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笔者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并提出了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立克好中草药口服液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从鸡的相对增重率与鸡的临床表现、死亡情况、72h扑杀观察法氏囊损伤程度,10d采血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立克好中草药口服液能抑制鸡体内法氏囊病毒的生长,缓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症状.但不能完全杀灭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试验药物优于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危害较大。本文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早已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近几年法氏囊病仍在全省广泛流行,而且表现出出患鸡日龄明显变宽,临床症状复杂等新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霞  徐霞  陆海明 《兽医导刊》2016,(16):91-9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且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特点。本文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病毒特性、免疫抑制效应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以加强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偶有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变出现,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中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特殊疾病,损害幼鸡法氏囊.该病是以法氏囊肿大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急性传染病,IBDV病毒损害的法氏囊会引发鸡的免疫抑制,干扰各种免疫疫苗的效果。本文从IBD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出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危害雏鸡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主要病理特征为腹泻,机体极度虚弱;为了更好地观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雏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同时针对某鸡场制备其相应法氏囊组织灭活苗,该试验用该鸡场瘸鸡的法氏囊、脾脏浸液.对29日龄的非免疫雏鸡进行口服,观察其症状并收集法氏囊、脾脏。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所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和幼龄鸡。其主要症状为鸡的法氏囊受到侵害,先肿胀、出血变黄,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对鸡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为临床一线的养殖人员和兽医提供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信息资料,期望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