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动物园于1994年底开始饲养白颊长臂猿,其中1只雌性(呼名唯唯)与雄性(呼名鲜鲜)于2000年9月份成功繁殖了第一胎白颊长臂猿。由于当时雌性产仔后对幼仔弃之不理,幼仔生命垂危,饲养员只好将幼仔取出放入新生儿早产箱内进行人工育幼并获得成功,这在我国华北地区尚属首例。此后,唯唯与  相似文献   

2.
梁冰 《野生动物》1996,(4):16-20
本文记述1例笼养川金丝猴幼仔“粒粒”,从出生至169日龄成功地放归笼养群体的全人工哺育技术,同时对幼仔个体行为与母乳哺育幼仔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以优质人工乳哺育金丝猴幼仔,补加适量维生素和活性钙,于111日龄添加固体食物以后,随着日龄增长哺乳量递减,固体食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206日龄断奶,幼仔健康成活;(2)主要护理技术为育幼期严格调控育幼箱内温、湿度,适度通风、日照,严格消毒和保育人员的精心爱抚:(3)20日龄开始社群行为驯化,145日龄开始放归训练,并逐渐延长放归时间,169日龄顺利放归笼养群体,为其同类所接纳,到180日龄摆脱对保育员的依赖,习惯于群体生活;(4)全人工哺育金丝猴幼仔与母乳哺育者相比,个体行为发育2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20日龄后全人工哺育幼仔行为发育较迟缓。  相似文献   

3.
福州熊猫世界于2018年对一只初生被遗弃的小熊猫幼仔和由于母兽频繁叼仔导致颈部受伤的31日龄小熊猫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通过细致的育幼工作,两幼仔顺利成活,至今发育良好。本次试验对小熊猫初生幼仔首次采取辅助喂养初乳,并挑选PetAg新生幼犬乳粉(ESBILAC,美国产)喂养幼仔。在全配方乳粉饲喂期,制定基础日乳量占体重比值的17%~25%并结合日体重增长来合理控制乳量,配合细心的护理并控制环境温度适宜,人工育幼期间两仔健康且发育良好。本文并对育幼过程中辅食的添加、受伤幼仔的护理、消化不良的治疗以及人工育幼情况下幼仔生长发育变化等进行详细介绍。成功育幼经验总结可为今后小熊猫的人工育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白颊长臂猿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人猿之一。关于长臂猿人工育幼及饲养方面的报道不多[1-2]。笔者在整理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育幼记录时发现,有些饲养过程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将该白颊长臂猿的育幼过程进行整理,供同行探讨。1动物个体及方法1.1白颊长臂猿幼仔和育幼环境情况2015年1月22日,1只35日龄白颊长臂猿幼仔被首次繁殖的母猿抛弃,只能取出进行人工饲养。幼  相似文献   

5.
圈养条件下的雌性阿拉伯狒狒由于母性不强和受外界条件影响很大等原因,有明显的弃仔现象。因此,对阿拉伯狒狒幼仔进行人工育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文章以三明动物园被母狒狒遗弃的阿拉伯狒狒幼仔为对象,对其育幼环境的控制、饲喂方法和饲喂管理等技术进行调查研究,使人工育幼的成活率达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育幼方法、育幼技巧、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对上海动物园3只白臀长尾猴幼仔人工育幼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幼仔75日龄前摄取的奶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75日龄后随着摄取的饲料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奶量,饲料和饲养环境循序渐进地转换对人工育幼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用市售枕袋纯牛奶对受伤雌性白长角剑羚幼仔进行人工哺育,效果良好,说明纯牛奶可以作为剑羚的育幼乳。其适宜的日哺乳量为体重的8%~10%。  相似文献   

