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福建省福清地区铁皮石斛大棚种植技术,试验主要研究了铁皮石斛生态因子与其生长发育规律,着重研究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昼温、湿度与茎粗、分枝数、叶长、叶宽、株高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光照与茎粗、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光照与叶片数、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铁皮石斛小苗鲜重与小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苗鲜重与大苗干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铁皮石斛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不同树种种植铁皮石斛的可行性,为研究适宜广西种植名贵药材铁皮石斛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广西本地常见的资源较丰富的五种树种,龙眼木、荔枝木、三角梅、芒果木、苦楝木进行铁皮石斛附生种植比较试验,观察不同树种对铁皮石斛苗移栽成活率、萌芽数、株高、茎粗和根数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选择不同附生树种木头栽种的成活率大小为:龙眼木芒果木苦楝木荔枝木和三角梅。龙眼木上的铁皮石斛生长120天后萌芽数达4. 2个、株高4. 35cm、茎粗3. 54mm和根数24. 6条。【结论】龙眼木栽培铁皮石斛长势更好,建议铁皮石斛选择附主木头时,选与龙眼木相类似的木头。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利用2种从齿瓣石斛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促生菌根真菌,采用注射器注射接种法分别将单一菌剂及混合菌剂接种到松树皮基质上与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2种真菌及其不同接菌方式对铁皮石斛株高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培养130d后,与对照组相比,FDdS-5接种组对铁皮石斛幼苗叶长、株高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dS-9接种组对叶数、根数、分蘖数、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混合菌剂(V_(FDdS-5)∶V_(FDdS-9)=1∶1)接种组对根数、叶长、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单菌株接菌组相比,混合菌株接种对株高的促生作用为协同效应,在茎粗、鲜重及干重指标上表现为累加效应。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同样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混合接种有可能更大地发挥微生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铁皮石斛种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遮阴对铁皮石斛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测定遮阴条件下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遮阴组的叶长、叶宽、纤维素、半纤维素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茎粗、生物量、可溶性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糖/葡萄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生物量负向影响最大的是叶数(-0.840);对可溶性多糖含量正向影响最大的是茎长(0.864);对甘露糖/葡萄糖值负向作用最大的是茎长(-1.230),其次是茎粗(-0.427)。可见遮阴处理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甘露糖含量以及甘露糖/葡萄糖值,减少粗纤维的积累,从而促进了石斛茎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因此,可将遮阴处理适时应用于铁皮石斛人工种植中,生产中也可以通过控制茎长、茎粗等性状指标来筛选高品质、高产量的铁皮石斛品种。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不同居群的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收集到的36个铁皮石斛居群栽培植株进行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居群的铁皮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及其农艺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各居群间的株高、叶长、叶宽、丛数、茎粗、石斛碱、多糖等差异极显著。株高最高的是广西石斛2号为19.36 cm,最矮的是文山石斛4号为3.04 cm。茎粗最粗的是增靓石斛为0.74 cm,最细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28cm。多糖含量最多的是浙江石斛4号为0.095 mg,与浙江石斛5号和浙江石斛3号差异不显著,与大金石斛等32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多糖含量最少是文山石斛2号为0.085 mg,与英茂石斛差异不显著,与瑞丽石斛2号等33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0054 mg,与巨丰石斛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英茂石斛、标准药典石斛和增靓石斛3个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多糖及生物碱含量较高的优质铁皮石斛资源,可以为今后铁皮石斛的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色温白光LED光照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色温3000K光照12h处理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显著高于色温5000K和5700K处理,在色温5700K光照16h处理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显著高于色温3000K和5000K处理,但与色温3000K光照12h处理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优于荧光灯下培养材料。色温3000K处理的最大茎粗出现在光照16h培养环境下;色温5000K处理的最大茎粗出现在光照14h培养环境下;色温5700K、不同光照时间处理间茎粗的差异不显著,但色温3000K光照12h、色温5000K光照14h、色温5700K光照16h处理的铁皮石斛组培苗茎粗与荧光灯12h下培养材料的茎粗无显著差异。不同光照环境下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最低生根数量也在5条,达到铁皮石斛优质苗对根数的要求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色温3000KLED白光完全可替代荧光灯应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光照时间以12h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铁皮石斛的最佳组织培养培养基、最佳移栽基质、最适菌剂种类和施用方式,选取具有1~2片叶片的铁皮石斛分化苗在3种常用组培培养基上培养,11周后,统计平均株高、茎粗、根长、鲜质量的增长量、平均产生新根数、新孽数;选取相同长势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在2种常用兰科植物培养基质上移栽,将3株优良兰科菌根真菌制成4 g·L-1的单一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移栽苗分别进行蘸根、灌根,90 d后,统计成活率、平均鲜质量、株高、茎粗增长量、平均新根数。