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3):874-880
为挖掘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s,本研究以‘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群体籽粒亮氨酸含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了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结果表明:籽粒亮氨酸含量在‘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中分别为1.70 mg/g、0.87 mg/g,重组自交系群体后代中亮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20±0.01) mg/g,变异系数为16.92%;共检测到3个与亮氨酸含量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2HL (Scssr03381~Scssr07759)、4HL (HVBAMMGB84~BMAG0808)和7HL (GMS056~GBM1297)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65%、12.96%、19.74%,加性效应分别为-0.07、0.06和-0.1。本研究结果为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精细定位及高亮氨酸含量大麦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欧亚种‘红地球’和山葡萄‘双优’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HPLC技术检测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苹果酸,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后代中广泛分离,其中糖组分和总糖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3%,有机酸组分及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于31%,表明有机酸的选择潜力优于可溶性糖。杂交后代糖酸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较大差异:葡萄糖、果糖、总糖、酒石酸、总酸的H2较高,为0.73~0.93,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苹果酸的H2较低,正交组合为0.59,表明苹果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杂交后代糖含量在40.07~282.29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有机酸含量在0.23~13.88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正反交组合差异较大:正交组合后代糖含量高于亲中值,表现为超亲遗传,酸含量接近于亲中值,呈趋中变异;反交组合后代糖含量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酸含量高于亲中值,呈增强变异。正反交组合后代有机酸含量均倾向于母本,存在一定程度的母性遗传倾向。本研究结果为葡萄育种选配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冠层光合效率。第三期超级稻品种‘Y两优2号’(YLY2)是由父本‘远恢2号’(YH2)与母本‘Y58S’杂交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YLY2’与其父本‘YH2’叶片均具有低叶绿素含量的特性。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YLY2’构建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构建了该群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多年测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开展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本研究鉴定出了控制叶片SPAD的15个潜在QTL,并确定了其遗传效应值。研究发现的15个QTL中有4个与以往的研究位于相似位点,同时也发现了全新QTL位点,为鉴定控制‘YLY2’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杂交后代花部性状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色蝴蝶兰花性状遗传规律,解决国内蝴蝶兰主流品种‘大辣椒’易患煤污病的问题,以‘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和‘0436’(P.‘Red swan’)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结果表明:(1)蝴蝶兰‘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花色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分离,花底色玫红色的深度出现了梯度变化,正反交后代的分离规律基本一致。花底色应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且红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2)蝴蝶兰花心颜色、花纹颜色和叶片性状可能为显性遗传。‘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心颜色、花瓣纹路、花期和叶片性状表现均倾向于‘0436’,可有效解决‘大辣椒’叶片易患煤污病的问题,杂交后代因分泌蜜露造成的煤污病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3)‘大辣椒’和‘0436’正反交后代的花径、花朵数和花序长度平均值均低于双亲,中亲或超亲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京92’骨干玉米自交系是以(‘京24’ב昌7-2’)בLx9801’构建基础选系群体,利用"高大严"等自交系选育方法创制的优良黄改群自交系。其作为父本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京科968’,自2016年起年推广面积达1.30×106 hm2以上。本研究通过分析‘京92’形成过程中的重组事件和‘黄早四’基因组片段传递规律,解析‘京92’形成的遗传机制,以期为黄改系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分析‘黄早四’、‘京92’及其选系亲本(‘昌7-2’‘京24’和‘Lx9801’)材料,与‘京724’‘京464’和‘京D9H’3份X群代表系所组配的F1产量相关性状,发现‘京92’比其他4份黄改系具有更高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重现了‘京92’形成过程中的重组事件,明确了‘京92’的基因组组成和重组位置,‘昌7-2’、‘京24’和‘Lx9801’在‘京92’基因组中保留的比例分别为43.34%、13.46%和43.19%。通过对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解析从‘黄早四’到‘京92’的IBD (Identity-by-descent)片段,结果表明‘京92’保留的‘黄早四’片段比例为43.83%,并且从‘昌7-2’、‘京24’和‘Lx9801’三个选系亲本中聚合了9个重要黄改系IBD保守区域。