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点滴法测定了7类32种药剂对不同水稻生态区二化螟种群的室内毒力。基于这些毒力数据,推荐对二化螟毒力较高的7种新型农药(氟虫腈、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和氟啶脲)和一些中低毒性的有机磷品种(如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和哒嗪硫磷)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替代药剂。评估了田间二化螟对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7种对鱼高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氟氯氰菊酯、λ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S 氰戊菊酯)对二化螟的毒力高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虽然我国禁止上述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但是浙江瑞安田间种群(RA05)已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λ 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6.7、51.9、41.3和36.8倍)。对鱼低毒的3种菊酯类农药(乙氰菊酯、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抗性二化螟(RA05)的毒力高于三唑磷。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对鱼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和抗性治理的轮换品种。  相似文献   

3.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三唑磷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有极明显不利影响,成蜂接触用药处理2 d和7 d稻叶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0%~98.9%。用氟虫腈、三唑磷处理7 d的稻叶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寄生能力无不利影响,而噻虫嗪处理有显著影响。采用卵卡浸渍法测定药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影响的结果表明,吡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能显著影响F0代成蜂存活、寄生及F1代成蜂羽化。采用浸渍法处理内含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时,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对成蜂羽化没有不利影响,羽化率达81.4%~91.8%;氟铃脲对蛹、甲维盐对卵和蛹、噻虫嗪对卵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这些药剂对其他虫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甲胺磷、吡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对稻螟赤眼蜂成蜂羽化有极明显不利影响。说明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对稻螟赤眼蜂没有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使用这些药剂防治水稻害虫时,它们对起自然控制作用的稻螟赤眼蜂是友好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期大螟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水稻穗期大螟的危害,笔者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药剂、喷液量和用药时间等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阿维·二嗪磷、阿维·三唑磷、阿维·杀螟松、乐果·三唑磷和唑磷·敌百虫等对大螟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水稻穗期大螟的防治药剂。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稻丰散不仅在大螟卵孵期使用效果好,而且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也较明显。在常规喷雾施药时,每hm2的喷液量以1 000 kg较为适宜。大螟偏重发生时,宜在卵孵始盛与高峰期连续用药2次,必要时,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田间危害始见期,再复查补充用药1次。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抗性倍数43.2~177.0倍)和有机磷类的三唑磷(238.7~728.1倍)、毒死蜱(31.7~57.8倍)均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且对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氟虫腈(11.2~24.7倍)和阿维菌素(5.9~7.1倍)也产生了中等或低水平抗性;中抗区的安徽庐江、湖南攸县、江苏高淳种群对三唑磷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03.2~379.0倍),对杀虫单(18.3~48.8倍)和毒死蜱(29.8倍)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4.4倍)和阿维菌素(4.1~4.7倍)为敏感性降低;低抗区除江苏仪征种群对毒死蜱(45.2倍)、安徽和县种群对三唑磷(50.0倍)开始产生高水平抗性外,对其他杀虫剂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为敏感;敏感区的河南信阳、江苏连云港、四川武胜种群除对个别杀虫剂(如杀虫单)为低水平抗性外,对其他大多数杀虫剂为敏感-敏感性降低。还讨论了按抗性分布的区域性来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8.
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了8种杀虫剂对海南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橡胶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成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 阿维菌素对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成螨毒力均最高,LC50值分别为0.068 9、0.075 1 mg/L;其次为10% 溴虫腈和2.5% 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15.481 6 、10.153 2 mg/L和431.895 2、350.068 2 mg/L,8种药剂对该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均为阿维菌素、溴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哒螨灵、甲氰菊酯、三唑锡与克螨特。与敏感种群相比,白沙、东方两地六点始叶螨对克螨特、毒死蜱、甲氰菊酯、哒螨灵与三唑锡均已产生较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15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及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16种杀虫剂(分属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抗生素、沙蚕毒素及植物源农药)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4龄幼虫毒杀效果及对椰心叶甲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的影响。供试浓度为田间防治推荐浓度,用浸叶饲养法测定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用指形管药膜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毒性;用浸渍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毒杀效果顺序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灭多威≌氟虫腈≌杀螟丹〉啶虫脒≌辛硫磷〉吡虫啉〉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灭幼脲三号≌鱼藤精〉苦参碱。农药对成蜂击倒致死能力顺序依次为:灭多威〉毒死蜱〉灭幼脲〉顺式氯氰菊酯〉杀螟丹〉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啶虫脒〉氟虫腈〉乙酰甲胺磷〉鱼藤精〉苦参碱〉阿维菌素。灭多威、丁硫克百威、杀螟丹、辛硫磷使该蜂的蛹不能羽化;乙酰甲胺磷、灭幼脲三号、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对该蜂蛹的羽化都有一定影响;苦参碱和鱼藤精对该蜂的羽化及羽化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螟的数量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也已超过二化螟。