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青刺果油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方法]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SCFE)、超声法和压榨法提取青刺果油,从得油率、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3种方法所得油脂的成分与含量。[结果]SCFE法、超声法和压榨法的得油率分别为31.9%、32.5%、28.2%;所得油脂中主要脂肪酸成分相同,均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1.00∶1.58∶1.47、1.00∶1.75∶1.63、1.00∶1.67∶1.5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青刺果油更可行。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薏米油的最佳工艺,实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静态萃取30 min,动态萃取210 min、分离温度50℃。所得产率为11.59%,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薏米油产品中亚油酸含量30.07%、油酸含量55.54%、棕榈酸含量12.7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细辛挥发油方法,并用GC-MS法对2种提取方法所得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仅鉴定了百分值大于2%的8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38%和93.93%。[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不大,为细辛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文冠果种仁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种仁油,研究不同提取方法间种仁油提取率、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间存在一定差异,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6.28%;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均较好。GC-MS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种类最多,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芥酸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蒸煮预熟化薏米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贵州薏米的食用及食品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适度萌芽的糙薏米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方式,研究其对蒸煮预熟化薏米复水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冷冻干燥预熟化薏米的复水比最大(2.111),复水时间最短(1.0 h),复水后口感软糯,有谷物清香,复水效果最好;预熟化薏米含有17种氨基酸和9种脂肪酸,17种氨基酸的含量为0.09~38.61 mg/g,其中以天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28.45 mg/g和124.09 mg/g)均高于糙薏米(27.21 mg/g和116.20 mg/g);9种脂肪酸的含量为0.026%~49.505%,其中有6种脂肪酸含量高于糙薏米,以油酸含量最高,豆蔻酸含量最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4.953%、49.710%、35.337%和85.047%,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糙薏米。【结论】冷冻干燥预熟化薏米的复水比最大(2.111),复水时间最短(1.0 h),复水后口感软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牡丹籽油感官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研究不同方法(超声波辅助水酶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与市售牡丹籽油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提取率为22.13%)外观品质与市售牡丹籽油相近,具有牡丹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口感良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85%),相对密度(20℃)、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分别为0.9278、0.798 mg KOH·g~(-1)、169.2 g·100g~(-1)、1.61 meq·kg~(-1),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籽油,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牡丹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夹带剂及用量条件下对油用牡丹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35 MPa、CO_2流量为25 g/min、时间2 h、温度40℃的萃取条件下,不同夹带剂使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油用牡丹带壳油脂提取率均有提高,乙酸乙酯提高了16.72%,石油醚提高了6.52%,正己烷提高了12.85%;综合考察3种夹带剂及其用量,乙酸乙酯的提高效果最好,其最佳用量为10%;牡丹油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牡丹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尤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95%。  相似文献   

