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蔬菜》2010,(2):31-32
一、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灌溉施肥是通过灌溉系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在加压灌溉条件下。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技术.又称为水肥一体化的设施技术。其原理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的施肥罐,将水与肥料完全溶解,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夏玉米灌溉需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校正后的作物模拟模型(PS123模型)和河北曲周县1966~199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当地夏玉米的需水量和优化灌溉方案.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生长季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异高达80%以上.用模拟的蒸散量计算的199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一般在17~25kg*hm-2*mm-1之间,雨养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达29kg*hm-2*mm-1.在引入灌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 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 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合理水稻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人评价了太平洋西北部直接向灌溉水中添加N-P-K后灌溉高密度种植苹果园的优势,加肥灌溉能够使营养物质的施用与植株的需求达到更精确的同步。加肥灌溉的不足是可能造成土壤酸化和营养枯竭,在苹果园滴灌条件下根系统中有限的根容积内更是如此。太平洋西北地区常用于种植果树的粗质土上添加NP灌溉果园和滴灌  相似文献   

5.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3-14
在雨养地区和灌溉条件差的环境中,干旱是影响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的主要限制因子。鉴定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对干旱的反应的基因组区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耐旱性的遗传和培育更多的耐旱品种。利用CT9993—510和1-M及IR266—42和6—2杂交的154个双单倍体鉴定了产量性状及其构成成分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线源喷灌系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该系统能够线性地降低灌溉水平,使其与生殖敏感期相一致。试验于2000年湿季在泰国乌邦水稻研究中心进行。在不同水份胁迫条件下(W0:完全灌溉;W1-W4:中等至严重缺水),鉴定到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共77个。在这77个QTL中,各性状的QTI。数量分别是:产量(GY)有7个QTL,生物产量(BY)有8QTL个,收获指数(HI)有6个QTL,灌溉开始后的开花时间有5个QTL,小穗数(TSN)有10个QTL,结实小穗数(PSS)有7个QTL,穗数有23个QTL,株高有11个QTL。单个QTL可以解释7.5—55.79/6的表型变异。在灌溉良好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BY、HI、DFAIG、PSS、TSN、PH、GY间具有极高的遗传相关性。然而,在干旱处理中,只有BY和HI与GY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干旱处理中,位于染色体3、4、8上的RG104至RM231,EMP2—2至RM127,G2132至RZ594两侧的QTL与GY、HI、DFAIG、BY、PSS、PN等性状相对应。这些QTL在染色体3、4、8上的聚集作用得到更高的产量。这些QTL对改良雨养水稻非常有价值,同时有利于我们了解干旱条件下生殖敏感期的遗传控制机理。紧密的遗传连锁或基因多效性可能是本试验检测到QTL重合的原因。在灌溉条件下,观察到GY、BY、HI与PSS的QTL主效应间的双基因互作。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器官碳同位素分辨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个西北地区小麦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地区有限灌溉条件和雨养条件下,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研究了各品种旗叶、籽粒、茎秆的碳同位素分辨率(△13C值)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有限灌溉条件下,基部茎秆的△13C与产量的正相关3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籽粒△13C与产量的正相关有2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另外1年相关不显著;叶片的△13C与产量的正相关只有2008年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2年的相关不显著。而雨养条件下叶片、籽粒和基部茎秆的△13C与产量的相关都不显著,但从不同品种的△13C和产量结果发现低△13C材料在雨养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因此在本研究有限灌溉条件下利用碳同位素分辨率作为小麦产量的鉴定指标,其最佳测定器官是成熟期的基部茎秆,雨养条件下的最佳测定器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7.
王建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46-150
摘要: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以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研究对象,对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对光强的响应及各种光合特性指标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和灌溉两种处理下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都可以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模拟;在高光强下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雨养处理的高。灌溉处理的蒸腾速率比雨养处理的高,但其水分利用率却低于雨养处理。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因气体交换的同步性而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但水分亏缺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相对于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  相似文献   

8.
为雨养地条件下延缓小麦植株衰老和提高小麦产量,在灌溉和雨养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种栽培条件下,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波动式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单峰曲线变...  相似文献   

