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供磷水平小麦苗期根系特征与其相对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缺磷环境中 ,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 ,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是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的 ,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之间是显著的 ,表明侧根性状主要是受环境因素控制的。对 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 ,高磷水平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角度明显低于低磷处理的小麦 ,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缺磷条件下 ,6种基因型小麦完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根轴数量、根轴长度、根生长角度和根系长度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交互作用与小麦的相对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说明以上 5种性状均可作为早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对草莓幼苗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低磷胁迫对不同品种草莓幼苗的根系生长和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试验选取4个草莓品种(‘红颜’、‘章姬’、‘甜查理’、‘童子一号’),采用水培的方法,设正常磷处理(KH2PO4 1×10-3 mol/L)、低磷处理(KH2PO4 1×10-6 mol/L)2个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7、14、21、28、35 天,取样对其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于处理后35天,测定其根鲜重、主根长、侧根数。结果表明,草莓幼苗受低磷胁迫后,其主根长度受到了抑制,而同期测定的侧根数、根鲜重、根冠比则显著增加。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磷处理早期就有显著提高,且随着低磷胁迫的延续,其活性持续升高;各项形态、生理指标显示,供试4种草莓品种中,‘甜查理’相对于其他供试草莓品种对低磷胁迫环境适应性较好,说明可以通过选择、改良草莓的根系特性来提高草莓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水平对雷竹幼苗根系形态、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根系形态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以无性繁殖的雷竹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磷水平(0,0.5,5,50,500 mg/L)对雷竹幼苗的根系形态、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浓度的增加,雷竹幼苗的根冠比呈逐渐降低趋势,添加磷素促进有机物在地上部分的积累,从而降低了根冠比值;0.5 mg/L处理时,根系长度达最大值1344.76 cm/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0 mg/L处理下均达最大值,分别为384.28 cm2/株和11.67cm3/株;在0~5 mg/L磷浓度范围内,雷竹幼苗叶片和根尖酸性磷酸酶(Apase)活性随供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无磷处理时,叶片和根尖Apase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44 μmol/(g?min)和11.46 μmol/(g?min)。这表明雷竹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可能都是其对低磷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效率棉花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供磷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棉花品种的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不同供磷强度的响应。【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高效品种新陆早19号和磷低效品种新陆早13号为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比较不同供磷强度下各品种生物量、磷含量、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供磷强度达到50μmol·L~(-1)后,棉花生物量和根系长度不再随供磷强度增加而增加。棉花根表分泌磷酸酶活性随供磷强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营养液实际p H下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植株磷浓度显著负相关。根系形态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仅在不供磷与供磷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2个品种在磷效率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磷的利用效率上,在供磷强度为0~250μmol·L~(-1)条件下,新陆早19号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和根系分泌质子与有机酸的数量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的发现对于今后棉花节磷增效的生物学潜力与调控途径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试验针对中国东北稻作区,利用室内模拟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为实现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大,碱性磷酸酶活性次之,中性磷酸酶活性最低;秸秆还田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在一定范围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随秸秆施入量增加而升高;中性磷酸酶活性相对稳定;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秸秆施入量增加而降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速效磷含量,可以用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土壤磷素状况。  相似文献   

6.
