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稀土微肥对酸雨胁迫下水稻发育期Ⅰ(拔节孕穗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叶面喷施法研究了稀土微肥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的七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pH 3.5)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有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0.1%稀土微肥处理后,与酸雨组相比,叶绿素含量有所升高,SOD、POD活性、MDA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均有所降低。这表明适当浓度的稀土微肥可减轻酸雨对拔节孕穗期水稻的伤害,但不同指标的防护与修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叶面肥喷施宝对蔬菜农药残留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为材料,在室外栽培条件下研究叶面肥喷施宝对芥蓝菜叶片3种杀虫剂(吡虫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及其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宝能促进芥蓝菜吡虫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降解,但受使用时间与浓度的影响。叶面肥喷施宝能提高高效氯氰菊酯使用后芥蓝菜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毒死蜱胁迫下芥蓝菜CAT的活性,对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不显著。喷施宝能明显提高吡虫啉胁迫下芥蓝菜POD的活性,对CAT的影响受使用浓度与取样时间的影响,但对SOD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自制多养分复合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及Cd积累调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中早39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中低Cd胁迫下,喷施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各部位Cd含量、Cd富集转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稻籽粒Cd含量与各器官Cd含量的关系。[结果]喷施5种叶面肥对水稻籽粒降Cd效果依次为S>P>Se>Mg>Si,分别降低73.50%、66.41%、58.55%、58.50%、46.86%;叶面喷施S肥籽粒Cd富集系数降低73.5%,籽粒Cd转运系数降低72.9%。[结论]5种叶面肥对比而言,叶面喷施S肥降Cd效果最好,若综合考虑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降镉效率等因素,则叶面喷施Si肥效果最好,且水稻茎秆是影响籽粒Cd积累量的最主要部位,是籽粒积累Cd的主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两种桉树(广州1号,广林9号)一月龄树苗为材料,用不同p H值(5.6,4.0,2.5,2.0)的模拟酸雨连续喷雾灌根处理15 d后,检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POD(peroxidase)活性、CAT(catalase)活性等生理指标。酸雨胁迫后,广州1号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广林9号显著下降(p0.05);两种桉树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下降;两种桉树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种桉树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都明显升高,均在重度胁迫时(p H 2.0)为最大值;p H 2.0时,广州1号和广林9号的SOD、POD、CAT活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8%、109%、61%和19%、172%、76%。结果表明,酸雨会抑制桉树的光合作用,引起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代谢失衡,导致膜脂过氧化,且酸雨强度越大其作用越明显;保护酶活性增强是桉树应对酸雨胁迫的保护机制,不同桉树品种间存在抗逆差异。  相似文献   

5.
肖强  陈娟  吴飞华  郑海雷 《作物学报》2008,34(10):1849-1853
在100 mmol L-1 NaCl胁迫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处理对水稻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 叶片及幼根中愈创木酚过氧化酶(guaiacol peroxidase, 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低浓度SNP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 并明显缓解盐胁迫下叶片和幼根受到的氧化性损伤; 但在水稻幼苗不同器官, SNP调节的主要靶酶有所不同, 在叶片中促进SOD和CAT活性, 而在幼根中除SOD和CAT活性外, 还提高GPX活性。  相似文献   

6.
