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张柯  李强 《齐鲁渔业》2003,20(4):39-39
2001年9月下旬本场海水网箱养殖区爆发了一起白点病,真鲷、鲈、大黄鱼、美国红鱼等无一例外地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20%-30%,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鱼类白点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位琅 《海洋渔业》2002,24(1):36-36
福建省连江县东洛岛附近海区养殖着三、四千口网箱,2001年9月下旬,这片海水网箱养殖区暴发了一起白点病,真鲷、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等无一幸免,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20~30%,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殖户生产的积极性。我局技术人员多次驻岛协助防病,经过与养殖户的通力合作,病情得到好转。先是用硫酸铜低剂量浸浴或制成药片进行挂袋2~3d后,观察病鱼体表小白点明显减少,原有鱼体发霉似的白膜没有那么混浊了,鳞片渐渐恢复色泽,鳃部的鳃丝白点溃烂逐渐痊愈。接着一周使  相似文献   

3.
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行为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常文 《水产学报》2006,30(4):481-488
运用鱼类生态学、鱼类行为学以及水产养殖学研究方法,对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干露的耐受力强弱依次为黑鲷、真鲷、鲈鱼、美国红鱼和大黄鱼;大黄鱼分布于中下层网箱边缘、集群、不争斗,美国红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集群、争斗激烈,鲈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较少集群、争斗激烈,真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黑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摄食节律明显,与潮水涨落有关,在接近早晨、傍晚的平潮或停潮时间内形成两个摄食高峰;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摄食强度有影响,对饥饿的耐受力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增强;7-8月份日平均摄食率最高,2月份最低,鱼类的摄食率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昼夜活动习性不明显,流急时分布于网箱底部或下游网箱边缘,流缓时活动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抗风、浪、流能力强弱依次为美国红鱼、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2,(10):41-42
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1997年12月,企业注册资金7074万元,是专业从事水产育苗、海水网箱、滩涂、淡水养殖现代农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3亩,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省级优质育苗场一个,育苗水体6113m2.年育优质大黄鱼、香鱼、鲈鱼、真鲷等苗种3亿尾,二都蚶、牡蛎、蛏、青蛤等贝类优质苗种50多亿粒.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扩建项目.公司网箱养殖大黄鱼、真鲷鱼、鲈鱼、鲍鱼、海参5600箱,年产成品鱼6500多吨.滩涂养殖二都蚶600亩,年产量300吨.淡水香鱼养殖场占地60亩,年产量500多吨.公司海上网箱养殖生产的大黄鱼、真鲷、鲈鱼、美国红鱼等水产品2006年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2009年12月(第三批)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单位.  相似文献   

5.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刺激隐核虫病是海水鱼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寄生虫性疾病,又被渔民称为海水鱼白点病。目前,刺激隐核虫病尚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水生动物疫病和人鱼共患疾病,但因其传染性较强,可感染尖吻鲈、紫红笛鲷、东方鲀、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金鲳、石斑鱼、蓝子鱼、白胡椒鲷、真鲷、黑  相似文献   