8.
对初生三胞胎大熊猫幼仔进行喂养护理,其中2只体质较虚弱,采用在育幼箱内双手覆盖幼仔人工增温、全身温水棉球按摩和诱导进食等措施,辅以人工近距离采集足量母兽初乳,巴氏消毒后分别饲喂3只幼仔。再根据幼仔个体情况决定由母兽喂养或者放置育幼箱进行人工喂养,最后轮换由母兽喂养。较好地平衡了3个幼仔的个体差异,使3个幼仔都顺利存活且生长发育良好,为大熊猫的喂养护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10月,昆明动物园对1只小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育幼,提供适宜的育幼条件,采用兔奶与人工乳制品相结合饲喂,终于获得成功.同时结合前几年昆明动物园小熊猫人工育幼失败的教训及其他动物园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小熊猫人工育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的饲料配给,精心的护理,特别是饲喂适合的动物乳汁可大大提高人工育幼条件下小熊猫幼仔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20,(2):125-128
以济南动物园人工饲养黑叶猴种群为研究对象,从黑叶猴的雌雄区别、配对模式、发情、交配、妊娠、分娩、育幼等繁殖各个环节入手,对其繁殖技术和幼猴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叶猴雌雄最明显区别为雌性会阴区至腹股沟内侧有一大块白斑;黑叶猴实行单配偶或一雄多雌的配对模式;在中国北方地区,黑叶猴主要在气候温暖的5—10月发情交配,11月至次年4月产仔。母猴自然育仔生殖周期为15~22个月,多为18~20个月,怀孕期约6个月;黑叶猴的哺乳、育幼任务基本由母亲承担,幼仔到1岁时基本能独立生活,雌性4岁、雄性5岁,基本达到性成熟,体型和成体相近;黑叶猴幼仔出生体重约500 g,全身基本为金黄色,有的个体毛色偏黑色,6月龄时体毛基本变为黑色,两侧白颊在2月龄时已基本长成,色偏黄,1岁时基本变为白色。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15日,在大连森林动物园的1只南浣熊母兽难产,手术剖出3只幼崽,存活3只,为保证南浣熊幼崽的存活率,园区选择对3只南浣熊幼崽进行人工育幼。存活的3只南浣熊幼崽中1只因为身体孱弱在20日龄时死亡,剩余2只南浣熊幼崽顺利成活,至今发育良好。该文以成活的2只南浣熊幼崽为研究对象进行总结分析,育幼选取新生幼犬奶粉喂养南浣熊幼崽,根据南浣熊幼崽的发育条件和特点进行辅食的合理搭配,合理满足南浣熊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通过持续精细的记录南浣熊幼崽的生长数据,科学有效地提高人工育幼的可行性,为今后南浣熊的人工育幼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5.
缺乳症多发于猪,但在野生动物中报道甚少。我园两只东北虎及两只金丝猴产仔后均无乳或泌乳不足,1988年3月~7月,东北虎、金丝猴口服玉仁丰乳丸后,泌乳正常。1 发病情况我国东北虎“黑妞”连续3年产仔后均因产后无乳,导致其幼仔产出几天后便夭折。东北虎“菲菲”连续3年产后泌乳不足,导致所生幼仔不能全部存活,幸存者也表现营养不良。金丝猴A及金丝猴B连续两年产后均泌乳不足,导致其幼仔发育不良,抵抗力差,半年内幼仔先后死亡。2 临床症状东北虎、金丝猴产后乳腺充乳不足,乳房隆起不明显,小而松软,藏匿于皮毛中。…  相似文献   

16.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在野外金丝猴栖息地巡山保护过程中,时常可以发现金丝猴发病个体,特别是年龄不足1周岁的离群野生金丝猴幼仔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金丝猴幼仔行为发育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17.
于学伟 《经济动物学报》2007,11(2):92-95,111
为了给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鬣羚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资料,对1只野生雌性幼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育幼,在喂养的前3个月中,对其饲喂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其体重、体长生长状况及体温、呼吸、心律等一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幼鬣羚在2个月时断奶为好;幼鬣羚体温在37.9~39.6℃之间变化为正常;在育幼过程中每日平均增重为177 g,最大增重为每日增长433 g;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   

18.
人工圈养条件下,初胎华南虎由于无哺育幼仔的经验或个别母虎母性不好,常常会弃仔,导致华南虎存活率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幼仔进行人工育幼是提高华南虎存活率,扩大种群的关键技术措施.笔者对华南虎人工育幼环境条件的控制、人工乳的配制、饲喂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使人工育幼的成活率从首次的33.3%提高到现今的100%.  相似文献   

19.
迟俊 《野生动物》2014,(3):277-281
对东黑白疣猴的饲养、繁殖和人工育幼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黑白疣猴的饲养环境需求,安全越冬的温度要求为18℃以上,对东黑白疣猴饲料的组成和日粮配制进行了阐述,对常见疾病预防给出了建议;对东黑白疣猴的发情、交配、妊娠和产仔等行为进行了描述,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东黑白疣猴幼仔1-10月龄身长、尾长、臂长、腿长、头围、肩毛和尾毛的长度,对东黑白疣猴幼仔1-150日龄的外部发育特征做了描述;对人工育幼东黑白疣猴的环境、育幼方法、疾病防治、人工乳的配制给出了建议,并对其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育幼是提高动物幼仔存活率、扩大种群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以上海动物园近几年成功育幼的9只美洲狮(6公3母)为研究对象,结合育幼经验总结一套适合国内美洲狮人工育幼的操作流程,着重阐述环境条件的控制、人工奶的饲喂和辅食添加、体重的监测和行为观察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