GLDH超表达水稻愈伤组织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内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水平对水稻愈伤组织耐盐性的影响,以AsA合成关键酶半乳糖内酯脱氢酶(L-galactono-1,4-lactone dehydrogenase, GLDH)基因超表达型水稻(GO)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1% NaCl)下GO愈伤组织继代生长及相关抗性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GO愈伤组织生长明显优于野生型(wild type,WT),表现为生长速率较快,愈伤颗粒较大,致密,呈浅黄色。盐胁迫下GO愈伤组织中还原型AsA与总AsA含量不断下降,DHA含量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但其氧化还原势(AsA/DHA)在胁迫初期上升,后期快速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盐胁迫下GO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先上升后快速下降,但其含量显著低于WT,而POD活性在胁迫初期略有降低,在后期又快速升高,其活性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因此上述研究表明GLDH超表达水稻愈伤组织的耐盐性增强与其AsA含量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孙锋 《棉花学报》2009,21(4):313-318
 通过检测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研究一氧化氮和亚甲基蓝对盐胁迫抗虫棉根系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正常条件和盐胁迫条件下分别用一氧化氮和亚甲基蓝处理抗虫棉幼苗,检测抗坏血酸(ASA)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谷胱甘肽(GSH/GSSG)值、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并作对比。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添加NO能促进棉花幼苗生长,而添加亚甲基蓝(MB)显著抑制抗虫棉幼苗的生长;添加NO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了根系的抗氧化能力,盐胁迫下添加NO的同时添加MB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以上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解除NO对盐胁迫的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 《作物学报》2010,36(11):1931-1940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施大豆异黄酮对模拟酸雨胁迫下田间油菜幼苗的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大豆异黄酮能否颉抗酸雨提高油菜幼苗的生长。结果表明:1mg/L的大豆异黄酮处理油菜幼苗,叶绿素a的含量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8倍和1.20倍、根系活力比对照高出34.88%、类黄酮的相对含量比对照高出53.77%、丙二醛含量比对照低33.25%,并且10mg/L的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提高油菜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倍和3.21倍。根据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大豆异黄酮能颉抗酸雨胁迫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Ca2+对过量Fe2+胁迫下水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a2+在过量Fe2+胁迫下对水稻生长、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供应正常时,100~300 mg kg-1Ca2+的水培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水稻生长,提高SOD、POD活性,而对CAT的影响不大,高钙(400 mg kg-1)供应则会加剧脂质过氧化.在过量Fe2+胁迫下,100~300 mg kg-1Ca2+能较好地促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的时间和程度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和产量的影响。以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在2018-2019年分别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进行轻度(-20±5)kPa、中度(-40±5)kPa、重度(-60±5)kPa水分胁迫处理,以淹水灌溉为对照(0 kPa, 1~3 cm水层),测定分析籽粒糖和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使水稻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33.7%,14.3%,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2.4%,4.4%,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则反之;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随灌浆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水分胁迫使灌浆中后期5种酶活性及峰值活性提高,而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则降低;结实率仅在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增幅为3.1百分点,3个时期轻度水分胁迫使千粒质量均增加,最大增幅为3.7%,孕穗期水分胁迫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灌浆期和开花期进行轻度水分胁迫使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0.8%,9.3%。因此,宜香优2115在开花期和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可提高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和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在增幅方面灌浆期大于开花期。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水稻幼苗耐盐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在NaCl浓度0,3.0,5.0,7.0g/L下,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两个品系51—22,52—7及其受体亲本中花8号进行幼苗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水稻比其受体亲本耐盐性强,在高NaCl浓度(5.0,7.0g/L)胁迫下,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稳定细胞膜的透性,降低植株体内Na^ 的积累,从而减轻幼苗受盐害的程度。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CAT活性、SNa^ /K^ 、叶Na^ /K^ 、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叶片MDA、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1.17%和35.98%,且螯合硒叶面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叶片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T3处理提高91.71%;不同施硒处理均提高了茎秆、叶片和大米全硒含量,大米有机硒含量约占到大米全硒含量的62.11%~80.96%,方差分析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喷施效果好于基施。低硒区采用外源硒补给方式进行植物体内硒的富集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要好于富硒微肥胶囊的结果,且缺硒区外源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能够增加提高水稻叶片及稻米中的全硒含量。  相似文献   

14.
