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溶剂萃取大豆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4.85μg/m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天然植物抑菌成分,以楼葱全株为原料,测定其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以灰葡萄孢菌、扩展青霉、黑根霉、链格孢菌为供试菌株,利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水提物>水相,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楼葱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对4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黑根霉高度敏感,其中乙酸乙酯相抑菌活性最强,对黑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6和6.25 mg/mL.相关性分析显示,楼葱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抑菌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楼葱中的多酚、类黄酮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相是挖掘天然植物抑菌成分的主要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和药用植物。本研究旨在挖掘国槐在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功能。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国槐树枝中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萃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并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国槐树枝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均对4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它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性最高,48 h的EC50为2.58 mg/mL,其次为Ectophoma multirostrat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臭镰刀菌(Fusarium foetens)。从乙酸乙酯萃取物检测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族和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五氟丙酸十八烷基酯(14.77%)。国槐树枝中起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相,其次为正丁醇相、水相与石油醚相。  相似文献   

4.
采用40%丙酮提取灰树花子实体中的多酚类物质,经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然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备不同极性的多酚组分。通过分析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从而研究不同极性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多酚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相总还原力均高于正丁醇相和水相;乙酸乙酯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12.192μg/m L,且羟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为66.040μg/m L,说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所含的多酚组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五脉地椒粗提物对果蔬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75%的乙醇提取五脉地椒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5种粗提物组分,测定5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生长速率法)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在质量浓度10 mg/mL下,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4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 75%乙醇提取五脉地椒得浸膏,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减压浓缩得到 5 种粗提物组分, 测定 5 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 黄瓜枯萎病菌、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抑菌试验 (生长速率法) 结果表明, 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 在质量浓度 10 mg/mL 下,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 4 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 60%以上, 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 10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苦荞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相关的化学成分,以2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和三叶鬼针草为供试植物,测定苦荞水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物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水提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均对马唐和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抑制率最强,当浓度为2.00 mg/mL时,供试植物的化感响应指数为-1.00,抑制率达到100.0%,其次是石油醚相,正丁醇相的抑制率最差。总体上,3种不同萃取物对马唐的抑制作用大于三叶鬼针草,对根长抑制率大于茎长。苦荞水提液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含量大于0.5%的化学成分有41种,其中石油醚相的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酚,含量占26.8%,乙酸乙酯相的主要成分为四氢薰衣草醇,含量占20.7%。本研究初步证实,苦荞对农田杂草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含有活性的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的活性特征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傣族药竹叶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叶兰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竹叶兰提取物分为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其活性物质多酚、黄酮、皂苷含量,考察其对羟自由基(?OH)和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抑制活性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且与芦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稍微有点差异。相同质量浓度的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与芦丁相比略高于芦丁对照,水相则低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竹叶兰提取物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黎药艾纳香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化学成分预试法研究不同艾纳香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成分。醇提水悬萃取法依次获得艾纳香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水相部位。供试样品浓度依次为1、0.5、0.25和0.125 mg/mL。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在1 mg/mL浓度下对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的抑制率均达到71%。乙酸乙酯部位对菌株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58%和69%。结合化学成分薄层预试验,推测石油醚部位中的主要抑菌成分为挥发油和萜类成分,乙酸乙酯部位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这意味着艾纳香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富含抗植物病原菌的萜类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研究人员近期采用叶蝶法测定了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溶剂萃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用硅胶柱层析进行了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拒食活性成分分离;用核磁共振谱(NMR)进行了拒食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用MTT法测定了拒食活性成分对SL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广淼  常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70-174