大螟上升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度多样化与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多食性大螟的发生;二是大螟发生期早于二化螟,在当前普遍采用长持效药剂,防治间隔时间拉长情况下,大螟容易出现失治漏治;三是当前螟虫主治药剂氟虫腈三唑磷等对大螟防效不理想。为此,笔者进行了新药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对单季晚稻破口期大螟的防效为94%、保穗率71%,显著高于90%杀虫单200 g/667 m2高剂量处理的84.6%、54.7%。同时提出"改变作物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恶化大螟生存环境,加强测报,适期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方法]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和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15天后,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的防效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低,为72.45%。[结论]4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多种药剂对螺旋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30种杀虫剂对螺旋粉虱成虫与15种杀虫剂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杀扑磷、毒死蜱、辛硫磷、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等对成虫、若虫均具有较高活性。对成虫杀扑磷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0.9123mg/L,毒死蜱、辛硫磷、马拉硫磷、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及丙溴磷对成虫毒力均较高,其LC50值分别为1.571 4、1.673 1、2.248 2、2.5570、3.039 1、3.186 8、4.1895 mg/L。对若虫溴氰菊酯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8.5276mg/L,杀扑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对若虫同样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11.486 5、12.9503、12.973 8、13.703 6 mg/L。另通过不同龄期若虫对毒死蜱等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发现1~4龄若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随虫龄增加而降低,1龄若虫最敏感,2龄和3龄若虫的敏感性相当,4龄若虫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牧草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以试管药膜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的毒力大小。为确保方法的可行性,通过预备试验测定了试虫密度和短期(3 h)食物的有无对试管药膜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试验方法。然后利用此方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牧草盲蝽4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4 h,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3.39、43.71、52.32、127.32、141.48、166.08 mg·L-1;处理后48 h,LC50分别为23.24、28.16、23.35、65.38、92.59、102.17 mg·L-1。可见,阿维菌素对牧草盲蝽毒力最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次之,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的相对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点滴测定法,于2001~2004年对江、浙、皖3省12个县市的二化螟进行了氟虫腈的抗性调查。江苏及安徽等地二化螟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江苏无锡和浙江慈溪二化螟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抗性倍数RR分别为3.1和3.6倍),浙江苍南二化螟已出现中等水平的抗性(RR为21.2倍)。由此认为,二化螟目前仍处于对氟虫腈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解毒酶抑制剂的活体增效实验发现,TPP、DEM能明显提高氟虫腈对抗性二化螟的毒力(增效比SR分别为1.8和1.6),但PBO在敏感性和抗性二化螟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显著(SR为1.1~1.2)。表明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与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不同杀虫剂的比较毒力测定表明,三唑磷和敌百虫由于产生了抗性,对二化螟的毒力很低,乙酰甲胺磷本身对二化螟的毒力也不高,已很难再用来防治抗性二化螟。但哒嗪硫磷、二嗪磷、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二化螟的毒力较高,而且尚没有明显的抗性产生,在二化螟抗性治理中,可以用作氟虫腈的轮换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 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 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离心管药膜法测试12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离心管药膜法,选用12种杀虫剂原药对香蕉花蓟马若、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二龄若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1.63 mg/L)毒死蜱(2.18 mg/L)阿维菌素(5.11 mg/L)啶虫脒(5.86 mg/L)高效氯氰菊酯(5.90 mg/L)吡虫啉(6.59 mg/L)噻虫嗪(6.72 mg/L)噻虫胺(11.49 mg/L)杀虫单(13.25 mg/L)功夫菊酯(14.56 mg/L)噻嗪酮(20.47 mg/L)吡蚜酮(55.26 mg/L);对成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2.82 mg/L)毒死蜱(4.46 mg/L)啶虫脒(6.41 mg/L)吡虫啉(6.62 mg/L)阿维菌素(6.83 mg/L)噻虫嗪(7.43 mg/L)高效氯氰菊酯(9.94 mg/L)噻虫胺(15.49 mg/L)功夫菊酯(15.87 mg/L)杀虫单(17.59 mg/L)噻嗪酮(30.26 mg/L)吡蚜酮(55.47 mg/L);供试药剂对成虫的LC50值不同程度大于若虫,表明药剂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毒力高于成虫。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豆大蓟马是海南冬种豇豆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本文采用离心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啶虫脒等6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并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其它5种杀虫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0.000 5 g/L)阿维菌素(0.056 1 g/L)毒死蜱(0.125 3 g/L)高效氯氰菊酯(0.165 4 g/L)啶虫脒(0.228 3 g/L)吡虫啉(19.803 5 g/L);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复配的共毒系数为77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配比为1∶9时的共毒系数为1 733。本研究为开发豆大蓟马防治药剂和田间化学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0.
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除杀虫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豆大蓟马各虫态的毒力较低外,其他药剂均对豆大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若虫的毒力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成虫,且对成虫的毒力又以对雄成虫的毒力大于雌成虫。综合来看,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噻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啉等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较大,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