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鲜食糯玉米采后的糖代谢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结果】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含量都有较大下降;采后第1d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都达到峰值,之后直链淀粉变化不大,支链淀粉的含量略有下降,总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与20℃贮藏温度对比,贮藏温度为0℃时蔗糖、还原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低。【结论】鲜食糯玉米采后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的合成代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贮藏温度为0℃时能够延缓可溶性糖向淀粉,以及直链淀粉向支链淀粉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不同贮藏温度下香蕉果实淀粉降解与乙烯释放量的关系,以‘宝岛蕉’果实为材料,针对25、20、16℃3个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中乙烯、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25、20、16℃温度下乙烯高峰分别出现在第5、6、8天,乙烯释放量分别为2.480、0.505、0.281 ng/(g·h);(2)25℃温度下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下降速度均较20、16℃快。25℃贮藏7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至0.6、0.36、0.24μg/g,而20℃贮藏7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69、0.56、1.13μg/g,16℃贮藏12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2、0.81、1.39μg/g;(3)相关性分析发现,20℃和16℃温度下,乙烯释放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而25℃温度下,乙烯释放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结果证明:25℃贮藏温度下,持续的高乙烯释放量可能主要促进了‘宝岛蕉’果实中支链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III-1)的分子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以‘巴西蕉’果肉为试材,采用PCR法进行MaSSIII-1基因克隆,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MaSSIII-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aSSIII-1基因cDNA全长为2397 bp,编码798 个氨基酸,包括4 个典型的结构域,GenBank 登录号为KU757067。MaSSIII-1 基因在香蕉根、球茎、花和苞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果皮和果肉中表达量较高;随着香蕉果实发育,MaSSIII-1 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抽蕾后50~60 天达到最大;随着果实采后成熟,MaSSIII-1 表达量在采后5 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香蕉果实不同发育及采后成熟阶段,MaSSIII-1 蛋白呈现出与mRNA水平相一致的表达趋势。证明MaSSIII-1 基因的表达不仅涉及到香蕉果实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可能还涉及采后早期果实成熟或者支链淀粉降解。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以‘巴西蕉’果肉为试材,采用PCR法进行MaSSⅢ-1基因克隆,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MaSSⅢ-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aSSⅢ-1基因cDNA全长为2397 bp,编码798个氨基酸,包括4个典型的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为KU757067。MaSSⅢ-1基因在香蕉根、球茎、花和苞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果皮和果肉中表达量较高;随着香蕉果实发育,MaSSⅢ-1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抽蕾后50~60天达到最大;随着果实采后成熟,MaSSⅢ-1表达量在采后5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香蕉果实不同发育及采后成熟阶段,MaSSⅢ-1蛋白呈现出与mRNA水平相一致的表达趋势。证明MaSSⅢ-1基因的表达不仅涉及到香蕉果实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可能还涉及采后早期果实成熟或者支链淀粉降解。  相似文献   

5.
施磷、钾肥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铁杂17号(高淀粉)和辽杂11号(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钾素用量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等施用磷、钾肥处理有促进高粱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的作用。低磷情况下,有利于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增加。过量施钾肥或低钾情况下,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6.
施磷、钾肥对高梁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杂17号(高淀粉)和辽杂11号(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钾素用量对高梁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梁子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等施用磷、钾肥处理有促进高粱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的作用.低磷情况下,有利于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增加.过量施钾肥或低钾情况下,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7.
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与淀粉代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楚香蕉采后果实硬度与淀粉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巴西’蕉(Musa sp. ‘Brazil’)果肉为试材,对香蕉采后果实淀粉代谢与果肉硬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与总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酶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相关性不显著。香蕉采后果肉硬度下降可能主要涉及到总淀粉含量的下降和总淀粉酶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以铁杂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不断增加,在中等适宜密度条件下,成熟期淀粉含量最高.总淀粉积累速率动态呈先增后降的变化,随密度的增加,积累速率有所下降.中、低密度条件下,子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有2个快速积累期,即开花后的28d和42d前后;灌浆初期高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大,而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低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增大.子粒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在开花后的20d和35d前后比较高,末期积累速率减小.灌浆的中期阶段低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灌浆的前期高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施氮模式对皖麦38淀粉形成与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在18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施氮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皖麦38籽粒淀粉形成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后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剑叶蔗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增加;籽粒蔗糖含量和可溶性糖降低;面粉峰值粘度上升。施氮模式以30%作基肥、5叶期施10%、叶龄余数2.5和0.5时各施30%为最  相似文献   