沈阳东陵古松根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古松的纵向和横向研究了沈阳东陵不同深度古松土壤磷酸酶活性及与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距树干4m处可能是古松根系吸收养分较强的地方,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磷酸酶可以表征古松根区土壤中磷素的含量状况;古松根区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对红壤茶园溶磷细菌数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施用生物炭对酸性红壤土壤磷转化和土壤溶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用茶园土进了8周的接种溶磷细菌的微缩土壤培养实验,设置了0%、1%、3%(重量比)3种添加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后土壤溶磷细菌数量迅速下降,而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茶园溶磷细菌的数量,为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处理的10.5~15.25倍。此外,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土壤有效磷(Bray-P)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有效磷、p H值、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的数量,并对土壤磷素起到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施用生物炭对酸性红壤土壤磷转化和土壤溶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用茶园土进了8周的接种溶磷细菌的微缩土壤培养实验,设置了0%、1%、3%(重量比)3种添加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后土壤溶磷细菌数量迅速下降,而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茶园溶磷细菌的数量,为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处理的10.5~15.25倍。此外,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有效磷(Bray-P)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有效磷、pH值、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的数量,并对土壤磷素起到活化作用。 关键词:生物炭;溶磷细菌;土壤有效磷;土壤碱性磷酸酶;红壤茶园  相似文献   

9.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低磷胁迫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在对照(200 μmol/L KH2PO4)和低磷(5 μmol/L KH2PO4)条件下比较了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低磷诱导小麦根系伸长,根系生物量(根鲜重和根干重)增加,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根系鲜重和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对地上部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低磷胁迫处理对小麦根系性状的影响大于地上部性状,不同苗期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的程度分别为:根系鲜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苗长。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中国春’对低磷胁迫最为敏感,而‘京411’的耐低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63-3770
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 PAPs)属于酸性磷酸酶(APases)的一种,在酸性条件下能有效地将酸酐、磷酸酯等有机磷催化水解为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磷。低磷胁迫下根系增强紫色酸性磷酸酶的合成和分泌,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磷高效利用型植物的典型特征。PAPs在不同植物类型及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功能特性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目前大多数PAPs及其编码基因的植物在响应低磷胁迫下的具体功能及表达仍有待完善。本综述分析了PAPs的功能结构和蛋白特性,陈述了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PAPs的分泌和PAPs编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深入认识PAPs在植物响应低磷胁迫中的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子叶全展期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在1/4 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0,50,100,200μmol/L SNP (硝普钠)处理棉花幼苗,研究外源NO对棉花幼苗叶片和根系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供体SNP处理使棉苗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显著降低,SOD、POD活性增加,但是CAT活性下降。10~100μmol/L SN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生理指标之间差异优先表现在叶片中。结果表明,外源N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棉花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对低磷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敏感型玉米的形态及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耐磷型66和磷敏感型163)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对玉米幼苗进行不同处理[加磷(+P)、缺磷(-P)],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磷酸酯酶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指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P),2个玉米品种的酸性磷酸酶和根系的形态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供磷水平下(+P);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低磷条件下,磷敏感型品种163的主根长度远远大于耐磷型品种66的主根长度;而66的叶绿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含量均大于163。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磷饥饿响应基因在植物营养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磷胁迫[0mmol/L(P),砂培]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在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两叶期并未发挥出其基因型潜力的优势;四叶期,磷高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侧根长、根系吸收面积、茎叶干重等性状的受抑制程度均显著低于磷中、低效基因型,而地下干重、根冠比却受到了较中、低效基因型更强的诱导作用。综合评价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综合值(评价磷效率特性的综合指标)显著高于磷中、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磷胁迫能力,但磷高效基因型并非所有性状都表现突出;四叶期可作为大豆耐低磷胁迫的筛选期,根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衡量磷效率特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雷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磷库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雷竹林集约经营中土壤磷素的演规律,采集集约经营下种植雷竹不同年限(1年、5年、10年和15年)的雷竹林土壤,用Hedley法分析土壤的不同形态磷素组分含量,并测定pH、有效磷和全磷、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随着集约经营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雷竹林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1年、5年、10年和15年的全磷含量分别是0.70、0.89、1.37、1.86 g/kg;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6.6、137.3、225.1、283.1 mg/kg。