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GC-MS分析12种不同柑橘精油样品的香气成分,共得到10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43种、酯类11种、醛类13种、酮类12种、醇类23种,化合物总体数量上差异不大,但不同品种精油中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12种精油中挥发性含量差异最大的为萜烯类,表明萜烯类物质对精油的香气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将去皮或整体网纹瓜进行粉碎、发酵、蒸馏得到网纹瓜白兰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GC-MS方法,对其白兰地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网纹瓜白兰地的香气成分显著高于去皮网纹瓜白兰地香气成分;萜烯类和甾类戊二烯类、醛酮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总酸和酯类物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9-十六烯酸乙酯、4-萜品醇和糠基乙醚这5种成分有极显著性差异;1-丁醇、糠醛和a-萜品醇这3种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2个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棠黑彩和彩星分别含有72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海棠黑彩和彩星具有53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酮类4种、酯类2种、醛类20种、烃类4种、其他类9种;包括18种主要风味成分,分别为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6-甲基-5-庚烯-2-醇、苯乙醇、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醛、正壬醛、Z-4-癸烯醛、1-硝基-3-甲基丁烷、2-异丁基噻唑、1-硝基-2-苯乙烷,这些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构成了彩色樱桃番茄的主体风味。另外,海棠黑彩和彩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棠黑彩含有19种特有成分,其中E,E-2,4-癸二烯醛、愈创木酚、苯乙腈为主要风味物质。彩星含有5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己酯为主要风味物质,为彩色樱桃番茄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检测灰树花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GF95)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95%乙醇提物中含有58种挥发性物质,占总成分含量的89.87%。种类主要为酸(13种)、酯(12种)、醇(8种)、苯的衍生物(6种)、酮(4种)、醛(3种)、其他类(12种)等物质,其中含量主要以苯的衍生物类(40.62%)、酸类(33.49%)、酯类(5.12%)和醇类(4.10%)为主,挥发性成分中具有独特风味的化合物有异戊醇、甲酸己酯、乳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77-2784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技术,优化样品吸附条件和比较六月霜不同部位及贮藏年份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样品用量1.2 g、水浴温度70℃及吸附时间60 min。通过GC-MS分析,从六月霜中共鉴定了4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花45种、茎40种,二者共有的为40种。六月霜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类成分为主,其中六月霜花中主要以石竹烯氧化物、桉叶油醇和乙酸龙脑脂为主,而茎中以β-金合欢烯、环氧化蛇麻烯Ⅱ和石竹烯氧化物为主且含量低。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大多数的萜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龙脑脂、(-)-α-侧柏酮、(-)-宁酮及α-香附酮含量却逐年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不同贮藏年份的茎的挥发性成分类似,而花的成分与茎略有不同,并且不同贮藏年份间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本研究为六月霜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云锦杜鹃和西洋杜鹃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有香型云锦杜鹃和无香型西洋杜鹃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结果表明,西洋杜鹃的挥发性成分以2,2,3,4-四甲基-戊烷、(E)-2-己烯醛、己醛和1-辛烷-3-醇为主;云锦杜鹃挥发性物质以苯甲酸甲酯、α-松油醇和芳樟醇等为主。云锦杜鹃花发育的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及香气值差异明显。苯甲酸甲酯、丁香酚、桉油精、γ-依兰油烯、α-依兰油烯、芳樟醇和α-松油醇这7种香气成分在各个花期中均有释放,可能是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物质。苯甲酸甲酯和芳樟醇的香气值远高于其他香气物质且是云锦杜鹃的特有成分,可初步推测这两种化合物为云锦杜鹃的重要特征香气物质。本研究可为杜鹃花芳香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健康脱毒种苗及栽培方式对杭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2020年早小洋菊二代脱毒苗和早小洋菊常规苗为试验材料,考察脱毒种苗和栽培方式对杭白菊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脱毒种苗较常规苗,其多项农艺性状的指标均有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每公顷增产1.55 kg,增幅达27.26%。在栽培方式中,发现直立型栽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均优于常规压条种植,其中以双条双株栽培方式最佳,其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得到提升,产量增幅明显,每公顷增产3.67 kg,增幅达50.6%,且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含量相比于《药典》标准分别提高了170%、275%、28.6%和108%。在不同时期的激素处理中,发现在花蕾膨大中期喷施0.06 mol/L GA3,可显著提高杭白菊的品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健康脱毒种苗及配套的优化栽培能有效提高杭白菊的农艺性状和品质,“良种+良法”模式为杭白菊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杭白菊中总糖、黄酮类物质、绿原酸、木犀草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比较江苏引种杭白菊与原产地浙江桐乡杭白菊的品质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桐乡杭白菊引种江苏后,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有所增高;与江苏本地杭白菊相比,除总糖含量外,黄酮类物质、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较高。由此可知,杭白菊引种江苏有益于杭白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菊花种植模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菊花品种及栽培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亳菊’、‘怀菊’、‘杭白菊’3个菊花品种为主因子,以西瓜套种菊花、小麦收获后移栽菊花与菊花单作种植模式为副因子。结果表明,西瓜套种菊花的模式经济效益最佳,且生态效益较高,品种间以‘亳菊’的经济产量最高。由此可以得出:西瓜套种菊花的模式,因其自然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生态因素利用充分,模式搭配合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等优势适宜在相似生产区域推广应用。在晋南黄土丘陵区‘亳菊’、‘怀菊’、‘杭白菊’均适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4.
