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为研究对象,对辖区部分可耕作土壤及所生长的农作物进行硒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集619个土壤样品均天然含有硒元素,硒含量最高值达到44.504 6 mg/kg,平均值为1.694 3 mg/kg,其中富硒土壤样品共计342个,占总体样品的55.25%;农作物采集样品332个,平均硒含量为0.284 1 mg/kg,达到陕西省规定富硒标准样品有115个,占总数的34.64%。土壤整体平均硒含量高,农作物平均硒含量相应地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与土壤的硒含量高低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紫阳县双安镇玉米硒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硒含量安全性进行调查。通过实验测出,紫阳县双安镇玉米最大硒含量为24.9078 mg·kg~(-1),最小硒含量0.0197mg·kg~(-1),平均硒含量为2.6462 mg·kg~(-1),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日50~250μg硒的摄入量,容易造成居民硒中毒的现象,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有必要控制当地居民谷物的摄入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合理的摄入所需的食物,或者使用安全的富硒食品维持每日人体所需的硒。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富硒土壤资源,以典型富硒区-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闹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闹热村富硒土壤及其上种植玉米样品硒和其它主要元素含量的测定、相关性分析等,对闹热村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阳县闹热村富硒土壤的硒含量介于1.83 mg/kg-15.33 mg/kg之间,平均为9.56 mg/kg,约是我国富硒土壤标准下限0.4 mg/kg的24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闹热村富硒土壤中的砷、镉、铜、镍、锌等重金属元素与硒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富硒土壤在开发利用时须重视和防范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与危害。闹热村富硒土壤上种植玉米的平均硒含量为3.37 mg/kg,是全国谷物籽实平均硒含量的10倍,最大铅、镉、砷、铬元素含量分别为:0 mg/kg、0.04 mg/kg、0.23 mg/kg、0.57 mg/kg,均低于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食用安全。富硒土壤中过量的硒抑制了玉米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这使得尽管闹热村富硒土壤中的砷、镉、铅、锌、镍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都超出了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限值,但并未对种植玉米造成重金属污染,这也提示硒元素在修复...  相似文献   

5.
安康富硒土壤中不同农作物富硒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G-AFS测定了陕西省紫阳县双安镇富硒地区一系列农作物及对应土壤样品中的硒含量,并通过作物可食部位分类比较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富集能力,筛选出硒富集能力相对较强的农作物。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的硒累积量具有很大差异,绿豆、辣椒、白萝卜的硒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作物。不同类型农作物对土壤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大小顺序:根茎类叶菜类果实类种子类。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硒累积量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铜峡市6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螺丝菜、白菜和葡萄)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作物硒元素含量及作物对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青铜峡市7个镇不同作物硒含量变幅在0.001~0.293 mg/kg,其中螺丝菜的硒平均含量最高,为0.103 mg/kg,其次为大豆和小麦,分别0.064 mg/kg和0.063 mg/kg;白菜的最低,为0.002 6 mg/kg。不同农作物类型对硒的富集能力表现为螺丝菜大豆小麦水稻葡萄白菜,同一地点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地点的平均硒含量及富硒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湖北省"金土地"工程土壤及农作物数据,根据区域地貌特征划分为鄂西山区、鄂北岗地和沿江平原,研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区域的土壤硒背景值为:鄂西山区0.88 mg/kg,鄂北岗地0.33 mg/kg,沿江平原0.34 mg/kg。鄂西山区农作物的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相关性最好,鄂北岗地次之,沿江平原相关性最弱甚至不相关。[结论]鄂西地区富硒土壤最多,最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沿江平原富硒土壤广泛分布,在适宜条件下也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以利川市重要农业区的水稻、玉米、土豆三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0件样品,测试样品的硒、镉含量,分析作物中硒、镉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富硒及镉安全性。结果表明,(1)三种农作物中硒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水稻玉米土豆,平均含量从0.0687mg/kg递减为0.0046mg/kg;镉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水稻土豆玉米,平均含量从0.1802mg/kg递减为0.0159mg/kg。(2)研究农作物中硒、镉相关性呈现差异,土豆中硒镉呈显著正相关,水稻、玉米中硒镉相关性微弱。  相似文献   

9.
青海平安富硒区不同蔬菜对硒的吸收及转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青海平安富硒区主要蔬菜对于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对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主要蔬菜胡萝卜、马铃薯、萝卜、甜菜和大蒜进行硒的积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蔬菜总硒含量介于0.026~0.344mg/kg,平均含量为0.117mg/kg;70%以上样品总硒含量高于0.07mg/kg富硒水平。5种蔬菜硒转化能力表现为马铃薯萝卜甜菜大蒜胡萝卜,即马铃薯硒转化能力最强,达87.86%。5种蔬菜硒富集系数以大蒜最高,为0.44;马铃薯、萝卜和胡萝卜次之;甜菜最小。甜菜叶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为0.183mg/kg和0.148mg/kg,明显高于根部。  相似文献   

