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0%枯霉特系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的药剂 ,为明确其对小麦后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进行小区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50%枯霉特可湿性粉剂(盐城利民化工厂生产) ;(2)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东台市农用药剂厂生产) ;(3)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镇江市农药厂生产)。1.2试验设计与方法(1)50%枯霉特可湿性粉剂80g/667m2;(2)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2;(3)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4)对照。以上4个处理重复3次 ,计12个小区 ,小区…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杀菌剂噬菌核霉2亿活孢子/克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油菜移栽前2~4周,喷施于油菜田地表并用机械方法 (旋耕)把表面土壤翻入5~10cm的土壤中,基本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为害,其每hm2使用2 250g防效为82.70%,并可以与其它杀菌剂如菌核净40%可湿性粉剂混用,在保证防效的同时,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解决了油莱花期田间封闭施药不便和因下雨错过防治时机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50%丰登稻草失可湿性粉剂防治抛秧田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稻特利可湿性粉剂和10%苄黄隆可湿性粉剂,稻草失药后22d的株防效为77.3% ̄91.2%,鲜重防效为82.5% ̄93.5%;尤其对莎草和鸭舌草的防效达100%,其次是对稗草的防效,株防效为80.0% ̄93.3%。鲜重防效为76.2 ̄88.5%。在生产上建议每666.7m^2用35 ̄50g。  相似文献   

4.
1992~1996年田间试验表明,1hm~2用果尔172.8g(有效量)在大蒜播后芽前至立针期或2叶1心期至4叶1心期喷施,对蒜地杂草防效86.4%以上,对大蒜安全。果尔144g+除草通297g在大蒜播后盖膜前应用,对杂草株防效87.4%以上,鲜重防效95.3%以上。4a中示范果尔除草6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开展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良好,每667m2用2亿活孢子/g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150g+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组合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好。用2亿活孢子/g噬菌核霉可湿性粉剂150g土壤处理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化学药剂相当,该药剂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7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地区油菜菌核病进行了室内监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大范围内多菌灵产生抗性,导致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与1996年相比,1997年产生的抗性范围进一步扩大,抗性比例升高24.83个百分点,防效只有30.42%,本文将油菜菌核多菌灵的抗性标准划分为低抗EC50为1-10μg/mL,中抗,EC50为10~100μg/mL  相似文献   

7.
10%吡虫啉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6-1997年试验研究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麦蚜防治显著,且速效性强,用药量少,用量5g/mu(商品用量)药后1d,防效即达91.2%,药效与40%氧经乐果50ml/mu相当。当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化防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作了防霉宝缓释微胶囊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油菜盛花初期,用防霉宝缓释微胶囊40g(ai)/667m喷雾,药后52d病指防效超过89%,分别比多菌灵、赤霉清提高10.3%、11.4%,应用电动喷雾机具适时喷洒,一次用药可基本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应用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研制的棉铃虫病毒(NPV)杀虫剂乳悬剂,经河南、湖北、河北3省4年棉田试验,证明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当前推广的化学杀虫剂,优于原病毒可湿性粉剂。乳悬剂(1.2×10^12 ̄2.4×10^12PIB/hm^2)可使虫口减退91.7%,而PIB含量相同的可湿性粉剂,虫口减退率为83.7%。百株残存幼虫,前者平均为4.2头,后者为8.1头。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4 ̄16个月的室内贮存,病毒乳悬剂的防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在通州市近年来爆发流行 ,而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的长期、连续单一使用 ,使得油菜菌核病的抗药性明显上升 ,并且达到高抗水平 ,寻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经济有效的杀菌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 ,2 0 0 2年我们在金沙镇进行了多种新药剂对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5 0 %福菌核可湿性粉剂、4 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常州义农农化有限公司 )、38%粮果丰可湿性粉剂、2 2 %正大克菌灵可湿性粉剂、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通州市正大农药厂…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噻呋酰胺40%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有效成分63.4g/hm2(制剂用量7.6g/667m2)处理的末次防效可达82.05%,保产率达15.32%,是防治水稻纹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百日草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叶进行病原物分离并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确定菌株的致病性后,结合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炭疽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获得肌动蛋白基因(actin gene,ACT)、几丁质合酶基因(chitin synthase A gene,CHS)、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  相似文献   