在1~15年集约经营过程中,雷竹林土壤磷素组分Resin-Pi和NaHCO3-Pi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组分NaHCO3-Po、NaOH-Pi、NaOH-Po和Residual-P在集约经营初期变化不大;集约经营10年后显著增加;而HCl-Pi在集约经营前10年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10年后无显著变化。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的有机磷组分(NaHCO3-Po和NaOH-Po)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长期集约经营措施会引起雷竹林土壤磷素超量积累,对林地周边水体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磷锌配施对油菜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磷、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磷锌配施对油菜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磷、锌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植株及土壤的养分浓度,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施用磷肥显著增加油菜的生物量,过量施用磷肥油菜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锌对油菜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增施磷肥显著增加油菜地上部和根中全磷;施用锌肥,油菜地上部和根中全磷无显著变化.增施磷肥显著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锌的浓度.施用锌肥,油菜地上部和根中锌浓度均显著上升.施磷对土壤有效锌无显著影响;施用锌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锌,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显著增加了土壤Olsen-P浓度;施锌不影响土壤Olsen-P浓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逐渐下降.随着锌用量的增加,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性磷酸酶活性施锌后比不施锌处理显著增加,但随着锌用量的增加中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过量施用磷肥降低油菜体内锌浓度,施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的浓度,改善了植株体内的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磷胁迫[0mmol/L(P),砂培]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在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两叶期并未发挥出其基因型潜力的优势;四叶期,磷高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侧根长、根系吸收面积、茎叶干重等性状的受抑制程度均显著低于磷中、低效基因型,而地下干重、根冠比却受到了较中、低效基因型更强的诱导作用。综合评价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综合值(评价磷效率特性的综合指标)显著高于磷中、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磷胁迫能力,但磷高效基因型并非所有性状都表现突出;四叶期可作为大豆耐低磷胁迫的筛选期,根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衡量磷效率特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施用蚯蚓粪肥配缓释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为‘玉露香梨’果园推广施用蚯蚓粪肥提供数据支撑。连续3年对‘玉露香梨’果园设置不施肥、施牛粪堆制肥和施蚯蚓粪肥配缓释肥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果实品质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施用牛粪堆制肥相比,梨园施用蚯蚓粪肥和缓释肥,果糖含量提高1.93%,维生素C提高10.9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0.99%;土壤有机质提高19.59%,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6.087 μmol/g),脲酶活性显著提高(1.249 mg/g)。土壤综合肥力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玉露香梨’果园连续施用蚯蚓粪配施缓释肥4 kg/株,较施用牛粪堆肥组,提高了土壤的综合肥力,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玉露香梨’的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改善了‘玉露香梨’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水稻耐低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曹黎明  潘晓华 《作物学报》2002,28(2):260-264
以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汕优63、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和沪占七为材料.测定0.5 mg/L(P)和10 mg/L(P)两种磷水平下水稻根系形态、氧化力、呼吸速率、动力学参数、丙二醛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品种间差异.实验表明,0.5 mg/L(P)时,大粒稻和汕优63根长分别比CK(10 mg/L)下降了15.2%和22.0%,根体积分别下降了25.2%和22.2%,而沪  相似文献   

19.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 设置2种氮肥水平(N10: 150 kg hm-2, N20: 300 kg hm-2)和3种遮光处理(L1: 不遮光, L2: 抽穗前遮光20 d, L3: 抽穗后遮光20 d), 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氮肥水平下产量呈现L1>L3>L2。其中, L2使植株在拔节至抽穗阶段及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下降, 主要由于L2显著降低了抽穗前期的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 导致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下降, 最终产量显著低于L1, 达30.58%~35.26%。L3使植株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及成熟期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下降, 主要由于L3显著降低了抽穗后期的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尽管在抽穗后随着植株根系逐渐衰老及机能下降, L3对根系、养分吸收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要小于L2, 但最终产量依然显著低于L1, 达10.91%~18.47%。L2和L3条件下, 随着氮肥水平增加, 植株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显著增加, 导致拔节至成熟期各阶段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增加, 最终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氮肥施用能部分弥补弱光逆境对超级粳稻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4)
盆栽条件下,选用18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研究2个磷水平:适磷P(KH_2PO_4 1.00×10~(-3) mol·L~(-1))处理和低磷P 0(KH_2PO_4 0.01×10~(-3) mol·L~(-1))处理对棉花幼苗的磷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地下鲜重和干重及形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磷利用率等指标在不同磷处理水平和不同基因型品种间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可作为研究品种耐低磷能力的性状指标;各性状相对值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总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磷利用率;根据相对值表现及聚类分析表明:中棉所42号、新陆早19号和鲁研棉28号在低磷和适磷处理的比较中,各测定指标的综合表现良好,能够很好的适应低磷胁迫条件,属于耐低磷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