徐丽珊  张萍华  周晓龙 《种子》2006,25(9):73-75
研究了硝酸钐、酸雨及硝酸钐对酸雨胁迫下白术种子萌发的影响.随着酸雨pH值的下降,白术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递减,白术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递增;酸雨对硝酸钐浸种的白术种子胁迫作用减轻,表明硝酸钐有缓解酸雨胁迫种子萌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源Si对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有显著影响,但水稻应激防御系统对外源Si的响应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Si对稻瘟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抗性的影响,在人工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测算了水稻株高、穗数、穗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等生长数据,同时测量了水稻稻穗中MDA的含量和防御相关酶(PPO、CAT、SOD、POD)的活性。结果表明,施Si处理使水稻的稻瘟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4.47%;显著提高了稻穗中PPO、CAT和SOD的活性,降低了POD的活性和MDA含量,缓解了稻瘟病引起的氧化胁迫;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使其茎叶更加挺直,降低病菌的感染和传播;最终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相比染病组的产量提高61.2%。因此,Si能够通过参与植物生理代谢过程,有效增强水稻抵御稻瘟病的抗性,提高植株活力,有效减少植株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对1,2,4-三氯苯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沙培试验,研究了6种浓度(0、0.1、0.2、0.4、0.6、0.8 mmol kg-1沙)的1,2,4-三氯苯(TCB)对两水稻品种香粳20-18(耐性基因型)和泗阳1382(敏感基因型)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物量以及叶片和根系的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CB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变化不明显,幼苗的生物量显著下降,香粳20-18下降幅度比泗阳1382小;随TCB胁迫程度的增强,香粳20-18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泗阳1382叶片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高浓度TCB胁迫下其根系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两个基因型叶片的O2?产生速率先降后升,香粳20-18根系的O2?产生速率先降后升,高浓度TCB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而泗阳138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香粳20-18叶片SOD活性随TCB胁迫程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低浓度TCB胁迫下就开始显著高于对照,根系SOD活性显著增强,而泗阳1382叶片和根系SOD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香粳20-18叶片POD活性先升后降,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泗阳1382叶片和根系POD活性均显著下降;香粳20-18叶片CAT活性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泗阳1382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两个基因型叶片的MDA含量先降后升,高浓度TCB胁迫下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根系MDA含量均随TCB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总之,生物量降低幅度小、叶片和根系的蛋白质含量高、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强、MDA含量低是耐性基因型的主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40-2746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EBR,研究其对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能显著抑制水稻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并对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1μmol/L EBR溶液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在盐胁迫24 h时最为明显,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51.77%、52.35%、57.62%。同时,1μmol/L EBR溶液喷施能显著提高盐胁迫24 h时的叶片SOD、CAT活性和根系CAT活性,以及盐胁迫恢复后(72 h)的根系SOD活性和叶片POD活性,相比CK2增加了2.91%~24.86%,并且能有效降低MDA含量的积累。因此,在生产上,喷施1μmol/L EBR溶液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受到的损伤。本研究为盐胁迫下EBR调控水稻幼苗耐盐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水稻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对黄华占和中优36两个杂交水稻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优36的发芽率随胁迫浓度上升而极显著地下降,黄华占的发芽率则受影响很小;(2)在萌芽过程中,随着胁迫浓度的上升,两种水稻的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3)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黄华占中表现得更敏感,淀粉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发芽率在中优36中表现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为材料, 设置未施氮肥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 观察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2.29 t hm-2和9.62 t hm-2, 平均分别较对照增产41.4%和10.7%。上述两种栽培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每kg施氮量增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7%和76.8%, 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2.1%和32.3%。与对照相比, 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均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长, 提高了粒叶比, 改善了库源关系, 并提高了根冠比与根系伤流量。同时也提高了灌浆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 生育中后期根系、叶片以及根系伤流液中的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灌浆期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以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这说明,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提高水稻灌浆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活性, 促进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Cd胁迫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Lement,低累积型和Dular,高累积型)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Cd处理设0、5mg/kg和10mg/kg三个水平。结果表明,Cd胁迫改变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抗氧活性上,根和地上部对Cd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根和地上部MDA随着培养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且增加幅度Dular大于Lement。高浓度胁迫下,两个品种在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上表现不同,显示出它们在镉的耐性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