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在虾类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介绍了虾类黑变机理及防止虾黑变措施,并阐述了气调包装和保鲜剂防止虾类黑变和延长货架期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冰温技术应用于虾类保鲜的可行性;基于已报道的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分别应用在虾类和其他一些水产品上的保鲜效果,提出了联用气调包装、冰温技术和保鲜剂3种技术对虾类进行协同保鲜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品保鲜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肉类是易腐食品,需要更好和更先进的保鲜技术,冰温和气调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肉品货架期。阐述了冰温和气调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冰温结合气调技术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产品生物保鲜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鱼精蛋白、茶多酚,酶类等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及复合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提出了采用生物保鲜技术结合其他保鲜手段,将更加全面地保持水产品的品质,在水产品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保鲜剂是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或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得到的保鲜剂,其安全、健康、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生物保鲜剂和复合保鲜剂的定义、保鲜原理及特点。并从植物源性、动物源性、微生物源性、酶类分别介绍了典型生物保鲜剂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按照栅栏理论结合不同保鲜剂的特点,提出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水产品,以及分析了生物保鲜剂与低温、气调保鲜结合的可行性。生物保鲜剂与其他保鲜技术结合,实现协同保鲜作用,将有效地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冰温结合气调及保鲜剂技术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冰温、气调及保鲜剂3种保鲜方法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并根据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在冷鲜肉的保鲜中综合运用冰温 气调 保鲜剂的技术路线.对于大多数食品,冰温处理的货架期是普通冷藏的1.5~4.0倍.O250% CO250%或O270% CO230%的气调包装可以维持猪肉的色泽在一个理想的感官水平.用复合保鲜剂处理宰后的猪肉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控制细菌总数的增殖、减缓TVB-N值的上升,从而延长鲜肉保质期.在猪肉宰后使用保鲜剂抑菌,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冰温加气调能有效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冰温保鲜技术和充气包装保鲜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两种技术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冰温结合充气包装保鲜技术在蔬菜保鲜应用中的技术路线。对于大多数食品,冰温处理的货架期是普通冷藏的1.5~4.0倍。充气包装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蔬菜采摘后对其进行冰温加充气包装保鲜,可有效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系统回顾了茶多酚、溶菌酶、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与葡萄糖氧化酶等常用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上的应用,并分别比较了几种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物工程保鲜技术是解决电商果蔬贮运难题的必然举措与有效尝试。文章从生物工程的角度分析当前电商果蔬贮运生物保鲜的原理,重点分析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原因,最终对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论显示:在电商果蔬贮运的过程中,生物保鲜的技术原理是通过生物方法降低果蔬与空间的接触,并通过各种生物试剂抑制果蔬的氧化作用,降低乙烯的产生速度,从而有效延缓果蔬的成熟速度;目前生物保鲜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保鲜剂类型还相对单一。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生物保鲜技术在电商果蔬贮运中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趋势是生物保鲜与其他保鲜技术相融合、生物保鲜技术产品的将由单一型保鲜剂到多元型保鲜剂,在确保果蔬保鲜安全的情况下,提升果蔬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冰温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介绍了冰温技术的起源、机理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冰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状况及其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果蔬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保鲜剂在草莓保鲜上的应用,并对草莓生物保鲜剂的保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草莓生物保鲜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波/超声波物理辅助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在蛋白质高效水解制备多肽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综述了微波/超声波辅助酶解技术及新型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其在食品蛋白质水解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这两种技术在油料作物蛋白质高效/连续化酶解生产活性多肽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洪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26-4527
对有机肥的种类、生产工艺、有机肥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指明了有机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食品源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引物、荧光染料和探针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方法]介绍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该技术及荧光标记基团的特性,及其在食品源性成分鉴定方面的实际应用。[结果]通过完善DNA提取方法、优化反应体系、设计特异性引物或探针均能有效提高PCR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结论]采用PCR、荧光定量PCR技术能有效地实现食品中源性成分鉴定,且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效率等优势,能满足实验室对食品中源性成分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食品溯源方面的发展动态,针对射频识别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给出动物溯源技术发展趋势的相关预测,并结合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的发展,提出动物食品溯源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存在问题,阐述射频识别对于动物食品溯源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食品智能包装体系及其主要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作了侧重阐述,旨在于行业内就食品智能包装的技术作一些交流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子育种是当今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已成为国际大豆种业竞争的核心技术。介绍了2012-2013年间国内外大豆分子育种研究的新进展: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更深入、更广泛;克隆并验证了与开花、产量、结瘤和抗逆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发掘出一批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强化了传统分子标记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机结合;在遗传转化体系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并在大豆中对一些目标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一批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单一及复合性状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获得多国安全认证,允许进口食用、饲用或商业化种植,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大豆分子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分别从生态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应急精准化学防治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商品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有效实行是保障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所必须的重要措施.随着对肉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猪肉安全卫生监督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践证明,通过病原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手段的实施,产销联建监督、远程诊疗与流通监控模式的运行,生猪产销联建、动物卫生可追溯系统及屠宰猪肉的二分体激光灼刻检疫标识系统建设与应用,肉猪安全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根据笔者多年的应用实践,对现代安全卫生监督关键技术应用包括疫病监测、流通监控与可追溯、产销联检、屠宰检疫等技术等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型技术,利用“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制备原理,具有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食品3D打印技术催生了健康饮食的新理念,它可以根据个体对营养的需求快速制备独特的营养餐,近年来在食品加工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下,更是表现出其个性化打印的优势。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可用于3D打印的食材及现有的打印技术,总结了可应用于食品制造的3D打印机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期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