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3.
余健 《科学养鱼》2002,(7):35-35
7~9月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加强水质管理1.定时换水定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高温季节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能防止河蟹性早熟。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溶氧含量,使其达到5毫克/升左右,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同时换水时形成的微水流也可促使河蟹蜕壳。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左右。换水时要注意池内外水温差不…  相似文献   

4.
韩克清 《水产养殖》2009,30(11):22-22
池塘加水有4个方面的作用:①增加水深,增加了鱼类活动空间,相对降低了养殖鱼类的密度。池塘蓄水量加大,也稳定了水质。②增加了池水透明度。加水后使池塘水质变淡,透明度增大,使光透入水的  相似文献   

5.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能否健康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在鱼类生长最旺盛的夏季,由于机体代谢能力强,水中微生物活跃,致使池塘水质变化较快.如果长期不采取水质调控,导致池水老化,将严重影响鱼类生长,更甚者将导致鱼病的发生及流行.为了更多地获益,池塘水如何进行水质调控呢?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养殖鱼类援食旺盛、生长快速时期和水生浮游植物蓝藻繁殖的高峰季节,同时也是池鱼发生浮头、泛塘现象最频繁阶段。如何管好池塘水质,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活、生长、生存,最终影响经济效益。白鳝、草鱼和团头访是池塘养殖的主要种类,一般要占到池塘总产量的70%以上,它们会性的不同,决定了对水质要求的不同。白送届德合性鱼类,喜有机质多、池水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的肥水,草鱼、团头纺属草食性鱼类,喜清新、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的水质,两者互有矛盾。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大多是白苗不易消化的种类,即使滤食后生长也不快,…  相似文献   

7.
胡宾 《内陆水产》2002,27(4):27-27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53公顷,水深2米,长方形,东西向,保水性能良好,池底平整,淤泥30厘米左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2池塘消毒1999年4月15日,将池水抽干,用生石灰100~150千克/667米2彻底清塘,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放养前5~7天,池塘注水0.5~0.8米。进水口用30目鱼网扎牢,以防野杂鱼进入。每667米2施鸡粪50~100千克,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3夏花放养分段放养,强化培育。1999年5月1日放养鲫鱼夏花1.2万尾(1500尾/667米2),规格为1000…  相似文献   

8.
辨别池塘水质的优劣,主要是通过看水的颜色来判断的,如果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池水混浊度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35厘米,这样的水质,习惯上称为肥水,就这两种水质而言,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 北方的夏季,气温、水温都高,也是池塘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这个季节,搞好池塘管理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鱼病暴发流行、鱼类缺氧浮头或者泛坑死亡等现象。因此,做好鱼塘夏季管理工作,是池塘养鱼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生产实践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池塘主养鱼类,调节控制池水透明度(指浮游生物多少形成的水色)。主养草鱼、鲤鱼,池水透明度要大些;主养鲢鳙鱼池水透明度要小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控制:①控制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主养吃食鱼的池塘,在夏季尽量不施用有机  相似文献   

10.
侯传宝 《科学养鱼》2006,(11):21-21
一、调节好水质,改善养殖环境草鱼喜清新的水质,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到达秋季后,鱼池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池水大多污染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草鱼的生长,也易引起鱼病发生,因而应加强水质调节,改善养殖环境。具体做法是最好进行一次大换水,彻底改善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相似文献   

11.
8、9两月,气温高、水温适宜、鱼类吃食旺盛,是鱼类最佳生长季节之一。因此,加强高产池塘的后期管理,紧紧抓住水、饵、防、管四项关键技术环节,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池塘水质的管理和调节:进入8、9两月,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水温适宜,鱼类生长快。但是,由于池塘经过几个月的施肥、投饵、鱼的排泄,池水中有机物质增多,而且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池塘水质容易缺  相似文献   

12.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水质污染、病菌感染和蟹池缺氧以及互相残食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河蟹死亡。1及时换水稻田蟹池应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在盛夏,1—2d就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应在1/3以上,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如发现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表明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冲灌新水。2消毒防病用生石灰彻底清池,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特别注意加注新水。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内泼洒新鲜生石灰,使全地浓度达15一20g/…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季节。由于天气露热,日照长,温度高,投饵施肥较多,水质容易变坏,因此,搞好夏季鱼塘的水质调节,是夺取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水质调节方法有: 一、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池水中的氧气,  相似文献   

14.
一、地增水质的调节1.为了防止塘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木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1.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一次,一次用量5g/m3,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cm时,每次用量可增至10-15g/m3,能起到吸附、转化塘水中氨态氮和有害物质的作用,以改良水质。2.施用佛石,每次施用13.5g/m3,以吸附池水中的氨态氮和有害物质,能改善水质。3.施用生石灰,每欠施用30g/m’,每15-20天施用一次。施用方法:生石灰溶于水趁热向全地水面泼洒,石灰渣倒在池岸上。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能杀菌…  相似文献   

15.
赵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广成功的越冬管理经验,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精养池塘越冬期关键技术措施,具有方法简单、可操性强的特点,能够保证亩产1500公斤池塘的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调节水质 北方地区一般10月中旬停止投饵,经过6个月的养殖期,池水水色深、透明度低、pH值下降,溶解氧含量低。水中存在着大量残饵、鱼类粪便、水生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池底淤泥增厚、耗氧增大并积累有毒或有害物质,如NH3、H2…  相似文献   

16.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池水pH值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为6~9,但鱼类最适于生长发育的pH值为7~8.5,pH值超过9.5或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2.测池水透明度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浮游生物已经过剩,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对饵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水体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说明水生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性鱼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特别注意,洪水期间因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多所测得的透明度不在其列。3…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7):23-23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为确保鱼类高温期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管理工作。1加强水质调节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不断进行调节。一是定期加注新鲜水,每隔4~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0%~30%。每次冲注水应选择早晨,防止水温差过大。严禁水位大起大落。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的开启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阴雨连绵浮头前…  相似文献   

19.
池塘管理是养鱼的一个重要环节,从 8月份就为后期管理,此时正是养殖鱼类摄食旺盛和增重长膘的时期。此时应抓住时机,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鱼类快速生长,提高鱼产量。主要管理措施是: 1合理增施肥料 进入 8月份池塘水温逐日下降,一般在 20℃左右,是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此时要增加施肥量,一般每 667 m2施发酵的人畜粪肥 250 kg左右。若施化学肥料,每 667 m2施尿素 2~ 2.5 kg或碳胺 4~ 5 kg,加过磷酸钙 4.5 kg,每 5~ 10 d追施 1次,保持池水透明度为 25~ 30 cm,水质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2投足饲料 鱼类养殖后期生长迅速,这时要…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8):12-12
1抓好水质管理 青虾对水质要求很高,浮游生物是青虾喜食的优质天然饵料,应根据虾塘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40厘米左右,溶氧在 4毫克 /升以上。应 7~ 10天注换水 1次,每次注水量应占总水量的 1/3。平时每天清晨巡塘,发现青虾爬行靠岸,应立即注入新鲜水,或开增氧机增氧,严防浮头死亡。也可视虾池水质状况,药物调节,使用速效增氧剂、光合细菌或生石灰等。 2加强蜕皮期管理 青虾的生长必须通过蜕皮来完成。青虾一生要蜕皮 13~ 15次。刚蜕皮的新虾活动力弱,无力抗御敌害。因此,在蜕皮期应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