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野外采集分离的一株野生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培养基碳源、氮源、碳氮比、p H和温度对翘鳞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翘鳞香菇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培养特性明显,培养基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是10∶1~20∶1,最适p H为5.5~6.0,最适生长温度是30℃左右。在此培养条件下,试验成功获得了翘鳞香菇的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对自然感病的桃蚜幼虫上获得的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对甘蓝蚜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菌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1.806 mg/mL和7.061×106个孢子/mL;最佳氮源为尿素,其菌丝体含量和产孢量分别为0.242 mg/mL和54.07×106个孢子/mL;最适于顶孢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液体培养至6-7 d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止时间应选择在接种后6-7 d.在接种后的第6 d,顶孢霉菌对甘蓝蚜的LC50为1.650×106个孢子/mL.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野生香菇进行鉴定,并比较其与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方法对野生食用菌进行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其与 6 株栽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结果】2 株野生食用菌(林香 18 和林香19)鉴定为香菇,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 15~30 ℃条件下生长,其中,林香 18 在 15~30 ℃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为2.5~4.7 mm/d,菌丝生长力极强;林香 19 在 15~20 ℃时菌丝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为 0.5~1.6 mm/d,在 25~30 ℃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为 2.58~3.08 mm/d,说明林香 19 不耐低温。2 株野生菌株在 30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 4.7、3.08 mm/d,且明显高于栽培菌株,属于耐高温菌株;其余 6 株栽培菌株在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为3.18~4.91 mm/d,均属于中温菌株。供试菌株 L12、L26、林香 19、申香 34、申香 60 和浦香 08 以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林香 18 和 L808 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以乳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差;供试菌株以尿素为氮源时均不能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以硝酸钾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差;林香 18、林香 19、申香 60 和 L26最佳 C/N 为 10/1,申香 34、L12 最佳 C/N 为 30/1,浦香 08 和 L808 最佳 C/N 分别为 40/1 和 50/1,由此可知,申香 34、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不受 C/N 的影响,其余菌株均受 C/N 的影响。【结论】野生香菇菌株林香 18和林香 19 均为耐高温菌株,但林香 19 对低温较敏感。林香 18 和林香 19 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 C/N 均为 10/1。研究明确了野生香菇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一株野生小脆柄菇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纯培养,提取菌丝体总DNA提取、ITS扩增与测序、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构建发育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综合菌丝生长速率和长势,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光吸收法测定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结果】获得纯培养菌株,编号F1734,经鉴定为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菌丝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C/N比为10/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值范围为7.0~9.0。液体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结果表明,锰过氧化物酶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为(186.32±7.29)U/mL;木素过氧化物酶在第5天时达到最大,为(4 890.20±979.37)U/mL;发酵9d未测得胞外漆酶活性。【结论】F1734菌株为白黄小脆柄菇,营养需求简单,属于LiP-MnP类白腐真菌,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翘鳞伞菌丝体生长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翘鳞伞的生长周期,对翘鳞伞菌丝体的生长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以及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翘鳞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pH为5,最适温度为23℃;影响翘鳞伞生长的主要因素为麦芽糖、酵母粉和K2HPO4。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为:35g/L麦芽糖+1.5g/L酵母粉+0.5g/L K2HPO4+0.5g/L KH2PO4+0.5g/L MgSO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体菌落直径由6.11cm增加到7.41cm。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6个香菇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得出了其菌丝最适生长速度温度为26±1℃,最快生长速度温度为28±1℃。最适温度下,对6个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的差异性和6个香菇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做了分析,得出了申香10号生长速度最快,吉香2号生长速度最慢,二者与其它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拮抗实验得出申香10号和908、香丰13号之间亲缘关系较远,908、9608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苦皮藤内生真菌Hd3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鲜苦皮藤根韧皮部分离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Hd3。生测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小菜蛾的胃毒活性分别为100%和26.67%;盆栽法处理中,当质量浓度为44.0mg/mL时,Hd3菌株菌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为94.11%。选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切割分离,从Hd3菌株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1个杀虫活性物质H4.5,经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H4.5的结构为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将Hd3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p.)环绕亚属(Subgen.Girumdati)真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具有除草活性的瓜果腐霉PA1-M1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工艺探讨,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A1-M1菌株以振荡方式、中酸性发酵为适宜,其培养滤液粗提物和菌丝粗提物对马唐根和芽的IC50分别为0.36 mg/mL、0.46 mg/mL和7.36 mg/mL、4.09 mg/mL。此外,培养滤液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菌株18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培养基的香菇菌丝生长状况的评价、菌丝生长速度及生物量的分析,以筛选出新型的香菇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与基础PDA培养基相比,添加海藻糖的新型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助于菌丝生物量的增加,但不改变其蛋白质组成。综合来看,PDTA培养基(马铃薯200 g,琼脂15 g,葡萄糖10 g,海藻糖10 g,蒸馏水1 000 mL)、PTA-2培养基(马铃薯200 g,琼脂15 g,海藻糖20 g,蒸馏水1 000 mL)更适合香菇18菌丝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北冬虫夏草C-5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C/N、培养基pH、光照和温度对北冬虫夏草C 58菌株菌丝体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 58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C/N为 30∶1,最适温度为 22-24℃,最适pH为 6. 5,暗培养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转色与菌代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2种野生羊肚菌分离、鉴定与菌丝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野生羊肚菌资源,并探讨其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获得菌株纯培养;采用形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鉴定确定分类地位;综合生长速度和长势,确定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从北京和山西分离羊肚菌纯培养YBJ和YSX菌株,分别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和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YBJ菌株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C/N比范围为10/1~30/1;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YSX菌株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C/N比为60/1;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结论】获得2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并确定其分类名称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株野生侧耳菌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野生侧耳属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TS测序、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别,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其菌丝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该野生侧耳属菌株为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其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碳氮比为10∶1,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3.