西洋梨品种间糖酸及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4个西洋梨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糖酸含量和芳香成分,并计算其风味指数,研究、比较了西洋梨品种间糖酸含量、风味指数及香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各个西洋梨品种间糖、酸组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风味指数考虑了各个糖组分对果实风味的贡献,更能体现各个品种间果实风味的差异。4个品种中均检测到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乙酸辛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及(2E,4Z)-癸二烯酸乙酯等7种特征香味成分,但各个品种间芳香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而酯类芳香成分相对含量较其他特性芳香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本研究中,从风味指数(味感物质)角度考虑,‘早红考密斯’风味最佳,‘巴梨’和‘康佛伦斯’次之,‘三季梨’风味较淡。从香味成分(嗅感物质)角度考虑,‘康佛伦斯’香味最浓,而‘早红考密斯’香味较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黄金百香果采后品质变化规律,本试验测定常温贮藏果实内外观品质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组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常温贮藏过程中,果面逐渐转为金黄色,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略有下降,而VC含量略有上升。GC-IMS技术共鉴定出18种酯类、8种烯烃类、6种醇、4种酮、1种醛类、2种硫醚和1种呋喃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3种化合物在贮藏4 d后才检测到,且多数物质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有4种烯烃类和2种酯类在贮藏4 d后一直保持高水平含量。黄金百香果有8~10 d的常温保鲜贮藏期,果实内外观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4 d后出现明显变化,贮藏时间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鉴定的大部分风味化合物是不同贮藏时期百香果挥发性风味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6.
豫中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浓香型烤烟产区27个上二棚烟叶样品分析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含量为3.82%时总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在烟碱含量1.28%~3.92%范围内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法尼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含量随烟碱含量的增高呈持续增加趋势。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也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但茄酮含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烟碱含量为2.62%,总氮含量为2.77%时,此后显著下降。糖和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仅个别成分与烟碱和总氮含量显著相关。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新植二烯和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与烟碱和总氮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在烟碱和总氮含量分别为2.89%和3.05%时中性挥发性物质总量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以皮胎果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皮胎果果实后熟过程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皮胎果后熟过程中,共计采集到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酚类、烯烃类和烷烃类9大类132种挥发性芳香物质;皮胎果在绿果期(0 d)、转黄期(4 d)、软化期(8 d)、成熟期(12 d)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很大,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软化即将成熟时积累达到最高峰值,醇类物质较酯类变化小,在果实成熟期相对含量下降到最低值,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在成熟期均小于绿果期,醇类物质较酯类种类变化较大,说明每个时期皮胎果都含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提供不同的嗅觉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复煮工艺对酱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从而优选出适宜的复煮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复煮工艺的酱牛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复煮工艺处理的样品和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挥发性成分60种,不同复煮工艺对酱牛肉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影响。主成分分析显示,90℃复煮组和85℃复煮组综合得分较高,萜烯类、醛类、醇类、酮类和酸类是与其最为相关的挥发性物质;70℃复煮组和80℃复煮组综合得分较低,芳香族类化合物是与其最为相关的一类挥发性物质;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是与95℃复煮组最为相关的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蜜源的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对提取液进行GC-MS分析。5种蜂蜜中共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雪脂莲蜜、柠檬蜜、菊花蜜中含量最高的均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其含量分别为56.90%,54.18%,55.12%,而枇杷蜜含量最高物质为糠醛(33.60%),益母草蜜中含量最高物质为油酸乙酯(30.51%)。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汁中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对人体十分有益,其中包括芳香物质。所谓食用菌芳香物质,指的是食用菌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气味宜人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如酯、醛、酮、醇、挥发性酸类物质等,构成了各种食用菌甚至某个品种特有的典型香味。尽管食用菌中芳香物质含量很低,却是区别各种食用菌汁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在判断食用菌汁饮料质量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比较典型的取汁工艺中无一不把芳香物质回收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实现产品的天然完美。在芳香物质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各有差异,但都围绕着3个主要环节进行,即芳香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