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烤烟夜蛾科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在施秉县不同海拔烟区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烟区烤烟夜蛾科害虫发生均以斜纹夜蛾为主,小地老虎次之,棉铃虫和烟青虫发生量均较少;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2月上旬,6-8月诱蛾数量相对少而稳定;小地老虎的发生期主要在3-6月,诱蛾高峰主要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5-6月诱蛾量均较低;棉铃虫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烟青虫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烟青虫平均诱蛾量都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海拔烟区小地老虎和烟青虫7d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而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明确棉铃虫齿唇姬蜂在烟田间的自然发生规律和对烟草主要害虫的自然防控能力,2019年在湖南省湘南、湘中和湘西3个生态烟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烟田该种姬蜂属于常见种类,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在烟田出现3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田间可寄生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寄生率在30.95%~75.46%之间,其中一、二代齿唇姬蜂的寄生率最高。经调查发现,随着烟草的收割,该蜂在烟田的数量迅速递减;在湘西烟区3个高峰期内,山地烟类型烟区中采集到的寄主被结茧数占整个高峰期内结茧总数的比例均高于90%,而大田烟区均低于10%;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会显著降低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田间寄生率(P0.05)。本研究表明,该蜂是湖南烟区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类,具有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调查潍坊地区烟田烟蚜种群发生情况,开展人工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地区烟田烟蚜主要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接蜂时烟蚜量和接蜂量是影响烟蚜茧蜂繁殖的重要因素;大田放蜂生物防治效果达764%,防效显著;大田放蜂应在田间蚜量发生较少的5月中旬,同时随着放蜂次数和放蜂量的增多,防治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减少喜德烟区烟蚜危害,降级农药施用量,进一步增强烟区烟叶绿色环保性和烟叶安全性,该文结合凉山州烟蚜茧蜂技术在烟区的示范推广,通过对烟区烟蚜种群的发生情况,烟蚜茧蜂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喜德烟区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烟蚜发生高峰期,在此期应加大对烟蚜的防治;烟蚜茧蜂放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越好,能有效降低烟蚜数量,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文山烟区烟青虫的大田发生规律及防治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山烟青虫在烤烟大田生产周期内主要有2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上旬2个时间段;文山烟青虫防治阈值为0.58头/株,每增加1头幼虫危害,上等烟比例下降0.35%。  相似文献   

6.
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对长沙地区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菜粉蝶盘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菜粉蝶盘绒茧蜂寄生的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寄生率范围为18.48%~27.89%。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为29.4℃下13.5d至20.3℃下16.2d。菜粉蝶盘绒茧蜂喜寄生菜青虫2龄和3龄幼虫,很少寄生1、4、5龄幼虫。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寿命明显长于未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7.
陈雪  喻会平  高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84+9008-8984
2011~2013年利用性信息素诱集技术对贵州省威宁烟田烟青虫、棉铃虫成虫在烟草团棵期至成熟期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月份为烟青虫成虫少见期,7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是烟青虫防治关键时期;棉铃虫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7月下旬,此时为产卵盛期,为防治适宜时期;从诱蛾总量来看,威宁烟田以棉铃虫成虫发生为主,烟青虫成虫发生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湖南不同生态烟区主要虫害的发生动态差异,进而根据当年某一生态区的虫害表现,指导其他生态区的虫害防控,于2014—2016年定点调查了湘中南(衡阳衡南)和湘西北(张家界慈利)2个生态烟区害虫的迁飞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湘中南生态烟区烟蚜、小地老虎、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迁飞时间分别为2月上旬—5月中旬、2月中旬—4月底、3月底—5月上旬和4月中旬—6月中旬,危害时间分别为4月初—5月底、3月下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底和5月中旬—6月下旬,湘西北生态烟区的害虫迁飞和危害时间相对湘中南总体上延后15~30 d。3 a中湘中南生态烟区烟蚜年度累积诱集数量显著小于湘西北,而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诱集数量显著大于湘西北,且多数年份湘中南烟蚜和烟青虫最大发生量显著大于湘西北。不同生态烟区以及不同年份的害虫诱集量和发生量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宁南山区杏园食心虫发生规律,2018年和2020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彭阳县杏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杏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下旬初和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7月上旬后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期。不同坡向虫口数量分布呈现东坡>南坡>西坡,不同坡向的上、中、下坡位虫口数量均以中、下层坡位分布为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下旬或9月初,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或中旬初和7月中旬或下旬;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宁南山区对杏园3种食心虫防治可以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杀和生防技术,大发生时加强药剂适期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对郑州郊区小菜蛾的寄生蜂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了8种寄生蜂,即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螟蛉埃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其中菜蛾盘绒茧蜂和半闭弯尾姬蜂是该地区小菜蛾寄生蜂的优势种,菜蛾盘绒茧蜂在5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寄生率高,而半闭弯尾姬蜂是4月下旬~5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较高.化学防治区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明显低于非防治区,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这两种寄生蜂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3.