优良自交系‘京92’在遗传改良过程中,通过染色体重组聚合了‘昌7-2’、‘京24’和‘Lx9801’三个选系亲本几乎所有的重要黄改系IBD保守区域,从分子水平解释了‘京92’与X群代表系组配表现出更高配合力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控制水稻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稳定QTL,利用籼稻品种‘贵9B’(Gui 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Reyan No.2)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0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将该群体种植于海南三亚和贵州贵阳2个不同生态环境,对稻米粒长和垩白粒率等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合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及完备区间作图定位方法,对外观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QTL检测结果表明:2个环境中共定位到16个外观品质QTL,分布在第1、第2、第3、第5、第9、第10和第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0.98之间,贡献率介于7.64%~19.89%之间。其中,有8个QTL为首次发现,有2个影响粒长的QTL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本研究有利于推动水稻外观品质性状基因遗传研究和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是复杂数量性状,目前对中国夏播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的了解相对较少。本研究对以江淮地区夏大豆蒙8108与骨干亲本南农1138-2杂交育成的NJMN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5个环境田间试验获得表型数据,利用含2 062个SLAF标记的遗传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加性、上位性QTL定位。结果发现NJMN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超亲分离,不同种植环境、家系与环境间互作均存在显著差异。在6号、7号、11号、17号染色体上定位到4个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加性QTL,其中qProt-17-1未见前人报道,其与环境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还发现3对加性×加性上位QTL,其总的效应值和表型贡献率均高于加性QTL,表明非加性效应在NJMN群体蛋白质含量遗传体系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籽粒大小及百粒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解析籽粒性状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HZS)和Mo17为亲本,构建包含13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的RIL群体。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得的高密度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构建了包含1262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5个环境条件下的粒长、粒宽、百粒重、粒长/粒宽4个性状分别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共检测到30个QTL。利用5个环境性状均值,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粒长主效QTL qklen1、粒长/粒宽主效QTL qklw1在3个单环境条件下均被检测到,且定位在第1染色体相邻区域,物理位置分别为210~212 Mb、207~208 Mb,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2.60%和26.79%,被认为是控制玉米籽粒形状的主效位点。针对第1染色体207~212 Mb区间,采用成组法t检验,对黄早四(受体)和Mo17(供体)构建的BC3F1回交群体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BC3F1群体中qklen1和qklw1同样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提供了实用标记,而且为主效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挖掘耐冷基因并提高耐冷性对于保证水稻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高产稳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远恢2号’和‘Y58S’杂交而成的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 F14)276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以SNP为分子标记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水稻的芽期耐冷性(cold tolerance at the bud bursting period,CTBP)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分析;同时对全世界范围内收集的水稻自然变异微核心(Minicore)种质群体进行芽期耐冷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水稻芽期耐冷性在水稻群体内呈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在RIL群体的第9号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耐冷性性状相关的QTL,位于区间Block73479和Block72824之间,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9.65%。进一步分析表明该QTL对水稻芽期耐冷性为负显性。结果还显示‘Y两优2号’耐冷性显著强于亲本,具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抽穗期是作物适应不同环境的重要性状。大麦抽穗期的遗传模式较复杂,它涉及较多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因子。本文旨在研究控制东西方品种类型组合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的QTL。共对源于东方类型冬麦品种‘Azumamugi’与西方类型春麦品种‘Kanto Nakate’组合的89个重组自交系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个春播田间试验和一个秋播田间试验以及一个24小时光照的温室试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发掘小麦品质性状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以小麦骨干亲本百农AK58和碧蚂4号衍生的包含248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4个环境获得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延伸性等品质参数及已构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通过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60个品质性状相关QTL,分布于除6B以外的20对小麦染色体上。有21个QTL可以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15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百农AK58,6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碧蚂4号。4A染色体上116.4~139.0 cM(629.36~701.53 Mb)是一个QTL簇,该区段同时定位了与蛋白质含量(QGpc.his-4A-2)、湿面筋含量(QWgc.his-4A-2)、沉降值(QSv.his-4A)和延伸性(QEx.his-4A)相关的QTL。