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玉米收获期对千粒重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晚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最大限度的发挥玉米生产潜力,增加玉米产量.试验表明,收获期关中西部宜在10月3~8日.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平均每推迟1天,千粒重可增加5.05 g,推迟8~10天,其千粒重增加44~59g.  相似文献   

2.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玉米适宜的收获期,对聊城地区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登海605和鲁单818乳熟期至完熟期千粒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下玉米收获期变化较大。2012年每晚收1d千粒重增加4.76g,普通大田平均1d增产106.05kg/hm2;2013年每晚收1 d千粒重增加3.18 g,普通大田平均1 d增产70.80 kg/hm2。  相似文献   

3.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不同收获期对夏直播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显示,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平均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直播夏玉米收获期越晚产量越高,中晚熟品种曼应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5.
以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不同收获期对其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带麦播种和贴茬直播玉米完熟期收获与开花散粉后45 d收获(传统收获期)相比,千粒重日均差分别达2.3、3.2、2.7 g,折合产量分别日降63.34、88.13、74.36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研究生物菌肥等量替代15%氮磷钾复合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复合肥)相比,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潮土增产4.72%,莱西砂姜黑土增产1.92%),增加了玉米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增产9.69%,莱西增产25.8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莱西小麦收获期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12.49%,有效磷含量增加12.93%,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23.31%;胶州小麦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6.38%,玉米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3.93%。因此,小麦、玉米生产可以采用适宜生物菌肥等量替代氮磷钾复合肥,这利于实现作物抗逆丰产、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7.
玉米晚收能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延长玉米生长期,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便于群众接受和应用。当前,玉米正处于生育中后期,将进入成熟收获期,推广应用玉米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1大力宣传玉米晚收的好处,让农民切实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从不同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产量方面,分析了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黄淮海地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收获期在10月10号左右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是一项利农惠民的好技术,推广应用玉米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今年玉米灌浆期遭遇阴雨天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灌浆的速度,因此应适期晚收。据调查玉米腊熟至完熟期,每晚收1d,千粒重增加3~4g,也就是说亩增加产量6~8kg,如果晚收7d使籽粒灌浆期延长到48d以上,亩增产可达35~50kg,增收60~80元。  相似文献   

11.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期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该品种的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穗粒数呈减少趋势;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在同一播期下,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蒙城县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收获过早,导致籽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和品质。为准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在蒙城县进行了玉米收获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推迟,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增加;不同收获期玉米穗粒数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空育131为研究对象,在9月24日至10月14日分6个收获期,比较不同收获期稻谷水分、千粒重、产量。结果表明稻谷水分随着收获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收获时间越晚稻谷水分越低;稻谷千粒重在10月10日前呈逐渐增加趋势,10月10日后千粒重不再增加;水稻在10月2日前收获产量最高;为了获得含水量低、千粒重高和产量高的目标,有晾晒或烘干条件的农户应该在10月2日前后完成收获任务,没有晾晒田间和烘干条件的农户应该在10月2~10日内完成收获任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3 a定位试验,采用实地测产、水分平衡等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以及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小麦千粒重以及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1%,其中,小麦季减产3.3%,玉米季增产4.8%;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季和玉米季各时期0~200 cm土体储水量均跃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小麦收获期至玉米播种期土壤储水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6%;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减少小麦季和玉米季的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利于小麦季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纪磊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72-73,115
总结介绍了怀远县玉米生产区进行的玉米不同收获期、不同种植密度及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9月25日~30日为玉米最佳收获期;适合的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实施小麦秸秆还田,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并可培肥土壤,在旋耕灭茬起垄后即进行人工点播为最佳。若大面积推广麦秸秆还用,还需进一步改进旋耕粉碎机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5个不同区域土壤布点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光合菌剂可改善玉米经济性状,秃顶减少0.2~0.8cm,穗粒数增加9~14粒,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5.2~7.8g;同一施肥水平喷施光合菌剂可增产14~22kg/667m2,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玉米播种时每亩施40 kg新能安多酶玉米控释肥,与对照相比,可显著增加穗粒数,平均每穗多增78个粒,同比增加13.6%;提高玉米千粒重,平均增加18.5 g,同比提高6.1%;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每亩产量比对照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玉米根外追肥,是将矿质养分喷洒在叶片上,经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内部,供玉米吸收利用.其优点是:用肥量少,见效快.据试验,在玉米扬花,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3次,千粒重增加2~12 g,每667m2增产3.5~50 kg;对表现缺氮的玉米喷2%~4%的尿素2~3次,千粒重增加2~40 g,每667m2增产6.5~75 kg;在玉米抽穗期喷0.01%的钼酸铵溶液,玉米后期叶片不早衰,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10~20 g.  相似文献   

19.
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影响,明确浙江地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的最佳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生产提供依据。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4个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自选系2019、C002、TN012和TN932)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23~35 d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所差异,授粉后第35天果穗完全成熟时种子发芽率最高。C002在收获前期发芽率较高,授粉29 d后发芽率降低,随后逐渐增加。自选系2019、TN012和TN932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2~35 d,C002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23~26 d。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方式会影响到肥料的吸收和利用率,每个玉米品种都有其最适种植密度,设置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方式处理,研究其对玉米长势、群体、穗部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发现肥料的分期追施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同时可提高肥料偏生产力,不同密度处理对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大,也表现为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大于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