结果显示:MS+0.34 g·L-1KNO3+100 g·L-1土豆提取液+2.4 g·L-1植物凝胶+30 g·L-1蔗糖培养基上生长的铁皮石斛苗平均株高增长量、平均鲜质量增长量、平均新根数、平均分蘖数极显著大于其他两组处理;移栽于V(珍珠岩)∶V(仙土)∶V(松树皮)∶V(活苔藓)=1∶1∶1∶2基质上的铁皮石斛幼苗除平均新芽数略低于移栽于V(花生壳)∶V(石灰岩)∶V(蛭石)∶V(活苔藓)=1∶1∶1∶2基质上的铁皮石斛幼苗外,其他生长指标均高于后者,其中新根数显著高于后者;施用Dh57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在成活率、平均新根数、生长量方面显著高于施用Do60、Ph03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在株高、茎粗增长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另外4组处理;施用Ph03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平均新芽数极显著高于施用Dh57、Do60菌剂的处理组;同一菌剂蘸根处理的幼苗生长指标均高于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铁皮石斛的最佳组织培养培养基、最佳移栽基质、最适菌剂种类和施用方式,选取具有1~2片叶片的铁皮石斛分化苗在3种常用组培培养基上培养,11周后,统计平均株高、茎粗、根长、鲜质量的增长量、平均产生新根数、新孽数;选取相同长势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在2种常用兰科植物培养基质上移栽,将3株优良兰科菌根真菌制成4 g· L-1的单一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移栽苗分别进行蘸根、灌根,90 d后,统计成活率、平均鲜质量、株高、茎粗增长量、平均新根数。结果显示:MS+0.34 g· L-1KNO3+100 g· L-1土豆提取液+2.4 g· L-1植物凝胶+30 g· L-1蔗糖培养基上生长的铁皮石斛苗平均株高增长量、平均鲜质量增长量、平均新根数、平均分蘖数极显著大于其他两组处理;移栽于V(珍珠岩)∶V(仙土)∶V(松树皮)∶V(活苔藓)=1∶1∶1∶2基质上的铁皮石斛幼苗除平均新芽数略低于移栽于V(花生壳)∶V(石灰岩)∶V(蛭石)∶V(活苔藓)=1∶1∶1∶2基质上的铁皮石斛幼苗外,其他生长指标均高于后者,其中新根数显著高于后者;施用Dh57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在成活率、平均新根数、生长量方面显著高于施用Do60、 Ph03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在株高、茎粗增长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另外4组处理;施用 Ph03菌剂的铁皮石斛幼苗平均新芽数极显著高于施用Dh57、D6o0菌剂的处理组;同一菌剂蘸根处理的幼苗生长指标均高于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多效唑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加入多效唑处理后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多效唑处理后试管苗矮化、节间变短、叶变小,苗高是对照的32.1%,茎粗是对照的161.0%,与对照相比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叶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长与叶宽显著减小;根长减小,根数显著增加,根粗增加不明显。[结论]多效唑可明显促进试管苗生长,有利于试管苗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3种基质处理,即刨花∶细锯末=1∶6(处理1)、桤木树皮∶细锯末=5∶1(处理2)、杉木树皮∶细锯末=5∶1(处理3),比较铁皮石斛的成活率、茎粗、株高、根长、根数、叶片数等,筛选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最佳基质。该试验条件下,移栽30 d后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在处理1中为91.3%,在处理2中为97.5%,在处理3中为95.5%;移栽60 d后,其株高、根长在处理1中为6.40、3.26 cm,在处理2中为7.40、5.25 cm,在处理3中为6.45、5.10 cm;其根数在处理1、2、3分别为5.0、6.5、5.6条,茎粗则分别为0.255、0.582、0.542 cm,对应的叶片数分别为9.0、14.5、13.0片。研究初步显示,青木树皮∶细锯末=5∶1是用于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除温室环境下PP333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生长抑制的措施。[方法]在高羊茅移出温室后用不同水平的氮肥和赤霉素对其进行处理,观察高羊茅生长变化情况。[结果]氮肥能提高高羊茅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增加分蘖数,但与对照相比这种效果差异不显著,同时根长与对照相当;赤霉素能提高高羊茅株高、叶长,且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施用赤霉素的处理茎粗、分蘖数和叶宽小于对照,根长与对照相当。施用氮肥的处理与移栽前的高羊茅相比,各指标的增幅变化不大,而施用赤霉素的处理,株高和叶长与移栽前的高羊茅相比增幅变化很大,分别达450%~650%。[结论]在施用赤霉素时,同时施用适量的氮肥,能使赤霉素解除PP333对高羊茅生长抑制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N、K配比营养液与GA3协同处理韶羞幼苗,分析其株高、茎粗、冠幅、叶下高、叶数、叶长、叶宽、芽数、单位长度枝梢上的叶数、根数和根长以及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表明:低K高N的营养液配方对植物的株高、叶宽、叶数、叶下高均有促进作用;低N高K营养液配方能够促进叶片伸长,促进根系生长;GA3处理对韶羞株高、茎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结合韶羞幼苗株型结构综合评价结果来看,C1处理对韶羞幼苗株型结构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铁皮石斛F1代组培苗为试材,采用回归模拟分析方法,研究叶长、叶宽、叶重、叶长宽积、叶长宽和与单片叶面积、茎高、茎叶片数与茎总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片叶面积与叶长宽积的线性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判定系数达0.987 7;其他变量判定系数分别为0.938 5(叶重),0.921 8(叶长宽和),0.723 5(叶长),0.767 8(叶宽);叶面积(y5)与叶长宽积(x5)回归方程为y5=0.797 7 x5+2.405;茎叶片数目与茎总叶面积呈幂函数关系,判定系数为0.793 1,回归方程为y=14.764 x1.666 8。在铁皮石斛杂交育种早代测验中,可通过测量叶片长宽来估算叶面积,通过统计每根茎上叶片数目来估算该茎的总叶面积,进而估算整株苗与家系的叶面积。