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中1BL/1RS易位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发现1BL/1RS易位有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对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负效应,推测1BL/1RS易位系对品质性状的作用可能和其遗传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多抗优质玉米自交系‘早4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乏抗病优质自交系的问题,以国内自交系‘掖478’与含有热带血缘的外引杂交种后代选系‘P249’杂交、回交及多代自交,培育出具有温-热带种质的多抗优质自交系‘早48’。该自交系抗茎腐病、矮花叶病、小斑病、大斑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籽粒粗蛋白、粗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株型紧凑,秆矮抗倒,配合力高,适应性广。利用‘早48’自交系组配育成的‘强盛31’、‘晋单44’、‘忻玉110’、‘咏丰1号’、‘晋阳2号’、‘晋单70’等6个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些新品种已在中国东华北早熟区、黄淮海夏播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硬实加性和上位性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实是植物种子的普遍特性, 是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率、生存能力及储存期的重要数量性状, 同时影响着大豆的加工品质。本实验通过对大豆籽粒硬实性状的加性和上位性互作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分析, 明确控制大豆籽粒硬实的重要位点及效应, 旨在为进一步解析硬实性状复杂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豆12和地方品种黑豆(ZDD03651)杂交构建的包含186个家系的F6:8和F6: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 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V.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定位不同年份的籽粒硬实性状相关的加性QTL, 同时采用IciMapping 4.1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检测籽粒硬实性状的加性及上位性QTL。共检测到3个籽粒硬实性状相关的加性QTL, 分别位于第2、第6和第14染色体, 遗传贡献率范围为5.54%~12.94%。同时检测到4对上位性互作QTL, 分别位于第2、第6、第9、第12和第14染色体, 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53%~3.47%。同时检测到籽粒硬实性状加性及上位性互作QTL, 且上位性互作多发生在主效QTL间或主效QTL与非主效QTL间, 表明上位性互作效应在大豆籽粒硬实性状的遗传基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甜瓜风味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以高糖、哈密瓜风味品种‘皇后’和低糖、清香风味品种‘NS6’为亲本构建F2群体,通过筛选亲本间有多态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标记,检测F2群体的个体基因型并构建甜瓜遗传图谱,对糖度和香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分析。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8个连锁群,总长度576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10.97 cM。通过QTL分析、表型和基因型差异显著性检验,在LG5上发现一个与糖度性状相关的QTL (LOD=2.1),但未发现主效QTL;在LG12上发现一个与香味性状相关的主效QTL (LOD=2.9)。在LG12上设计15对SSR引物,利用7个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标记构建LG12的遗传连锁图,进一步将香味相关基因定位于EMAGN33标记的下方,与染色体末端的物理距离为592.48 kb。本研究为甜瓜风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风味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究稻米外观品质分子调控机制,挖掘新的环境钝感型主效QTL,本研究以‘屉锦’和‘北陆129’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和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稻米外观品质进行QTL鉴定。结果显示,双亲外观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屉锦’整精米率较高、垩白少和粒型短圆,外观品质性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BIL群体检测到32个调控外观品质的QTL,15个QTL稳定表达;CSSL群体鉴定了16个相关QTL,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共性表达;QTL成簇分布于第1、2、3、8、9和11染色体上,6个区段包含30个位点,占QTL总数的62.50%,其中主效QTL簇qAQ1、qAQ8和qAQ9在不同群体与环境下效应明显、重演性较好,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点"区域。这将进一步丰富外观品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也为主效QTL簇的精细鉴定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玉米籽粒是产量构成最重要的因子。本研究以‘T32’与‘齐319’为亲本构建118份F2:3家系的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家系的3个籽粒性状(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评价,结合高密度SNP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利用IciMapping 4.2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控制粒重、粒长和粒宽的QTL分别为2、2和7个,单个QTL可解释4.03%~11.34%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更多的遗传位点,也为后续的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9.
赤霉病由于在大麦籽粒中产生一种叫做脱氧瓜萎镰菌醇(DON)的微生物毒素而降低大麦籽粒的品质。CIho4196是二棱大麦,是现有大麦材料中最抗赤霉病的材料之一,但是,这个材料具有很多不良农艺性状。为了更好地了解CIho4196所携带的赤霉病发病率低和DON累积量降低的遗传特性,利用六棱麦芽品种Foster与CIho4196杂交后代的重组自交系所组成的群体制作了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种子性状QTL定位高油玉米淀粉含量QT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为亲本组配得到284个F2:3家系群体,利用185个SSR标记构建玉米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包含母体效应的种子性状QTL作图方法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5,8,10染色体上,除qSTA8-3的遗传作用方式表现为加性外,其余QTL作用方式为部分显性。单个QTL贡献率为5.87%~10.93%,累计贡献率为53.37%。所有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普通玉米亲本8984。淀粉含量QTL qSTA5-2贡献率较大,可以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的主要目标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