8.
选择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神香草精油,按不同浓度对草莓进行熏蒸处理,再在20℃贮藏15d,分别测定保鲜后草莓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显示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神香草精油对草莓都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神香草精油保鲜效果更好,最佳使用浓度为20μl/L。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葡萄籽粒度40目,含水量4.62%,压力30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93min,一级分离压力30MPa,分离温度45℃;二级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3.3%。超临界CO2提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亚油酸含量高达67.8%。对得到的葡萄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法提取精炼后的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0.
为生产富硒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鸡蛋提供理论基础,在蛋鸡饲粮中添加冷榨紫苏饼粕与富硒菌糠,分析不同添加水平对鸡蛋胆固醇、含硒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饲料对鸡蛋中硒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较大提高,配方1和配方2使鸡蛋中硒、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34%和153.13%、0.140g/100g和0.338g/100g、100%和152.58%、220.69%和443.97%、13.22%和16.95%。不同含量的冷榨紫苏饼粕和富硒菌糠的复合饲料,均可提高鸡蛋中硒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升了鸡蛋产品的营养品质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薏米营养成分的超临界萃取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晴  李晔  刘俊英  王晓杰  陈亮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74-275,362
采用超临界萃取对薏米营养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并用GC - 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薏米萃取物中共检测到23种物质,其中包括7种不饱和脂肪酸(76.34%)、8种饱和脂肪酸(21.44%)、1种酯(0.48%)、2种醇(0.271 6%),新检测出肉豆蔻酸、蓖麻油酸、二十四酸、9,10-亚甲基十八碳酸、顺-十七碳烯酸等5种脂肪酸.薏米中油酸(40.41%)、亚油酸(34.82%)、棕榈酸(15.61%)含量较高,所以薏米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抗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主要考察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提取时间和夹带剂乙醇用量对桑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1℃,提取压力36 MPa,提取时间4.0 h,夹带剂乙醇用量3.7 m L/g.实际测得的桑叶黄酮的提取率为1.42%,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说明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桑叶黄酮的工艺准确可靠.此外,与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_2提取法具有提取温度低、溶剂使用少、提取率相对较高的特点,适于桑叶黄酮提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快速提取检测雷公藤甲素的分析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雷公藤根皮、不定根和发状根中雷公藤甲素的超临界CO_2(SFE-CO_2)萃取工艺,并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根皮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48.265 MPa,萃取温度35℃,改性剂正丁醇、静态萃取时间15min及CO_2体积25 mL。超临界CO_2萃取不定根和发状根中甲素较适宜条件为:萃取压力27.580 MPa,萃取温度55℃,改性剂乙醇、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及CO_2体积25 mL。添加回收率为8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7%~10.6%。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全程分析时间小于1h,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萃取效率高、无污染、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山茶属油茶籽和茶籽的利用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结合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作用综合评价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茶油提取率最高,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8.1%和20.5%;而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均为浅褐黄色、透明并具有清香气味,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3mg/g KOH、88.87mg/gI2和0.51mmol/L;而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6mg/g KOH、96.18mg/g I2和0.62mmol/L,油茶籽油品质相对较好。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中脂肪酸成分一致,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对DPPH·和ABTS+·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0.56μg/mL、14.17μg/mL和15.89μg/mL、18.23μg/mL,但均弱于VC。  相似文献   

16.
考察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有效物质定量方法及萃取物组成.采用正交试验法,使用乙醇为夹带剂,以收膏率和提取物中阿魏酸含量为目标函数,对药材粒度、夹带剂(乙醇)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等当归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GC-MS分析和比较夹带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是:药材粒度0.30~0.85 mm、夹带剂(乙醇)浓度8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0℃-50℃-45℃;纯CO_2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 62个组分,使用夹带剂的超临界萃取物鉴定出83个组分,两者有54个相同组分;优选超临界萃取工艺所得的挥发油及阿魏酸提取量较高,使用夹带剂有利于阿魏酸等极性物质的萃取.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有16个相同成分,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另外,分别有10、8、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表明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的川芎挥发油所得组分最多。  相似文献   

18.
以大红橙油为研究对象,以采用GC-MS法分析确定的目标萜烯为脱除对象,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为单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技术脱除萜烯类成分的工艺。结果表明:大红橙油中D-柠檬烯等目标萜烯相对含量为91.00%;当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h,CO_2流量12 L/h时,脱萜效果最佳,萃取相中目标萜烯相对含量达94.87%;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大红橙油中的萜烯类物质,可以将目标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到73.84%。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角鲨烯,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在丙酮为夹带剂的萃取产物中角鲨烯含量高达0.47%,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甘草角鲨烯的总提取率为0.018%,高于传统索氏提取法及超声辅助提取法所得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3种方法制备了蝶豆(Clitoria ternatea L.)花提取物并用GC/MS法分析了蝶豆花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净油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相对含量也最高,其中大部分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物质;超声波提取法从蝶豆花中提取出对烟草有贡献的潜香物质效果一般,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不如其他方法丰富,卷烟上的应用效果也不如其他方法好;蝶豆花提取物可用于卷烟加香,可以提质增香、增加吃味、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