10.
以铁杂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不断增加,在中等适宜密度条件下,成熟期淀粉含量最高。总淀粉积累速率动态呈先增后降的变化,随密度的增加,积累速率有所下降。中、低密度条件下,子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有2个快速积累期,即开花后的28d和42d前后;灌浆初期高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大,而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低密度处理的积累速率增大。子粒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在开花后的20d和35d前后比较高,末期积累速率减小。灌浆的中期阶段低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灌浆的前期高密度处理的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赵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216-218
本文通过对慈姑球茎膨大过程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武汉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刮老乌品种从9月上旬球茎开始膨大。结果表明,在膨大过程中,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球茎膨大约90d时含量最高达28.05mg/g。果糖含量遵循“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规律;葡萄糖含量先上升,之后降低。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都呈上升的变化规律,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值总是小于1。  相似文献   

12.
选择高淀粉和低淀粉2种类型高粱,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通过对子粒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研究高粱开花后,不同淀粉含量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高粱子粒灌浆过程中,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子粒淀粉含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在灌浆初期子粒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在灌浆中后期表现为显著差异;高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初期明显高于低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子粒总淀粉积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灌浆期支链淀粉积累以及灌浆中后期子粒直链淀粉积累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陈洋  赵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25-22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洋  赵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25-22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面食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包和面条主要由小麦粉制成,因其感官吸引力、适口性、低成本和储存稳定性而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淀粉在决定小麦的理化性质和蒸煮品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及积累动态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以 6 类 12 个不同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各品种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对 11 个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开花 24d 后优质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低于劣质品种;面条优质小麦花后 24d 支链淀粉含量迅速增加,开花后 36d 优质品种的支链淀粉较高;开花 24d 后面包劣质小麦总淀粉含量最高,面包优质品种最低,其他类型品种的平均总淀粉含量差异不大;面包优质和面包面条兼优小麦的 SBEI在灌浆后期表达量较高,面包优质小麦 SBEIIb 在灌浆中期的表达量较高,与优质小麦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相吻合;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低的小麦品种面粉的面包、面条品质较好。在面包、面条加工过程中,通过降低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 / 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可以作为评价面包、面条品质的指标,为今后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素有木本粮食之称,主要组成成分是淀粉,其含量对坚果品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BA处理后板栗坚果不同发育时期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选择成熟期坚果的转录组数据,对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开展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外施一定量ABA后,坚果仁中支链淀粉含量提高。转录组数据共检测出7 603个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出转录因子344个,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占比最多为18.31%。从板栗基因组中检测出AP2/ERF转录因子155个;在ABA处理后83 d的坚果中,AP2/ERF家族中有63个基因响应。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在坚果发育过程中通过响应ABA信号,调控糖和淀粉类物质的积累。本试验分析了淀粉积累过程中响应ABA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可为进一步实践验证板栗该基因家族功能和调控表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定高粱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采用双波长比色法研究了不同分散温度、时间处理对高粱淀粉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70~100℃范围内,75℃分散15 min时支链淀粉百分含量最高,85℃分散5 min时支链淀粉百分含量最低。对于直链淀粉,95℃以后,随着分散的时间延长,测得的高粱直链淀粉百分比不断增高。样品分散温度与时间对高粱中总淀粉含量影响与支链淀粉相同,其测定值在75℃分散15 min时最高。由此可知,不同分散温度、时间处理对双波长法测定高粱淀粉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对高梁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铁杂17号(高淀粉)和辽杂11号(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可提高高淀粉高粱品种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随子粒灌浆过程的推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子粒开始灌浆后第28天前后.支/直链淀粉比值在灌浆初期呈逐渐上升趋势,灌浆盛期达到最大值,末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铁杂17号(高淀粉)和辽杂11号(低淀粉)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可提高高淀粉高粱品种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高粱子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随子粒灌浆过程的推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子粒开始灌浆后第28天前后。支/直链淀粉比值在灌浆初期呈逐渐上升趋势,灌浆盛期达到最大值,末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春季灌水次数对冀东平原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3个灌水次数(W0春季不灌水;W1拔节水;W2拔节水+开花水)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影响,并对淀粉组分与淀粉理化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灌拔节水(W1)显著提高了2品种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中麦998提高了9.88%,8.45%,津农7号提高了9.35%,6.34%;且春灌拔节水(W1)时产量较高,仅次于W2处理.随灌水次数增加,2个品种的高峰温度、糊化焓先上升后下降;但峰值粘度和稀懈值以W0处理最高,糊化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存在品种间差异,中麦998先上升后下降,而津农7号呈上升趋势;晶体强度和相对结晶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谷值粘度呈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高峰温度、终止温度、糊化焓、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相对结晶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春灌拔节水可以有效提高强筋小麦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籽粒产量,进而影响淀粉理化特性;与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理化特性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