10.
安康市农作物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  郑甲成  柯斧  张百忍  刘继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47-1948,1958
[目的]系统分析陕西省安康市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方法]从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和汉阴县蒲溪镇等10个地区采集土壤样品10个,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甘薯、大白菜和白萝卜7种农作物样品74个,采用PF6-2双通道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结果]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具有很高的硒含量,其中大白菜平均硒含量最高,是我国平均含量的48.7~2 651.0倍;白萝卜平均硒含量是我国平均含量的19.0~715.0倍;甘薯平均硒含量虽然最低,但也是我国平均含量的5.9~151.0倍。10个地区中,以紫阳县双安镇各种作物的硒含量最高。[结论]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均普遍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安康市硒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农作物调查结果,分析富硒土壤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硒含量范围在0.006~0.071 mg/kg,平均值为0.018 mg/kg;有效态硒占土壤总硒的比例为1.69%~11.49%;有效态硒含量与土壤硒全量、有机质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弱负相关性。研究区内有发展富硒产业的潜力,其中不同农作物的富硒能力表现为油菜>茶叶>水稻。对比发现,当土壤硒含量>0.3 mg/kg时即可作为开发富硒农作物的潜力区,并通过调整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促进农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为富硒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硒含量大豆制作豆腐乳过程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当大豆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253mg/kg、0.015mg/kg、2.495 mg/kg时,生产的豆腐乳、豆渣、豆腐和黄浆水中的硒含量分别为0.246mg/kg、0.236mg/kg、0.291mg/kg和0.347 mg/kg;0.003mg/kg、0.003mg/kg、0.003mg/kg和0.005 mg/kg;0.534mg/kg、0.526mg/kg、0.553mg/kg和0.622 mg/kg。生产豆腐乳时,硒的回收率分别是80.71%、88.34%和88.80%;硒含量在黄浆水、豆渣和豆腐乳中占硒总回收的比例分别为20.22%~25.53%、27.35%~30.13%、和44.36%~52.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猪不同部位的硒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猪内脏平均含硒量远远高于猪肉平均含硒量。肾脏的平均硒含量最高,达到2.122 3 mg/kg,脂肪的平均硒含量最低,仅为0.024 8 mg/kg。参照陕西省《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试验所检测的猪内脏组织和肌肉组织均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湖北省长阳县11个乡镇155个土样及农副产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27~4.192 mg/kg,平均为0.381 mg/kg,高于全国富硒地区0.3 mg/kg的标准,高硒、富硒、适硒土壤分布在不同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海拔高度。农副产品天然硒含量丰富,抽检的62份样品中,含硒产品49个,占79.0%;高硒、富硒产品26个,占41.9%;其中清江鱼、茶叶、水稻等硒含量均达到或接近富硒标准。因此,可以对长阳县硒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富硒大豆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硒含量大豆制作豆腐乳过程中各阶段产物及其制品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当大豆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253mg/kg、0.015mg/kg、2.495 mg/kg时,生产的豆腐乳、豆渣、豆腐和黄浆水中的硒含量分别为0.246 mg/kg、0.236mg/kg、0.291mg/kg和0.347mg/kg;0.003mg/kg、0.003mg/kg、0.003mg/kg和0.005mg/kg;0.534mg/kg、0.526mg/kg、0.553mg/kg和0.622mg/kg。生产豆腐乳时,硒的回收率分别是80.71%、88.34%和88.80%;硒含量在黄浆水、豆渣和豆腐乳中占硒总回收的比例分别为20.22%~25.53%、27.35%~30.13%和44.36%~52.43%。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青海东部3000余km~2富硒区土壤硒含量在0.23~1.5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44 mg/kg,基本达到中国目前在江西丰城、浙江上虞等地已开发利用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等级。本文就青海海东富硒地区发展富硒食品生产提出建议,即重视富硒食品原料农产品生产、富硒饮料类生产加工、畜产品富硒部位、富硒水产品及富硒产品加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重视富硒食品的检测和检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天然高硒种植区不同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研究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①天然高硒种植区,主要农作物及其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均较高(粮食与蔬菜作物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8688 mg·kg-1、6.7564 mg·kg-1;相应的根系土壤硒平均含量分别为4.7847 mg·kg-1、2.6590mg·kg-1),但分布极不均匀;②每种作物对硒的累积结果均达到富硒、甚至更高水平;③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不同。粮食作物中,以绿豆硒含量最高,富集能力最强;蔬菜作物中,富硒能力最强的为白萝卜,大葱、黄瓜、辣椒、大白菜等富集能力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开阳县禾丰乡和冯三镇的土壤和农作物硒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了作物硒含量与作物富集系数、土壤总硒含量、土壤水溶性硒含量及土壤pH值的关系,旨在为开阳地区富硒农作物科学种植及提高作物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地区作物硒含量范围为0.007~0.71 mg/kg,均值为0.18 mg/kg,大部分达到足硒、富硒等级,有的甚至达到高硒等级,只有少数处于低硒水平;作物硒含量与土壤总硒含量、水溶性硒含量及土壤pH值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作物富集系数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苦荞中硒含量。方法:本文以安康市平利县、紫阳县两地种植的苦荞为实验材料,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硒含量。结论:通过硒含量测定,紫阳县和平利县种植的苦荞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1225毫克/公斤、0.0508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湘西9种中药材药用部位中硒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硒赋存形态迚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中药材药用部位生物富集系数来探讨其富硒能力。结果表明:以根茎入药的金荞麦、贝母、大黄、玉竹、黄精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01、0.35、0.25、0.24、0.20 mg/kg;以全草入药的小米草、赶山鞭、见血清、虎耳草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29、1.17、0.90、0.54 mg/kg。供试中药材硒含量均属于富硒及高硒中药材,金荞麦和小米草具有较好的硒富集能力,适合发展富硒中药材的种植栽培。中药材根际土壤总硒含量平均为1.42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湘西中药材根际土壤硒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和有机硫结合态,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