种花粉在极轴、赤道轴和P/E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粉及其种子的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花粉块由4个花粉团组成,长形,离生,每2个为1对,成熟的花粉团呈金黄色,蜡质坚硬,极轴平均长598.64-691.01μm,赤道轴平均长147.96-215.02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多边形,Ⅱ级纹饰表面光滑,花粉为4合花粉,未见明显的萌发孔;种子呈纺锤形,淡黄色,平均长288.28-369.15μm、平均宽97.27-129.3μm,Ⅰ级纹饰为不规则长形条纹,Ⅱ级纹饰表面光滑。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系铁皮石斛花粉和种子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709-1715
利用扫描电镜对16份不同来源地的菊芋种质资源进行了花粉形态学的观察研究,比较分析来自中国、欧洲、东南亚和北美洲的不同菊芋种质资源之间的花粉形态差异。结果表明,菊芋花粉大部分为球形,极个别为近球形或扁状;表面纹饰呈刺状突起,周围分布其花粉的萌发孔沟。聚类分析将16份资源分成6类,大部分国外资源被聚在一起,总体上各分类组的花粉大小及形态较为相似,根据花粉特性能够将不同来源地的菊芋种质资源进行区分。本研究为菊芋花粉形态的分类、亲缘关系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亲本杂交之后子代花粉的形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粗皮桉等6个树种的亲本及其杂交子代花粉为研究对象,分析亲本在杂交之后子代花粉形态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杂交子代花粉各性状遵守遗传规律,子代赤道面长、宽介于父母本之间,但萌发沟长、宽并不是都介于父母本之间;亲本和子代花粉性状除了萌发沟深度外,其他性状数据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基于5个花粉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6个树种分为3组,亲本和子代大多位于不同组,只有粗皮桉和尾粗桉关系相对较近.子代的花粉外壁纹饰类型介于父本和母本之间,但母本对外壁纹饰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发现可通过调整杂交策略以控制某个亲本在子代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桉树杂交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崇阳杉木种子园无性系花粉活力及花粉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卓文 《种子》2003,(5):79-80
本文以崇阳县桂花林场杉木初级种子园中所收集的各无性系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粉大小、花粉萌发及花粉生活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花粉粒一般为球形或近球形。用蓝墨水染色对杉木花粉活力测定为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各无性系间花粉染色范围12.65~30.17min。硼酸对花粉萌发的作用极为重要,没有加硼酸的花粉萌发受到抑制,花粉在0.001~0.050g/L浓度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好,花粉萌发时的花粉管形态除正常形态外,还存在不同的形态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3.
大庆地区委陵菜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花粉在遗传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对于探讨植物的分类、起源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大庆地区9种委陵菜属植物的花粉粒进行了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种委陵菜在光镜和4000倍扫描电镜下,显示出较多的相似性;在8000倍以上扫描电镜下,表面纹饰分为三种类型:非双棱脊条状纹饰、多沟脊条状纹饰和无沟条状纹饰,脊宽在0.11μm-0.29μm之间,脊间宽在0.37μm-0.78μm之间,脊连续或不连续,表面具穴或微颗粒,孔沟形状为条形和裂缝状。从分析9种委陵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系统演化及分类特征来看,9种委陵菜花粉的演化趋势与传统分类的演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变化规律及形态在倍性水平上的差异,以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材料,采用混合染料染色法和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结果显示,3种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最高活力时段均在开花第1天,三倍体品种为上午10:30,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种为中午12:30,花粉活力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花粉大小与倍性呈正相关,极轴值范围为96.47~137.91μm,赤道轴值40.68~56.55μm,四倍体品种的P×E值最大,其次为三倍体和二倍体。花粉中部网眼大小的范围为3.93~8.57μm,随品种倍性增加而增大,形态参数聚类显示倍性相同的品种之间花粉相似性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持久性差异较大,杂交育种时可根据倍性选择花粉活力最高时段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5.
阿魏属和独活属都是伞形科中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但是由于伞形科的分类系统是建立在典型的伞形花序和带有特殊分泌管的果实的基础之上的,使得分类学者在亚科、族、属和种的设立和分类方面存在分歧,实验主要针对阿魏属和独活属的花粉形状进行研究,对阿魏属和独活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了伞形科阿魏属5种和独活属3种植物的花粉照片,进行了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阿魏属花粉形状为长球形,而独活属花粉为超长球形;2属花粉外壁均具有网状纹饰,3孔沟。阿魏属和独活属植物的极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9.67μm和34.07μm,秩和检验表明二者差异显著;赤道轴平均长度17.07μm和15.65μm,差异不显著;极轴长/赤道宽的平均值分别为1.76和2.19,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13个美国梾木无性系花粉形态进行观测与方差分析,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TTC染色法对无性系2号花粉萌发特性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不同无性系间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极面沟距的变异系数最高且遗传最为稳定。(2)花序开花率为75%时花粉活力最高,整花4℃条件下短期保存花粉活力较高。(3)授粉后,多数花粉可在柱头上正常萌发,72 h后花粉管即可进入子房。研究认为,花粉外壁及极面沟距可作为鉴定美国梾木无性系的形态指标,美国梾木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是抗逆及丰产杂交组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杏种质孢粉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电镜(SEM)对20个杏品种(种)花粉形态研究表明:应用临界点干燥技术干燥杏花粉,花粉粒大小在杏和西伯利亚杏种间差异不明显,品种间花粉大小差异较大。花粉粒外壁纹饰在种间和种内均有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20个品种(种)分为9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辣椒花器特征及其相关性,并为选育具有优良花器性状的种源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81个辣椒品种的8个花器性状(花长,花宽,花药长,花药宽,柱头长,柱头宽,花柱长,柱头外露长度)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宽与柱头宽、花柱长与柱头外露长度、花长与花药宽间达到极显著的正偏相关,花药长与柱头长、花宽与花柱长间为极显著的负偏相关;柱头外露长度和柱头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01.11%、43.72%,以上两个性状通过选择育种改良的可能性较大;聚类分析将81份材料分为了五个类群。24号和80号品种柱头外露最长,异交概率高,64号品种柱头外露长度最小,为负值,异交率低,三个品种均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调查与数量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棠是重要的温带观赏花木,其品种分类工作还很不完善。基于野外调查,对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类,共记载21个北美引进品种、3个国内栽培种以及1个国内野生种。选取了20个性状,以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利用DP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制定了北京地区观赏海棠品种资源分类检索表。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将25个海棠品种分为红色重瓣品种群、粉色重瓣品种群、深色单瓣品种群、浅色单瓣品种群4个品种群。海棠品种间欧氏距离为2.78~9.67,所有25个品种都能区别开,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该框架既体现了二元分类法的内涵,又符合国际法规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桑树花粉产量及各组织部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热值情况,本研究以3个桑树品种(‘冀桑2号’,‘辽鲁6号’,‘河北华桑’)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3个桑树品种最佳产粉条件及花粉产量,比较其花粉、花序、叶、皮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热值。研究结果表明,22℃45%RH为‘鲁6’最佳产粉条件,32℃45%RH为‘冀桑2号’,‘河北华桑’最佳产粉条件,且‘河北华桑’产粉量最高为1.687 g/100 g;3个桑树品种不同组织部位之间蛋白质含量中,‘冀桑2号’花粉含量最高,达到1 531.94 mg/L;在热值测量中,‘冀桑2号’花粉的热值为最高,达20 168 J/g;3个桑树品种不同组织部位氨基酸总含量中,‘冀桑2号’花粉最为丰富,为64.030 mg/g。本研究为桑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