6.
同安湾是厦门市重要渔业生产基地,是天然海水养殖生产良好场所。特别是鳄鱼屿海域网箱养鱼发展最为迅速,现已达到220排约2万只网箱,主要养殖有青石斑鱼、真鲷、大黄鱼、鱼、美国红鱼等十多个品种,年产量3000~4000吨。同安湾海域每年有台风影响2~4次,特别是1999年第14号台风从厦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几种暴发性疾病及防治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苗种时期一些暴发性疾病及防治新方法。大黄鱼主要有白点病等纤毛虫性疾病,(鱼师)本尼登虫病、弧菌病、肠炎病、烂尾烂嘴病、肝萎缩等暴发性疾病。本文着重介绍了上述几种病的量新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据椒江区近年来对养殖大黄鱼的病害测报和监测,网箱养殖大黄鱼主要疾病有内脏白点病、寄生虫病、弧菌病、虹彩病毒病等,其中冬春季以内脏白点病为主。台州市椒江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于2017年1月着手开展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诊断与控制技术研究,现将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实地操作汇总如下。一、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现场采集分析根据2016年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发病情况,编写大黄鱼疾病调查方案和操作指南,调查包括大黄鱼养殖基本情况、养殖群体最近一个阶段的摄食、异常活动、有无发病、主要外表异常和解剖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红鱼又称眼斑拟石首鱼、红拟石首鱼、红鼓鱼、斑点尾鲈等,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外型与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较为近似,肉性杂食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红鱼生长速度比较快。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大陆养殖,目前为沿海常见的养殖鱼类。美国红鱼在南方网箱养殖比较普遍,尤其在广东、福建、海南等,但池塘养殖并不是主流。在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0.
1推广的背景1 .1 养殖发展的要求随着渔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海水网箱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网箱已达 70多万个 (其中福建约有 42万个 ) ,养殖鱼类几十种 ,主要包括大黄鱼、美国红鱼、真鲷、花鲈、卵形鲳黪、石斑鱼等 ,活鱼产量己超过2 0万吨。虽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 0 .5 % ,但产值超过 5 0亿元 ,占水产品总产值的 3%~ 5 %。但是 ,近年来 ,随着网箱养殖业的兴起 ,一次性起网产量越来越大 ,而流通环节及流通技术的滞后 ,使得目前活鱼市场量大价低 ,如美国红鱼 5~ 7元 5 0 0g ,真鲷 1 0~ 1 2元 5 0 0g ,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所选派鱼类科研团队赴南麂岛开展"三服务"活动,重点解决大黄鱼寄生虫暴发问题。研究所团队专家深入发病严重的南麂岛国胜岙海区大黄鱼网箱养殖点,通过现场采样病鱼观察和解剖、详细询问发病情况,诊断此次病害为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又称白点病,为动物二类疫病,是对大黄鱼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海洋水产所鱼类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调查实地调访了282口网箱,占全省总箱数的65.3%。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抗风浪网箱的养殖种类为真鲷、大黄鱼和美国红鱼,分别占投苗总数的35.9%、24.1%和13.2%,这些种类也是传统网箱养殖的主要种类。抗风浪网箱养殖已呈现出抗台风和环境水质好、病害少、成品鱼品质好、应用海域广阔等优点,养殖真鲷的平均生产水平为9.041 kg/m3,不计设施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为23.9%,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目前抗风浪网箱养殖苗种个体大、成活率高,但投苗密度低,生产水平仅与传统网箱相当,且存在着空置率高、海域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抗风浪网箱养殖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养殖品种、网箱管理与维护配套设施、饵料和养殖规划等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次调查实地调访了282口网箱,调访数占福建省已发展的总数的65.3%。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抗风浪网箱的养殖种类为真鲷、大黄鱼和美国红鱼,分别占投苗总数的35.9%、24.1%和13.2%,这些种类也是传统网箱养殖的主要种类。抗风浪网箱养殖已呈现出抗台风和环境水质好、病害少、成品鱼品质好、应用海域广阔等优点,养殖真鲷的平均生产水平为9.041 kg/m3,不计设施投资时的平均利润率为23.9%,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发展潜力巨大。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目前抗风浪网箱养殖苗种个体大、成活率高,但投苗密度低,生产水平仅与传统网箱相当,且存在着空置率高、海域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抗风浪网箱养殖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养殖品种、网箱管理与维护配套设施、饵料和养殖规划等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红鱼     
美国红鱼─-是近年我国引进的新品种之一,学名为Sciaenopsocellat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体呈纺锤形,外型与大黄鱼较近似,其体色微红,尾柄基部生有一黑色斑点。红鱼原产墨西哥湾及美国南部沿海,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适温2-33℃,在海水半咸水及淡水中均可正常生长发育。红鱼肉质鲜美,病害少,可摄食冰鲜小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尤其适合在海水网箱和咸淡水池塘中养殖,养殖一周年体重可达0.5公斤,第二年可达1-2kg,亩产可达1000kg。预计红鱼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红鱼@钟必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  相似文献   

15.
每年7、8、9月高温期间,福建省闽东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频频暴发“黄胆”病,其发病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高达70%-80%,给大黄鱼健康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多次到发病重点海区现场,观察发病鱼的主要症状、探讨该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鮸鱼及美国红鱼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鮸鱼Scioenops ocellatus和美国红鱼Miichthys miiuy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别获得大黄鱼和美国红鱼1140bp的序列,鮸鱼1125bp的序列。通过对3种鱼的cnb序列的比对分析,得出3种鱼序列的相似性为91.49%;分析了3种鱼序列的碱基组成及碱基变异情况,发现3种鱼的序列差异明显,碱基替换较多,可以将cytb基因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或更高分类界元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计算了3种鱼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系统树,结果显示,鮸鱼与美国红鱼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7.
海水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的卵形鲳修、花鲈、杜氏蛳、美国红鱼等鱼类的苗种病鱼死亡前都出现体色发黑,身体消瘦的症状,死亡率极高.病鱼的发病原因,主要由寄生虫、细菌或机械损伤等三方面因素引起的.本文详细介绍了“黑体病”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9,(2):44-44
病名:类结节病 病原:杀鱼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piscicida)。 流行:广泛发生于石斑鱼、鲈鱼、鲫鱼、真鲷、黑鲷、香鱼等品种,南方网箱养殖主要危害大黄鱼、红鳍笛鲷等。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及盐度下降时较易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及对比,初步判定内脏白点病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ND2018对健康大黄鱼进行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D2018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结合菌株ND2018的全基因测序结果,最终确定菌株ND2018为变形假单胞菌。试验结果显示,变形假单胞菌ND2018为条件病原菌,菌液密度高于1×10~4 cfu/mL时,大黄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症状,变形假单胞菌ND2018致病性得到体现。对白色结节内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均发生炎性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积,变性或坏死组织细胞与菌体形成肉芽肿组织结节,即为肉眼可见的"白点"。该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环丙沙星、复方磺胺以及多黏菌素B敏感,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生素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网箱大黄鱼健康养殖和内脏白点病防预及治疗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养殖大黄鱼“白鳃病”一种新病毒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慧  谢建军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水产学报》2017,41(9):1455-1463
运用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近年来网箱养殖大黄鱼暴发的"白鳃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引起养殖大黄鱼"白鳃"关联病毒的致病机理。临床解剖观察显示:患"白鳃病"的鱼表现出极度的贫血症状、鳃丝苍白色、血液稀薄且血细胞数显著减少;内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鱼的肝、脾、肾脏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鱼体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采用针对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virus,RSIV)的引物对病鱼内脏组织核酸样本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白鳃病"病鱼样本RSIV核酸呈阴性;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白鳃病"病鱼脾脏和肾脏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可见直径约40~45 nm的病毒粒子。由此初步判断,浙江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白鳃病"不是由RSIV导致,而与一种直径为45~50 nm的病毒有直接关联,本研究为大黄鱼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