9.
张斯琴 《种子世界》2021,(10):0099-0101
科尔沁位于内蒙古半干旱区域,水资源有限,覆膜灌溉等措施对当地春玉米生长以及产量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在不同覆膜灌溉状态下,对科尔沁地区春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就研究结果可知,科尔沁地区在进行春玉米种植时,选择垄沟全覆膜雨养模式,即垄沟比为 50∶30,灌溉量在 38mm 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玉米产量较高,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在科尔沁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强基 Garr.  DD 《作物学报》1993,19(5):402-411
在菲律宾的雨养旱地、雨养低地和灌溉田种植制度研究基点上,分别对各种农民和拟推广的实验种植方式,进行了生物量及其组成、作物分器官的 C、N、P、K 含量与分布比率、作物残茬燃烧后 C、N、P、K 损失测定。从添加与取走两个方面,分三种添加与取走情况,计算了土壤N、P、K 的部分养分平衡与有机质平衡。结果显示:在当地施肥水平下,即使归还全部残茬,很难维持 N、P、K 的养分平衡,但能较好满足土壤有机质平衡。为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年平衡,雨养低地和雨养旱地需分别归还1400和1900公斤生物物质/公顷.年。并对当地维持养分平衡的途径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八三团打瓜加压滴灌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节水灌溉条件下打瓜栽培方式,我们在一八三团八连节水灌溉示范园区进行打瓜加压膜下滴灌试验。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以稻为基础的种植制度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菲律宾的雨养旱地、雨养低地和灌溉田种植制度研究基点上,分别对各种农民和拟推广的实验种植方式,进行了生物量及其组成、作物分器官的C、N、P、K含量与分布比率、作物残茬燃烧后C、N、P、K损失测定。从添加与取走两个方面,分三种添加与取走情况,计算了土壤很难维持N、P、K的养分平衡与有机质平衡。结果显示:在当地施  相似文献   

13.
高吸水剂对盆栽玉米和小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和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必须有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但是,我省的玉米和小麦的生产主要以早坡耕地为主,几乎没有灌溉条件,完全依赖于天然降雨,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稍遇干旱就会严重影响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人们试图通过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以便减低干旱威胁,其中,应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保水剂和结构改良剂,达到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6],但是,对模拟干旱条件下,高吸水剂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果研究极少报导。因此,本文采用土培试验法,研究模拟…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冷凉灌区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大麦在青藏高原被称为青稞。由于该种作物生育期短,耐寒和耐旱,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惟一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是青藏高原藏族同胞的主要粮食。在青海省青稞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油菜,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的东部中高位山旱地,海北洲、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和青南地区。其中,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这两个地区具有灌溉条件,而其他地区无灌溉条件,只能依靠自然降雨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生产的小麦品质差,随着青稞产量的提高和收购价格高于小麦,青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青稞和油菜为主的轮作区。这两个地区土层较薄,均在30cm左右,蓄水……  相似文献   

15.
国际半干旱所的花生抗旱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主要生长在全球半干旱地区的雨养条件下。大多数这样地区的花生生产受持续和间断性干旱胁迫影响。干旱除直接造成产量损失外,还能降低种子级别、发芽率,减少含油量,使油质变差以及增加黄莓病的发病率。在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中心,培育适应各种作物生产系统的抗旱花生品种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叙述了I-CRISAT中心在培育抗旱花生品种方面的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材料和方法从1982/83到1992/93年,在ICRISAT中心应用管道灌溉控制技术对3020份种质和高代有种材料进行生长中期干旱、后期干旱和全生长期干旱3种干旱胁迫类型下的鉴定。抗旱鉴定在没有降雨干扰的雨后季进行。为了增加抗性水平,以具有抗旱性的品种/种质材料和有广泛适应性的栽培种为亲本配了125个杂交组合。分离后代的推进分别在雨季ICRISAT中心雨养条件下和干旱易发区的Anantapur,以及在雨后季ICRISAT中心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在雨后率,在幼苗能覆盖地面(约在播后40天)时,停止灌水45~50天模拟中期干旱。用系谱法、群体系谱法和一粒传法推进世代。高代育种材料在ICRISAT中心在雨季(雨养条件)和雨后季(模拟中期干旱)进行设重...  相似文献   

16.
棉花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一种全营养型农作物,又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并对施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作物。棉花的科学施肥是指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土壤与气候条件、栽培种植与灌溉方式,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各种养分的配比及其施肥技术和方法,以达到棉花优质高产、培育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温室作物灌溉方式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所以灌溉在温室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室内作物灌溉方式一般有漫灌、滴灌、喷灌和潮汐灌溉。漫灌在温室地面种植时,植株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溉时任水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这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溉方法。灌溉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在温室中应用越来越少。滴灌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通过输、配水管道,输送到温室内出水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B2情景下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的变化,应用B2情景下逐日气象要素预测值,采用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对2011-2050年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7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5%~12%;其中双季早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5~4.5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7%~14%,双季晚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3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2%~10%。雨养条件下,2011-2050年双季稻全生育期与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全生育期相差不大,但产量降幅较大。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单产比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下降9%~21%,其中双季早稻下降3%~14%,双季晚稻下降13%~33%。在B2情景下,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表明,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雨养条件下的双季晚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优化灌溉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作物耗水量和有效降水量是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组成因子。土壤水分预报模型综合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给出了未来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决策模型则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水分批、产量反庆系数、和以取得最大目的的目标函数,优化函数决策-灌或不灌、灌溉期和灌溉量。  相似文献   

20.
1地块的选择 最好选在气候冷凉、风速大、周围有大片树林、禾本科作物隔离,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轮作3年以上、有灌溉条件、交通方面的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