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冷血动物为其自然宿主,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重要致病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水生动物共患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黄河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毒力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病黄河鲤4种组织中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到的细菌属气单胞菌属。回归感染试验发现,患病鱼体出现鳃盖等多处组织出血且伴随肠炎等症状,表明引起黄河鲤发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HNAh01。半致死密度测定发现,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半致死密度为1.38×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但对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因此,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和用药分析试验。药效学试验表明,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6n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3.12n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12.5ng/mL,耐药选择窗的范围为1.56~12.5ng/mL。用药分析结果显示,黄河鲤口服剂量为10mg/kg时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相对保护率达83%。本文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产动物的常见致病菌,本研究利用在生理生化和PCR鉴定的基础上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PCR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确定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株。用该菌株制备细菌疫苗对框镜鲤进行免疫实验,免疫方法采用浸洗2 min,1.5、3、6个月后分别进行注射攻毒,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免疫保护率60%~95%,实验室安全性检测结果为安全可靠。该方法避免了逐尾鱼注射造成的较大的工作强度,为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预防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株鱼类肠道细菌溶血毒素的葡萄糖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毒素的产生及调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毒素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成型酶,定量稳定,与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没有关系;另一种是诱导酶,当有诱导物时大量产生,但这一诱导现象被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抑制。该结果为解释嗜水气单胞菌是否是条件致病菌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几株鱼类肠道细菌溶血毒素的葡萄糖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嗜水气单胞菌(Acromonas hydrophila)的溶血毒素的产生及调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毒素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成型酶,产量稳定,与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没有关系;另一种是诱导酶,当有诱导物时大量产生,但这一诱导现象被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抑制。该结果为解释嗜水气单胞菌是否是条件致病菌摸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鲤鱼竖鳞病病原和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为该病的条件致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该菌可通过体表伤口进入鱼体引起疾病。该病以体表炎性水肿、竖鳞和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病理学表现,以各器官功能衰竭为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8.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9.
鲤隐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地区流行的鲤隐性败血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病原菌生理、生化特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观察了病理组织变化等。从病鱼内脏分离到场22株致病菌,其中标7株的生长及生化特性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种的特性,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检测呈阳性。有3株菌V—P(-)、赖氨酸(-)、葡萄糖产气(-)是区别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及温和气单胞菌(A.Sobrie)主要特征,这三株菌符合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水生动物体内,可引起鱼类、虾类、贝类、蛙类、鳖等水产动物疾病,也可感染人及多种陆生动物(猪、鸡、貂等),是一种人-兽-鱼共染的致病菌,特别是对淡水鱼类,常常引起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嗜水气单胞菌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菌株之分,致病性菌株的致病作用与其携带的多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外毒素、胞外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条件致病菌,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养殖环境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害频发且不易防治,由此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在水产病原菌体外抑菌研究较多,何爱华等(2011)、张海宾等(2006)、肖辉等(2009)在其研究中均发现黄连等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然  相似文献   

12.
鱼源乳酸菌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活性乳酸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体外评价了6株鱼源乳酸菌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抑菌特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鳗弧菌、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无抑制效果,且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大于菌体。药敏试验发现仅3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而17种抗生素的抑菌效能已不同程度减弱甚至消失。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抗生素,为抗生素替代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过程易受细菌性病原的侵袭而发病,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引发草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它主要引起暴发性出血病,此病的发生对草鱼养殖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研制高效疫苗,对草鱼实行免疫预防,对于草鱼因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控制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鱼种场通过食盐和超声波辅助浸浴法进行了草鱼"嗜水气  相似文献   

15.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本文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致病因子、鉴定方法和由其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水生动植物及水产品中,是淡水养殖动物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的迅猛发展,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的养殖品种多、传播快、流行广、发病  相似文献   

17.
嗜水气单胞菌按是否产胞外毒素及毒素的类型分为高毒株和低毒株两大类。具高毒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动物,包括各种淡水养殖的鱼类、甲壳类、爬行类等普遍具感染性,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也能导致人类疾病。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分类、毒性检测及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有大量的报道和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不同类型动物的生理差异,有关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淡水养殖的代表动物———鲫鱼为人工感染的实验对象,并以酪蛋白为酶作底物,检测鲫在人工感染产胞外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及菌液上清后,其血清、肝、肾…  相似文献   

18.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人一兽一鱼共患病的条件致病菌。其危害的产生与其外毒素、胞外蛋白酶及表面分子等毒力因子的分泌、表达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有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暴发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鱼类败血症,因此也把这类疾病称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倩  闫芳  刘风波 《畜禽业》2010,(2):28-31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多种水生及陆生动物并引起不同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该文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致病因子、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