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龙 《贵州茶叶》2006,34(1):28-31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的消费比例已占25%左右,位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茶生中国,根在西南,贵州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茶叶品质优良。贵州境内民族众多,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英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两国人民都把茶叶视为"国饮"。茶文化产生于中国,英国把茶文化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习近平主席2015年10月访问英国时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英国则将下午茶发挥到极致。"1中国茶叶对英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催生了下午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茶叶产销量约占全球的40%,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代表常凯松于2015年  相似文献   

3.
孙海燕 《种子科技》2020,(2):26-26,28
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准,同时茶叶的种植还能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山区茶叶更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是未来茶叶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山区茶叶种植的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了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群 《茶业通报》2009,(1):27-28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茶文化。茶文化与传统吉祥图案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使茶叶包装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本文试以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浅析了传统吉祥图案与茶文化的关系、传统吉祥图案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茶叶包装中利用传统吉祥图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霍大梅 《种子科技》2024,(6):134-136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贯穿古今,品茶文化促进了一系列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了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以其健康的品质和怡人的感官风味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香气是茶叶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对茶叶的研究亦不断深入。综述国内外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茶叶很早就进入了我国,在我国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史,随着茶叶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推广,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茶文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式饮料,严重影响了茶叶的销售额,这也使得茶叶种植人员更加重视茶叶种植技术,并不断改进茶叶种植技术和营销方式,让茶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从而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分析了当下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具体介绍了茶叶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给从事茶叶种植工作的人员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世界的茶叶发展史中,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叶更是享誉盛名。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茶叶传统的营销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社群营销,则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这篇文章首先分析了社群营销的含义与优势,然后说明中小茶叶企业实施社群营销的意义,最后给出具体实施策略与建议,旨在拓宽中国茶叶的营销道路,促进中国茶叶市场的变革,推动中国茶叶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09,(4):150-151
3抓住机遇,重振我省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内外贸3.1从战略角度出发,明确茶产业发展的定位 首先要坚持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为宗旨,以实现助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的,进一步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举措定位等;其次要明确茶叶产业走什么样的特色之路;第三要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培育出茶叶产业的品牌:第四要引领好茶叶消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2010中国茶叶经济年会在遵义国际茶博会上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农业部、贵州省政府、贵州农委、遵义市政府、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安徽农大等茶叶科研学术界知名专家和贵州茶叶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了这次茶叶经济年会。会上,多名专家为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拓展茶产  相似文献   

11.
1 历史回顾:在公元805年日本开始种植茶叶前的3000多a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茶叶生产国。以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诞生为标志,中国茶业在唐朝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在唐朝还开了对茶征税的先河,在宋朝萌生了茶马交易、茶行。在唐、宋时期茶文化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国茶业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在明朝首次将“茶法”纳入正式法典《大明律、户律、课程》。明清时采取的海禁、闭关政策虽对我国茶业外贸发展不利,但到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出口仍达3万t,商品量也达13万t。鸦片战争后,茶叶迅速增长,到1886年最高点出口量达13.6万t,产…  相似文献   

12.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9,37(3):27-2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18世纪中叶社会风俗的画卷。《红楼梦》一书中满纸茶香,甚至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个人嗜好等有密切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因此。不论从文化学的角度,抑或是从茶叶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安徽茶叶博物馆是弘扬安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场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安徽茶叶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主题鲜明突出,地方特色凸显,内容丰富多彩,呈现日益繁荣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传播茶文化、推进茶文化教育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6种主要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介绍了茶叶的发现和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营养以及下午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遂昌是浙西南山区的一个小县,置县已逾1800年.茶叶,是遂昌传统农业产业,在漫长的茶事活动中形成的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遂昌茶叶"优质性、绿色性、文化性与山野性"特色.本文就遂昌茶文化历史进行简述,发掘遂昌茶文化本质,化古为今用,提升茶文化精神之内涵,以促进遂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由于茶文化有"茶叶"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因而又表现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印江茶文化是茶文化与印江这个特定的地域结合的产物。随着茶叶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广,茶叶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提高茶产品附着价值,对做大、做强印江县茶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4特色饮料茶叶、咖啡是风靡世界的无酒精特色饮料。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资源丰富,具有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名茶。但茶叶原产地保护力度不够,茶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保证体  相似文献   

18.
傅真鹏 《茶业通报》2003,25(2):78-79
1前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远在唐代茶叶经济就很发达,茶叶、瓷器、丝织品是中国古代主要输出商品。19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中国茶叶一直占主导地位,英、美等国主要进口中国茶。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输出量已达3万t的水平,商品量约13万t,鸦片战争后,由于出口需求拉动,中国茶叶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达到13.4万t。在1868~1896年近30a,茶叶在全国出口商品中名列首位,其后茶叶出口量呈萎缩状态,逐年递减,在衰落中开始了中国茶叶20世纪的坎坷历程。在1840年后一百年间,中国茶叶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夏涛 《茶业通报》2006,28(2):51-52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也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以上,无以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茶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本应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和较高声誉的中国茶,不仅没能拥有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的茶品牌,而且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价格越卖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将会愈加激烈,集中表现在市场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重振中国茶雄风,唯有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才是振兴我国茶业经济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20.
俞快  张瑶祥 《茶业通报》1995,17(3):48-48,F003
唐代茶叶诗词特征初探俞快,张瑶祥(杭州市特产公司)(浙江供销学校)研究、发掘我国的茶文化,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我国茶业经济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茶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唐代茶叶诗词的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一、唐代茶与诗词时盛起的社会背景唐沿袭隋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