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捉使得黄鳝的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和捕捉时使用的药物与电捕杀让黄鳝受到毁灭性的影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需解决黄鳝的饲料、繁殖和疾病等问题,本试验对幼鳝的开食料进行探讨,以提高幼鳝成活率和提高成鳝对配合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周日东 《内陆水产》2006,31(1):12-12
黄鳝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水生昆虫、幼蛙、蝌蚪及小鱼)。它的摄食多属啜吸方式。幼鳝主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等浮游动物,长到8cm时,其食性和大鳝鱼一样。因此,放养幼鳝要注意培肥水质,繁殖天然饵料。为了探索黄鳝人工配合适口饲料的配制及驯化投喂技术,我们进行了专题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塘口选择在堡镇兴化市繁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分别编号为1#、2#、3#塘,面积均为2000m2,水深1.8m左右,试验前已用生石灰清塘。1#、2#塘为试验塘,投喂人工配合开口饲料;3#塘为对照塘…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殖黄鳝疾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MonpterusalbusZuiew)是我国的一种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很广。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有的地方便开展了黄鳝的人工养殖。但有关人工养殖中黄鳝的疾病研究资料比较少见。1993年~1996年,作者对人工养鳝中的疾病问题作了较多的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993~1995年,对孝感市农村人工规模养鳝情况作了调查。对孝南区杨店镇农民方润清1994年的土地养鳝,1995年的稻田养鳝进行了系统调查。作者1993年从市场购买黄鳝20尾在0.5m2的水族箱中进行了312天的耐饥饿试验,并观察了发病情况。1996年从市场购入鳝种放在网箱中饲养…  相似文献   

4.
以往,商品黄鳝主要依靠天然资源。要解决黄鳝资源减少和供需矛盾,除了设法保护和增殖天然资源之外,必须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人工控温养殖试验。为了与控温养殖配套,同时开展了鳝种放养前的消毒,鳝种对不同食物摄食量及采用微生态制剂以减少换水量等一系列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的黄鳝是市场上选择外观正常、健康、活力强、体格大小相似的黄鳝,规格平均13克/尾。 试验用的黄鳝预先在塑料箱内,用自来水暂养三天,待其适应试验条件后再进行各项试验。 (一)试验用鳝种消毒保健剂共4类,分别记为A、B、C、D。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稚、幼鳝阶段对不同饵料的适应性,用稚、幼鳝两种规格人工繁殖苗种,用鳗鱼开口料、水蚯蚓、水蚤、血虫、鲢鱼糜和诱食剂+配合饲料6种不同的饵料投喂,比较其在饱食状态下的生长性能。实验结果:稚鳝(平均体重0.11g),投喂水蚯蚓组生长性能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饲喂诱食剂2+配合饲料的生长性能指标相对水蚯蚓组略低,但显著高于血虫组、鲢鱼糜组、鳗鱼开口料+配合饲料组和水蚤组,水蚤组生长性能最差。幼鳝(平均体重0.36g),投喂水蚯蚓组生长性能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饲喂诱食剂+配合饲料组和血虫的生长性能指标显著高于鲢鱼糜、鳗鱼开口料、水蚤组,水蚤组生长性能最差。综合两组实验结果:投喂水蚯蚓组稚、幼鳝特殊生长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组;水蚤组的生长性能很差,鲢鱼糜组两种规格的生长性能指标均位于六组的中间,血虫组生长性能指标幼鳝好于稚鳝。稚、幼鳝对各种饵料的适应情况不尽相同。水蚯蚓是稚、幼鳝阶段的最适饵料;血虫是幼鳝阶段的适宜生物饵料;值得注意的是常规鱼苗适口饵料水蚤作为培养黄鳝苗的饵料未能取到好的效果;选择适宜的诱食剂,稚、幼鳝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能得到较好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6.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6,30(5):676-682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相似文献   

7.
人工养鳝驯食时不宜混养泥鳅鳝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虽也少量食用植物性饲料,但总是偏食动物性饲料,且喜食活饵;而...  相似文献   

8.
周日东 《内陆水产》2006,31(5):50-51
黄鳝属肉食性鱼类.在发展黄鳝养殖业的过程中。遇到两大问题,一是苗种问题,二是饲料问题。黄鳝从自然状态下摄食鲜活动物饵料到人工养殖摄取配合饲料必需经过驯食.黄鳝配合饲料加工操作工艺和产品选型必须符合这一基本特点。笔者分析了天然水域黄鳝食物构成,在成功驯化黄鳝摄取配合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及投喂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2005年0.4hm^2试验池(土池)黄鳝成鱼单产186kg/667m^2,获利3500元以上.投喂黄鳝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8。  相似文献   