胡麻茎蜂对胡麻的正常生长为害严重,因此开展了胡麻茎蜂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胡麻茎蜂在当地每年发生1~2代,胡麻茎蜂成虫分别于6月上中旬、7月末至8月上旬在田间为害达到高峰,胡麻茎蜂幼虫分别于6月中旬和7月中旬在田间为害达到高峰。根据胡麻茎蜂发生特点和规律,5月中旬末至5月下旬初,在冬麦田药剂防治成虫,可最大程度地控制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余清  张如阳  汤首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99-802,809
[目的]掌握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方法]于2006~2008年对普洱市烟区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大面积普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烟草花叶病(TMV和CMV)在烟苗移栽10 d后便开始发病危害烟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黑胫病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均有危害,6月底达到危害高峰;青枯病属于区域性病害,5月上旬便开始危害并持续至7月底;赤星病从6月中旬开始零星发生,烟叶进入成熟采烤阶段后发病速度加快,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稳定期;烟蚜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30日至7月10日,且有2个危害高峰;5月中下旬是烟青虫的始发期,7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结论]普洱市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时期以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为害烟草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烤烟生产上主要是采取化学农药、物理、生物方法进行防治。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是专门寄生蚜虫的一种内寄生蜂。本文主要介绍镇远县烟区,在繁育蚜茧蜂进行蚜虫防治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为各烟区开展蚜茧蜂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梨星毛虫在豫西地区1a发生1~2代。1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7月份;2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初到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1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旬至8月底,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2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初到10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EC 5 000倍的防效最好,7d的防治效果为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000倍,7d的防治效果为98.63%。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昆明市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目测法、粘虫板分别对梨小食心虫、橘小实蝇、桃蚜、叶蝉4种害虫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始见期为2月23日,梨小食心成虫发生小高峰在3上旬至4月上旬和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为5月29日,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小高峰在6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蚜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叶蝉发生小高峰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明确4种桃园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基础上,结合桃园生态环境,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桃园主要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点取样及黄板诱捕法系统观察了雅安茶区4种主要害虫的年数量变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刺粉虱防治上应把握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旬等几个主要为害时期;小绿叶蝉防治应及时控制5月初、6月中旬、7月中旬及8月上旬的虫口密度,并以若虫期施药为佳;4月中旬、5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主要为有翅成蚜高发期,供试黄板对茶蚜有很好的诱捕作用。茶跗线螨防治上需把握5月底螨量上升期进行虫口调查,根据防治指标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加工番茄田间鳞翅目害虫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明确其消长动态,为生产上应用性诱剂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 ~2015年在博湖县和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布置10种性诱剂,定期调查不同性诱剂诱集害虫数量.[结果]博湖县加工番茄田间未诱集到欧洲玉米螟、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未诱集到斜纹夜蛾.博湖县加工番茄田间,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上旬是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盛发期,7月上旬和8月上旬是亚洲玉米螟盛发期,7月中上旬是黄地老虎生发期.呼图壁县加工番茄田间,5月中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是棉铃虫、大豆食心虫、黄地老虎盛发期.[结论]棉铃虫、甜菜夜蛾、亚洲玉米螟和黄地老虎是博湖县优势种群,棉铃虫、大豆食心虫和黄地老虎是呼图壁县优势种群.博湖县棉铃虫和甜菜夜蛾防治时期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在6月和7月下旬;呼图壁县棉铃虫和大豆食心虫防治时期在5月中旬、6月和7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对永仁县桑树病虫害进行6年定点调查,研究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发生期为5月初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桑瘿蚊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桑褐斑病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并提出相应的防治适期,以降低永仁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