13.
以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及助剂类型的筛选,成功研制了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T6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羧甲基纤维素(紫外保护剂)0.5%,碳酸钙(稳定剂)4%,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黏结剂)5%,可溶性淀粉(崩解剂)5%,凹凸棒土(载体)5%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5%。由此配方制备的水分散粒剂中孢子含量为5.6×108 cfu/g,悬浮率53%,pH值6.0,水分含量3.5%,湿润时间52 s,且在冷藏温度为(4±2)℃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在室温(25℃)下的。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 < 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 < 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15.
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对药物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是华中地区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近年来在武汉地区石楠上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本文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等从病株分离得到致病病原菌,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最终确定该致病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室内测定了P.microspora对7种常见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P.microspora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杀菌剂之间EC50值相差较大。450 g·L~(-1)咪鲜胺水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EC50值分别为0.099、0.142和0.631μg·mL~(-1)。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EC50值在7种杀菌剂中最大,为37.625μg·mL~(-1)。这是国内外关于P.microspora引起石楠叶斑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交法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加工工艺对生物杀菌剂B1619水分散粒剂中含菌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B1619水分散粒剂主要助剂配比和颗粒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种主要助剂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组合为:硅酸镁铝1.0%、萘磺酸盐甲醛3.0%、硫酸铵4.5%,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52.0%;最佳颗粒制备条件为:筛孔粒径1.5 mm、烘干温度65℃、烘干时间20 min,优化后颗粒含菌量比初始含菌量提高了160.0%。验证试验表明,加工工艺优化前B1619水分散粒剂颗粒的含菌量为2.50×108 cfu/g,优化后颗粒的含菌量为1.05×109 cfu/g,优化率为320.0%,优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氟铃脲在韭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和7500 g/ha(37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1次施药按照药后间隔10、14、21d采集韭菜样品;2次施药按照末次药后间隔7、10、14d采集韭菜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铃脲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消解较快,在山东保护地和安徽露地半衰期分别为7.7和11.5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建议使用5%氟铃脲乳油防治韭蛆,用药量7500~11250 g/ha,韭菜收割后2~3d,根部喷淋,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8.
In 1992,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Bulgaria to controlGelechia senticetella (Stgr.) (Lepidoptera: Geiechiidae), a mining pest on the needles and young shoots ofJuniperus excelsa M. B. by commercial products Dimilin ODC-45 and Dimilin WP-25 based on th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diflubenzuron. Two Ultra Low Volume (ULV)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 on March 12th and April 16th, during the emerging of the pest larvae out of the infested shoots. Dimilin ODC-45 was applied in a dose of 60-120 ml/ha (27-54 g a.i./ha), dissolved in 5l of diesel oil, and Dimilin WP-25 - in a dose of 200 g/ha (50 g a.i./ha) dissolved in 5l of water. The effect of Dimilin ODC-45 was very high - 92.5-97.6 %. The effect of Dimilin WP-25 was unsatisfactory - 63.4-70.0 %, which was most proba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oil emulsions adhere to the treated plants better than the water solutions, thus ensuring a longer period of action.  相似文献   

19.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 对烟叶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探究氟噻唑吡乙酮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试验评价氟噻唑吡乙酮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氟噻唑吡乙酮对各个地区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效果均很好, 与其他对照药剂相比, 毒力较高, EC 50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0 4 mg/L。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4 000倍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为84.33%, 2 000倍液防效则达到了96.00%, 与对照药剂相比有显著差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3 000、4 0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了93.82%、90.18%和83.27%, 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分别为77.82%和75.27%。此外, 相比于对照药剂, 氟噻唑吡乙酮在株高、有效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光合速率方面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氟噻唑吡乙酮能够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烟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20%印楝素水分散粒剂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乳化剂、黏结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20%印楝素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以质量分数计)为: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40%的印楝素干粉50%,润湿剂拉开粉3%,分散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NO)为5%,崩解剂硫酸铵为4%,乳化剂0201B为5%,黏结剂聚乙烯醇0.1%,填料为白炭黑。进一步确定了该制剂的配制方法及生产工艺,测定了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20 s,崩解时间小于2 min,(54±2)℃、14 d后的热贮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