9.
余继升 《齐鲁渔业》2002,19(2):33-33
黄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天然野生黄鳝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黄鳝的人工养殖.前景广阔。湖北省麻城市名特水产研究所黄鳝项目组.通过6年研究实践,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黄鳝生长快.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一、建好养鳝池 饲养黄鳝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池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池面积一般20~50m~2.太大不便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鳝,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才…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了投喂冰鲜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军曹鱼胃、前肠以及肝脏消化酶(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1)蛋白酶活力:前肠与肝脏的蛋白酶比活力,投喂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而胃中的蛋白酶比活力以冰鲜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2)胰蛋白酶活力:胃中胰蛋白酶比活力,冰鲜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前肠与肝脏的胰蛋白酶比活力配合饲料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3)淀粉酶活力:胃中的淀粉酶比活力,冰鲜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 <0.05),前肠的淀粉酶比活力则是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两种饲料对军曹鱼肝脏淀粉酶比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4)脂肪酶活力:胃及前肠的脂肪酶比活力两种饲料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肝脏的脂肪酶比活力则以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黄鳝肠炎病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 ,为著名的滋补和药用鱼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由于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 ,人工养鳝的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捕捞 ,而捕捞的鳝种容易受伤 ,且人工养殖苗种存在食性、环境条件改变等诸多原因 ,因此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鳝很易发病 ,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黄鳝肠炎病发病率较高 ,据报道 ,发病率可占 90 %。本试验针对黄鳝肠炎病在饲养中发病特点 ,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防治。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用病鳝于 1999年 5月采自河北安新鳝鱼养殖场。健康鳝种来自河北省白洋淀 (用迷魂阵和地笼捕获 ) ,体格健壮 ,表皮无伤…  相似文献   

12.
稻田中养好黄鳝的经验利用稻田养殖黄鳝,具有成本低、管理容易、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是农民致富、改善生活的措施之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前几年曾开展了人工养殖黄鳝的课题,并指导农民生产,取得了一些经验。一般稻田养鳝亩产可达到100公斤左右。现介绍经验如下:1...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3,27(6):558-563
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鳝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蚯蚓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2)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则以摄食鲢肌肉组的增加幅度最大,以摄食蚯蚓组次之,摄取配合饲料组的增加幅度最小;(3)淀粉酶的活性以摄取配合饲料的黄鳝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增加幅度最小的为摄取蚯蚓组个体;(4)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摄取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蚯蚓的,摄食配合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小。这表明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这可能与不同饲料的营养组成、性质有关,食物中的不同营养物质会刺激黄鳝消化器官分泌相应的消化酶,以便更好地消化所摄取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以酶学方法研究了K+、Na+、Mg2+、Ca2+ 在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 mmol/L时,对宝石鲈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Na+对宝石鲈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mol/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Mg2+、Ca2+对蛋白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300 mmol/L时抑制作用最大;蛋白酶在宝石鲈各消化器官的分布为前肠>幽门盲囊>中肠>胃>肝脏>后肠.宝石鲈配合饲料中添加100 mmol/L的K+、Na+可提高其消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养鳝常见病及其防治天然水域的黄鳝.一般无疾病发生但人工养殖黄鳝,由于其密度大,水质条件较差,加上转池、分池操作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鳝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养殖中常发失以下几种疾病:1.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国形或...  相似文献   

16.
结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且喜食活饵;而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成鳅主要摄食植物性饲料。在一般的养殖时期混养的泥鳅可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和淤泥中的腐殖质,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可是在黄鳝驯食的特殊时期混养泥鳅只能带来弊端,使驯食的时间延长或失败。因为两者食性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人工饲料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饲料,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黄鳝则需…  相似文献   

17.
鳝种规格32g/尾时投放密度为1.0kg/m^2,投喂鲜鱼糜情况下,有较高的增重倍数和产量,有生产应用价值。鲜鱼糜、熟鱼、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分别为5.5、5、1.4,投喂煮熟的鲢肉效果最好,但配合饲料有综合优势。黄鳝在低于13℃和高于34℃时停止摄食。试验网箱纯利润达45.6元/m^2。  相似文献   

18.
黄鳝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并概述了黄鳝土池生态养殖,鳝蚓配套养殖,鳝-鱼-藕兼作,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五种养殖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的黄鳝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饲养的大平二号蚯蚓为主食,挂灯引出入水和投配合饲料为补充料进行黄鳝养殖,它的优点是少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为了推广该项技术,1999年,我们在青板乡徐村胡荣珍的200m2的鳝鱼池进行了养殖试验,获得鳝鱼产量1000千克,产值50000元,利润 3万元。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黄鳝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包括了养殖场选址、池塘清整、网箱安装、鳝苗选择、运输与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该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利用黄鳝配合饲料残渣及水中浮游动植物套养鲢鳙鲤鲫,不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仅仅改善了养殖水域环境,同时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