为提高香鳞毛蕨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纯化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总黄酮吸附率、洗脱率以及总黄酮纯度为考察指标,考查AB-8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吸附能力。确定最佳上样条件为:香鳞毛蕨上样液中总黄酮的浓度为1.5 mg/mL,上样流速为1.5 mL/min。最合适的洗脱条件为:70%的乙醇,流速为1.0 mL/min(2 BV/h)。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纯化后香鳞毛蕨总黄酮纯度为38.4%。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徐州A和山东苍山B两地的牛蒡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牛蒡根中的总黄酮,并用大孔树脂联合聚酰胺法对其进行纯化后,从体外和体内2个方面研究牛蒡根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地牛蒡根总黄酮均有很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A:0.542±0.049 mg/m L,B:0.642±0.058 mg/m L;A:0.761±0.068 mg/m L,B:1.04±0.098 mg/m L;A:0.793±0.084 mg/m L,B:1.06±0.12 mg/m L。金属离子螯合能力IC_(50)分别为A:27.48±0.24μg/m L,B:29.40±0.32μg/m L,其能显著提升小鼠血清和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ization capacity,T-AOC)、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两地的牛蒡根总黄酮体内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说明,两地的牛蒡根总黄酮均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体内抗氧化能力,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提取山楂粗黄酮,并测定了山楂粗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β-胡萝卜素的漂白能力,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选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5种菌种对山楂粗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霉菌则效果不明显。山楂粗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1.562 5,3.125 mg/m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5,3.125,6.25 mg/mL。因此,山楂粗黄酮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抑菌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二色胡枝子提取物(Extractive of Lespedeza bicolor,LBE)对肉仔鸡屠宰性能、脂类代谢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500 只健康1 日龄商品代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10 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期42 d。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1~3 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粗提物90、100、110 mg/kg;4~6 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60、70、80 mg/kg;7~9 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正丁醇萃取物60、70、80 mg/kg。【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二色胡枝子提取物对肉仔鸡的屠宰性能没有影响(P﹥0.05);(2)添加二色胡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肉仔鸡的脂类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中添加正丁醇萃取物70mg/kg可显著降低LDL-C 水平(P﹤0.05) 3周龄时降低31.90%,添加二色胡枝子粗提物110mg/kg可显著降低了LDL-C 水平(P﹤0.05), 6周龄时降低36.70%,添加二色胡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80mg/kg及正丁醇萃取物60mg/kg组可显著提高6周龄时肝脏MDH活性(P﹤0.05),分别提高了43.98%和36.96%;(3)添加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能够显著增加肉仔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其中添加二色胡枝子正丁醇萃取物80 mg/kg使肉仔鸡6周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31.09%和37.61%。  相似文献   

16.
广玉兰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过测定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 .Lima)叶的乙醇提取物以及不同溶剂萃取层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寻找广玉兰叶中的农用活性物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广玉兰叶乙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1.0 mg/m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抑菌率比较高,抑菌率分别为81.4%和52.1%。当供试浓度为5.0 mg/ml时,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的抑菌率也比较高,均为50.0%以上。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EC50分别为0.04 mg/ml和1.20 mg/ml。广玉兰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正己烷层与乙酸乙酯层的抑菌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0.03 mg/ml和0.11 mg/ml。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正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以金银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优化超声-酶辅助提取金银花绿原酸的工艺;同时探究最优提取工艺下获得的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酶辅助提取金银花绿原酸最优的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57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34℃,果胶酶添加量0.20%,乙醇体积分数61%,在此条件下所得绿原酸提取率为12.85%±0.37%.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6.18±0.07)mg/mL和(4.75±0.06)mg/mL.研究结果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评价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抗虫性,采用液-液分配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红蓼甲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萃取物,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拒食活性结果显示, 乙酸乙酯萃取物比其他4种萃取物具有更高的拒食活性,在5.0 mg/mL的浓度下,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68.42%和62.55%。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得到13个组分,比较13个组分的拒食活性发现,组分8的活性较高,在浓度为2.5mg/mL时,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77.13%和68.53%。组分8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光肝肽-S-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作用,考察了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测定了其总还原力以及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和对小鼠肝匀浆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样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01、0.05、0.1 mg/mL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H2O2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的抑制率分别为47.64%、67.09%、81.9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5~2.0 mg/mL桐花树果实提取物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的产生MDA(P<0.01)。可见,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