以子实体及菌丝体为试材对香菇、平菇及金针菇进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子实体按照粗品制备、半精品纯化、胃蛋白酶解3个步骤提取多糖。100g香菇、平菇及金针菇子实体中纯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0、7.8和26.6mg,并用咔唑反应、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50g香菇、金针菇菌丝中多糖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2和20.4mg。对2个品种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种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大且以金针菇最佳。采用子实体及液体培养菌丝提取多糖方法是有效的,且菌丝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高于子实体提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菌丝多糖碱溶液浸提法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碱溶液浸提法提取白灵菇菌丝多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液氮研磨对菌丝多糖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不利于菌丝多糖的提取,菌丝多糖的含量降低50%以上;菌丝多糖含量与菌丝的成熟程度有关,培养时间影响着菌丝多糖含量,在马铃薯-麦麸培养基中培养8-16 d时,可以提取到较多的菌丝多糖;供试的7个菌株的菌丝多糖含量在9.1-4.3 mg/g之间,菌株间差异显著,因此筛选具有较高多糖含量的白灵菇品种是进行白灵菇多糖产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鳞柄白鹅膏为外生菌根菌.为了确定试验菌株是否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对其菌丝体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和GenBank基因库比对,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室内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试验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16 bp,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比对,试验菌株与鳞柄白鹅膏的相似率为95%,可以确定此菌株为鳞柄白鹅膏,GenBank登录号为EF493032.pH值对鳞柄白鹅膏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培养基而不同,其中在含马铃薯的培养基中,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小,pH值在5~10时均生长良好,可以作为后续试验的主要培养基.供试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菌株PC7的液态发酵条件,研究不同发酵条件下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7的产孢量与菌丝生物量,分析培养温度、初始pH、供氧量、接菌量对于PC7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PC7菌株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6℃、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200 mL时,以0.5 mL为初始接菌量,产孢量在培养5~7 d时达到最大,是最适产孢条件。以菌丝生产为目标,进行液体发酵生产时,温度24℃、初始pH值为8、500 mL三角瓶装瓶量150 mL时,以1.0 mL为初始接菌量,菌丝干质量在培养5 d时达到最大,有利于提高菌丝产量,是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协同高压热水浸提法从香菇(Lentinus edodes)中提取活性多糖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料液比(g/mL,下同)、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高压热水浸提时间及高压热水浸提温度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香菇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高压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50,超声波功率2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8 min,高压热水浸提温度108℃,高压热水浸提时间100 min。在此条件下,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27.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特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桑黄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野生桑黄菌株(编号SA-1)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对菌株SA-1和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高山桑黄、锦带花桑黄、杨树桑黄、环区桑黄、小孔忍冬桑黄、暴马桑黄共8个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分析;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开展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培养因子对桑黄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运用L_9(3~4)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SA-1鉴定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e sanghuang),但其与桑黄孔菌属中其他6个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树桑黄和菌株SA-1聚为一类(bootstrap=100%),其他6个菌株聚为另一类。单因素试验确定SA-1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7.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KH_2PO_4;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 g/L,蛋白胨4 g/L,KH_2PO_4 1 g/L,培养温度30℃。【结论】确定浙江地区采集的野生桑黄菌株为桑树桑黄(S.sanghuang),并初步筛选出了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新疆博斯腾湖野生大肥蘑菇组织分离菌株200561-1菌丝的影响,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分别研究不同培养基pH值(pH 4.5,5.0,5.5,…,8.5)、培养温度(4,8,12,…,32℃)、光照条件(连续黑暗、12h/12h光暗交替、持续光照)、基质含水量(45%,52%,59%,…,80%)对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菌丝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pH为6.0~7.0时菌丝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速度和长势,6.81为其最佳pH值;大肥蘑菇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4~32℃,最佳温度为28.42℃,根据菌丝和培养温度的关系,可将大肥蘑菇菌株200561-1划分为中温偏高型;连续黑暗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这与该菌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史相吻合;大肥蘑菇菌丝在基质含水量为66%,73%和80%时均能良好生长,以74.65%为其最佳值,当基质含水量52%时菌丝不生长,最后萎缩。【结论】新疆博斯腾湖野生大肥蘑菇组织分离菌株200561-1菌丝培养阶段所需的最适pH值为6.81,最适温度为28.42℃,连续黑暗的培养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最适基质含水量为74.65%。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鉴定试验菌株及明确一色齿毛菌CB1(Cerena unicolor CB1)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在对该菌株ITS 序列克隆的基础上,进行了其对活性黑和活性红2 种活性染料脱色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C. unicolor CB1 与17 个同种其他菌株的ITS 序列相似性为93% ~99%,说明试验菌株为一色齿毛菌。染料脱色结果表明,250 mg/ L 的 活性黑对C. unicolor CB1 的脱色产生明显的抑制,而500 mg/ L 的活性红对该菌株的脱色抑制不明显。C. unicolor CB1 对活性黑和活性红的脱色最适碳源分别是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和硝酸铵;最适Cu2+ 和Mn2+ 添 加浓度都为0.1 mmol/ L;最适pH 为5;最适接种量为直径d =8 mm 的新鲜菌丝7 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