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地区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发病时间多在8月初,恰是高温阴雨季节;发病的虾多是放养早、规格大(8厘米)的虾,而放养晚、规格小(6厘米)的虾同时期发病较少。现就在2014年对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的救治实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虾活力下降,在池边水面上漫游或伏卧,游泳无力,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附肢或前端变成红色。病虾的头胸甲易剥开,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因此其养殖在我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笔者通过几年的养成实践,就南美白对虾在养成过程中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 滞壳病(蜕壳困难症)1.1 病 症 在蜕壳时,病虾头胸甲无法脱落,粘滞在步足基部,死亡率可达100%。在淡水养殖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体长 6.0 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易发生此病。在室外池塘养殖过程中不易被发现,故危害性很大。1.2 病 因 换水条件差,池水浑浊,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旺盛,特别是天气持续高温,养殖密度大,体长 6.0 cm以上时最易发…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笔者通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养成实践,就南美白对虾在养成过程中的疾病及防治提出以下方法,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一、滞壳病(蜕壳困难症) 1.病症:常发生在蜕壳时,病虾头胸甲无法脱落,粘滞在步足基部,死亡率可达100%。在淡水养殖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体长6.0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易发生此病。在室外池塘养殖过程中不易被发现,故危害性很大。 2.病因:换水条件差、池水浑浊、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旺盛,特别是持续高温,养殖密度大…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和防治情况2002年6月10日,戈沽一口2.5亩的池塘发生了虾病,症状是:南美白对虾的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的是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全身也呈红色。病虾活动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摄食量减少。病虾头胸甲的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肝胰脏变异不明显,机体无黑斑症状。开始,一天死虾10多只,后来死亡数逐渐增加。根据以上症状,我们诊断为弧菌性红体病。按照一些有关资料上介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首先采用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克/米3,同时投喂药饵。施药后的第三…  相似文献   

5.
张圣勇 《齐鲁渔业》2009,(11):47-47
南美白对虾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病害成为养殖的瓶颈,自斑综合症就是最严重的一种,它具有很高的侵染性和复制能力,可广泛感染对虾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触角腺、血淋巴等组织细胞。发病初期虾体变软,离群,靠边或缓游于水面,此后出现空肠胃、身体发红、肝胰脏甚至肠道变红、肝胰腺肿大等症状;头胸甲及腹节甲壳易剥离(不连真皮),甲壳内侧有无法刮去的白斑。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白肢虾、白对虾,为热带型虾类。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加工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已在我国迅猛发展,预计以后南美白对虾将成为我国虾类养殖的主导产品。然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发展的对策简述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1存在问题1.1亲虾来源混乱目前我国所引进的南美白对虾多来自夏威夷、台湾等地。据多数养殖户反映夏威夷进口的亲虾个体大、质量好,但是价格偏高;台湾及本地的亲虾,…  相似文献   

7.
我区有养殖水面3867hm2,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300多hm2。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本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支柱。但是近几年来虾病发生比较严重,有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内陆咸淡水全封闭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蠡  陈耀明 《科学养鱼》2002,(5):31-31,33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白对虾、凡纳对虾,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斑节对虾(P.monodon)并称为世界三大高产养殖对虾种类。南美白对虾具有在盐度为1‰~2‰的低盐度水域生长的特性,为其养殖区域的内移提供了生物学基础。但是,由于很多养殖户没有掌握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特性和关键技术,有的甚至全盘照搬罗氏沼虾的养殖技术,以至没有取得应得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急需规范。1999~2001年在肇庆、新会等地开展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并获成功,面积达2000多亩,平均亩产在300多千克,最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有对虾"白便"情况出现,此时的南美白对虾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以致发生"偷死",危害比较严重。一、发病症状初期病虾症状不明显,只是食欲减退。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多的病虾不吃食,检查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检测病虾可看见其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部分病虾出现红须、红腿、肠道变粗等症状,水面漂浮的  相似文献   

10.
一、“软壳”综合症的症状及流行情况 症状:患病虾的甲壳薄而软,头胸甲二侧向外翻与肌肉分离,易剥落,活动缓慢,体色发暗,常于池边慢游。生长速度放慢,体长明显小于正常虾。 流行情况:南美白对虾长到5厘米左右较容易形成“软壳”症,虽然“软壳”症不会直接影响虾的成活率,但  相似文献   