通过该模型的使用,可实现铁皮石斛组培苗叶面积的活体快速估测,为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 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跃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袁而2~5 cm根条数,大于5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尧小于2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LED光质对铁皮石斛瓶内开花的影响,为石斛花期调控和试管花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无菌铁皮石斛原球茎为试材,进行4种LED光质[红蓝绿复合光(RBG)、红光(R)、蓝光(B)和白光(W)]照射处理,以白色荧光灯照射为对照(CK),100 d后测定各处理组培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经4种LED光质处理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叶片数、叶长、叶宽、根粗和株高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经R处理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数、根长和鲜重均最大,分别为8.67条、3.20 cm和0.32 g,其中根数和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不同光质处理铁皮石斛组培苗瓶内开花率排序为RBG处理>W处理>CK>R处理>B处理,其中,B处理未开花,RBG处理铁皮石斛组培苗瓶内开花率最高,为45.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每株开花3.33朵,始花期也最早,比CK提前14.67 d;RBG处理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4.23%和4.6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BG和B处理植株的全氮含量最高,均为3.6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BG、R和W处理的C/N差异不显著,但三者显著小于CK,显著大于B处理.[结论]以LED光质中的红+蓝+绿光复合照射铁皮石斛组培苗有利于其在瓶内开花,且花期早,开花率高.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04株真菌,通过对白菜的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1株能显著促进白菜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24L-4。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进行ITS-r DNA和18S-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Devriesia lagerstroem。该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质量分别较未接种对照处理增加33.3%、65.7%、27.3%和45.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表明:D.lagerstroem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无接种对照增加104.0%、83.9%和114.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微镜观察发现:D.lagerstroem可定殖于铁皮石斛根部的外皮层和皮层。研究结果表明,D.lagerstroem对铁皮石斛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用于铁皮石斛菌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用~(60)Co—γ射线3×10~4R 辐射玉米杂交种 DK698、沈单7号和农大~(60)F_0代种子后,M_2代性状变异按穗位叶长、穗行数、茎粗、穗位叶宽、株高、穗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顺序递增;M_3代按穗位叶长、株高、穗位叶宽、穗行数、茎粗、穗位高、穗长、雄穗分枝数依次递增。M_2代到 M_3代性状遗传力按茎粗、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18.
萝卜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杂交组合的株高、展开度、叶片数、叶重、叶长、叶宽、根长、根粗和外露长9个相关农艺性状与肉质根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萝卜杂交组合单根重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株高0.7533、展开度0.7057、叶片数0.7251、叶重0.6885、叶长0.6888、根长0.7652、根粗0.6791、外露长0.7626和叶宽0.6973,关联序和灰色权重依次为:根长>外露长>株高>叶片数>展开度>叶宽>叶长>叶重>根粗。  相似文献   

19.
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促进薏苡产业发展。【方法】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干旱存活率与茎粗、叶宽和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干重、根鲜重、叶宽、根粗、根长、幼苗干旱存活率、地上部干重、茎粗、地上部鲜重、叶长和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主成分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1.4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根干重、叶宽、根鲜重、茎粗、根粗、幼苗干旱存活率、根长、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长,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薏苡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3份、Ⅱ级17份、Ⅲ级9份、Ⅳ级20份、Ⅴ级1份。除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幼苗干旱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结论】苗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yy18-1、yy14-3和yy13-1,可作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研究材料。幼苗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可作为评价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20.
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初步研究干旱胁迫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叶柄长、株高、茎粗、根长、苗鲜重、苗干重、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功能叶面积以及抗旱系数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黄秋葵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其抗性逐渐减弱;2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干旱胁迫抑制了黄秋葵的光合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叶柄长、株高、茎粗、根长、苗鲜重、苗干重、最大叶宽、最大叶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与抗旱系数极显著相关,说明相关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干旱胁迫下黄秋葵幼苗的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