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池塘养鱼常会遇到水变和泛池2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年来,笔者所在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交换量少,有的2~3年没有换水,水质总体条件极差。2011年,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笔者先后通过电话或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池塘水变应急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鱼常会遇到泛水和水变两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两年来北方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有的2~3年没有换水,水质总体条件极差.2001年,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笔者先后通过电话或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辉 《内陆水产》2001,26(11):16-17
池塘养鱼常会遇到泛水和水变2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鱼死亡。近两年来北方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有的2~3年没有换水,水质总体条件极差。2001年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明显增多。据笔者了解到天津市北辰区雷庄镇芦新河村在6月份一个星期内因水变又缺乏正确有效的应急措施,造成池鱼死亡,损失达50多万元。2001年笔者先后通过电话或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病例和分析1.12001年5月27日早晨7点多接到北京市房山区南召乡潞…  相似文献   

4.
池塘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溶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及水质的优劣。由于养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鱼类的密度增加和大量的投饵施肥,往往造成池水缺氧,使水质恶化,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死亡,因而,防止水中缺氧已成为养殖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一般认为,池塘正常负荷是每亩水面400公斤的鱼类,超过这个产量就必须使用增氧机,因此,近年来,许多高产地区广泛使用增氧机,  相似文献   

5.
郭哲生 《河南水产》1997,(3):8-8,19
在成鱼精养池塘中,一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高,水中有机物质和耗氧因子多,鱼类常因缺氧而到水面“嚎水”吞食空气中的氧气,称“浮头”。严重浮头时,发生大批池鱼死亡,称“泛池”。 鱼类轻度浮头对生产没有影响,还是水肥料足鱼类生长快的标志。如果严重浮头,没有及时抢救,导致大批死亡,将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掌握判断浮头、防止泛池的方法,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养鱼重在养水,池塘淤泥过多,会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因为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不完全,会产生硫化氢、氨、有机酸、低级胺类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鱼类。夏秋高温季节,池水对流将硫化氢等还原性中间产物携带到表层,促使这些物质迅速氧化而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整个池塘缺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泛池,造成池鱼大批死亡。近年来不同品种鱼类出血病流行,也与池塘老化、淤泥过厚有关。 及时而有效的清除水下淤泥,成为养殖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ZYQ—80型自动水下清淤机自问世以来,以其…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2001,(8):47-47
在成鱼精养池塘中,一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高,水中有机物质和耗氧因子多,鱼类常因缺氧而到水面吞食空气中的氧气,称“浮头”,严重浮头时,发生大批池鱼死亡,称“泛池”。池塘鱼为什么会发生浮头甚至发生泛池呢?浮头的原因:①天气变化,在炎热的晴天下午突然遇大阵雨或南风天突然转吹北风时,就会使池水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底层水温高,比重小而上浮,池塘上下水体形成对流,带动池底腐殖质上浮,腐殖质氧化时大量耗氧,使池水在短期内因缺氧而导致鱼类浮头或死亡。②光照不足,连续…  相似文献   

8.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的高发期。由于目前池塘实行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过肥,遇闷热天、雷雨天等天气,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时,极易造成池鱼浮头,严重时出现泛池,大批鱼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确保夏季池塘养殖鱼类既快速生长,又能减少鱼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认为夏季池塘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宗 《内陆水产》2006,31(3):11-12
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所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繁殖,如果缺氧就要死亡。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正值夏秋高温季节,池塘养鱼如不注意科学管理,容易造成鱼病发生或出现泛池(严重浮头引起鱼类大批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成鱼精养池塘中,一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高,水中有机物质和耗氧因子多,鱼类常因缺氧而到水面吞食空气中的氧气,称“浮头”。严重浮头时,发生大批池角死亡,称“泛池”。池塘鱼为什么会发生泽头甚至发生泛他呢?浮头的原因①天气变化,在炎热的时天下午突然遇大阵雨或南风天突然转吹北风时,就会使他水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底层水温高,比重小而上浮,池塘上下水体形成对流,带动地底腐殖质上浮.腐殖质氧化时大量耗氧,使池水在短期内因缺氧而导致鱼类浮头或死亡。②光照不足,连续阴…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池塘养鱼高产,放养密度比较高,随着气温升高和鱼类的成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就会造成鱼类的窒息而大量死亡,甚至全塘覆没,俗称“泛塘”或“泛池”。有  相似文献   

13.
“轮虫、原生动物”缺氧及泛池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虫、原生动物是淡水池塘养殖鱼类的一种重要天然饵料,轮虫、原生动物繁殖好坏直接影响着鱼苗投放成活率和养殖产量、效益。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地区连续多年少雨干旱,淡水养殖水资源匮乏,为维持养殖业开展,人们不得已反复使用池塘老水或全部以自然净化后的生活污水做水源,造成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为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成灾,轻者鱼类缺氧不摄食,重者泛池,致使大批鱼类死亡,渔农损失惨重。为降低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造成的危害,自2000年6月,本县团泊镇一渔农200亩水面因轮虫…  相似文献   

14.
一、泛池发生的条件1.水变的发生。顾名思义,水变即为水质变坏,其过程为池水由肥水(浓绿、蓝绿、茶褐色)转变为乳白、暗黑色,以后逐渐澄清透明。故对浓绿、蓝绿、茶褐色等过度肥水应提高警惕防泛池(特别是高温季节或气温反常)。2.施用了大量的未发酵的粪肥,加之遇到高温或阴雨闷热天气。3.水肥鱼多,加之连续阴闷热天。4.水体中浮游动物繁殖过多,造成缺氧,易泛塘。5.长期喂料过量,造成饲料堆积腐烂,大量耗氧,败坏水质,造成泛塘。6.密度流的形成。高温季节,池底有机质多,底层水含氧量低,形成氧债,又突然遇到冷…  相似文献   

15.
高产鱼池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质肥。在夏秋高温季节,鱼类很容易因池水缺氧而严重浮头,稍有疏忽,即可能发生泛池事故,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防止泛池事故发生,提高池鱼产量,除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外,主要  相似文献   

16.
方旭 《齐鲁渔业》2012,(2):34-35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耗氧因子多,极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泛池”。泛池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注意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9,(7):38-41
8月仍处于高温期,养殖池塘水质往往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其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池塘水质恶化后,溶氧量降低,对鱼类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增加,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造成泛池泛塘和死亡。因此,高温期间养鱼,及时科学调控池塘溶氧、合理投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高寒地区池塘养鱼中,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化肥是夺取池塘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高寒地区海拔高。水温低,使有机肥施入后分解慢、肥效迟,因此追施化肥对培育浮游生物、增加鱼类天然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许多产鱼农户在生产上没有很好掌握池塘施肥的技术和方法,盲目施肥,达不到理想的增产效果;或施肥量大,造成池水严重缺氧,泛池死亡,得不偿失。所以准确掌握池塘养鱼施肥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施肥效果有重要意义。一、肥料的合理施用一般肥料施用比例及数量和施肥效果密切相关。如果施用适当,施肥后各种浮…  相似文献   

19.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即泛池。泛池会给生产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因此,在鱼的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预防鱼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