11.
我区有养殖水面5.8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万多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是本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支柱。但是近几年来虾病发生比较严重,有的虾池因病害而亏损,给渔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预防疾病技术方面的探索,在本区北洋水产养殖二区王桂莲虾池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放苗密度也不断增加,但养殖环境也随之恶化,病害提前到放苗15天就开始出现,症状为虾苗在体长3~5cm阶段出现肝胰腺发白萎缩、体色发白、肠道红肿、体色微红发暗及皮下色素斑点增多。通常未见水面有漫游的虾,发病时在池阶或料台发现有死虾,并且数量逐日增加。国内养殖户称此病为“向体病”,国际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南美白对虾放苗后45天内的管理重点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诱导南美白对虾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勇江波 《齐鲁渔业》2001,18(5):9-1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对虾属中属于开放型纳精囊虾种(即雌虾不具纳精囊),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快,肉味鲜美,虾体加工出肉率高,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和有较强的抗病力等特点,在世界现有养殖条件下以“强悍者(a tough animal)”著称,因此被誉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 笔者就1994~1999年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观察到的亲虾交配情况报告如下,希望能够为进行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的单位提供一些帮助。1 材料和方法1.1 亲虾 国内实验室条件下全人…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对虾之一。目前我国淡水、半咸水、高盐度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成熟、养殖面积规模化或初具规模。但是,北方地区正常海水(盐度20~35)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规模小、养殖风险大。我国沿海有大量的海水池塘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口感好,其商品虾销售价位和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不相上下,所以,开展正常海水直接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特点1.南美白对虾继续扩增,传统品种受到冲击由于南美白对虾为新型养殖品种,有较好的价格与市场,且生长快、病害相对少、适宜淡化养殖等,很快就成为我省近年水产养殖中的热点,对传统品种如斑节对虾、罗氏沼虾构成较大冲击。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省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0%,其中仅湛江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就发展到0.9万公顷。一方面,一些以前主养斑节对虾的地区,改养南美白对虾;另一方面,由于南美白对虾淡化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许多地区由传统品种罗氏沼虾改养或新养南美白对虾…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近年来普遍发生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桃拉病毒、黄头病毒、白斑综合症等传染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的毁灭性虾病。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疾病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头号大敌。为此,我们在近几年较大范围的虾病跟踪防治的基础上,对有效防治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疾病的技术作了较系统的探讨,供养殖者以及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随着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由于养殖业者不注意水质环境改良,而导致南美白对虾暴发性传染病肆意横行,严重阻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生物及化学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控制南美白对虾暴发性传染病的应用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状况 1.外部状况:绝大部分红体、红须、红尾,未见白斑,也有少部分未见红体,仅见白斑。 2.内部状况:绝大部分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二、病虾规格及池塘水质状况 1.病虾规格:7-8cm。 2.发病水温:29-31℃。 3.透明度:30…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施用禁用药物、可用药物用量过多、成虾体内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上海水产大学于2002-2005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养殖过程中不投放抗生素等禁用渔药.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与优化水质,再结合温性中草药的合理利用来防治虾病。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仔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初步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美白对虾(PenaenusVannamei)属白虾类,亦称万氏对虾、白脚虾,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沿岸水域秘鲁北部到墨西哥桑诺拉(Somora)一带,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上最为集中,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对虾)之一,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南美白对虾以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生长迅速、群体增长均匀、抗病力强、对蛋白质要求低(20%~25%)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南方主要养殖虾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有关南美白对虾在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资料〖1~4〗…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选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优良养殖虾种之一。其适盐范围广,既可在海水中养殖,也可在淡水中养殖。但养殖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速度。一、南美白对虾的营养特点1.对蛋白质的需求:根据Colvin等(1997)和Smith等(1985)的研究,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0%和36%以上。在低盐度(半咸水、淡水)的养殖环境中,白对虾体内的能量来源倾向于以蛋白质而非脂肪分解。在高盐度(如海水)的养殖环境中,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特别是豆饼中的蛋白质。因此,实际养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