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普那菊苣的引种和推广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那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我国引进推广的为80年代新西兰工部草地研究所培育出的菊苣饲用新品种(Ruball),我院于1998年初从山西省畜牧所引进种子200g,现将试种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饲草--菊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苣(cichioriamlntybusL)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主根型草本植物。1分布及品种菊苣在新疆、贵州等省均发现有当地品种,但产草量低,饲用价值不高。新西兰80年代初育成的普那菊苣(Grasslandpunachicory),产草量高,品质好,不仅是新西兰广泛应用的品种,而且已推广到我国贵州、山西、四川、江苏、海南、广东、河南、河北、宁夏、甘肃、内蒙、浙江、山东等省区栽培利用。除普那菊苣外,新西兰还培育出格劳斯,普那2和乔士三个品种,其中格劳斯越冬性较好。贵州省1985年就引入少量普那菊苣种子,1992年贵州省土地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小批量的普那菊苣在清镇…  相似文献   

3.
菊苣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牛、羊、猪、兔等动物养殖的优质饲草.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从新西兰国家草地农业研究所引进种植,并获成功.通过近几年的初步研究表明,普那菊苣(Cichorium Lntybus L.cv.Puna)是适宜贵州南部地区栽种的一种优良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普那菊苣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菊苣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牛、羊、猪、兔等动物养殖的优质饲草。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从新西兰国家草地农业研究所引进种植,并获成功。通过近几年的初步研究表明,普那菊苣(Cichorium Lntybus L.cv.Puna)是适宜贵州南部地区栽种的一种优良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西兰80年代初选育成的饲用植物品种,阔叶菊苣是在此基础上改良培育的新品种。种植该牧草能有效地降低养殖业成本,是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致富的有利选择。  相似文献   

6.
草食家畜的好饲料—高丹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那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我国引进推广的为80年代新西兰工部草地研究所培育出的菊苣饲用新品种(Ruball),我院于1998年初从山西省畜牧所引进种子200g,现将试种结果小结如下:1试种地概况试种地位于北纬31°29'和东经105°14'的四川省梓潼县东石乡皇观村内的九院机关农场,面积667m2(1市亩,下同),海拔500m,坡度2°;土壤为姜石黄泥土,可耕性差,耕作层深10~20cm,pH值7.46,缺磷贫氮,硒、硼元素极少,铜、锌含量不足,土壤肥力评价为中低。2气候试种地处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年…  相似文献   

7.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有多个变种,分布于欧洲、亚州、北非和南美,在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科学家利用原生长于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的一个菊苣株系,成功地选育出了理想的饲用品种,称之为普那菊苣(Puna chicory),并于1985年通过了品种审定并进入商业运用.  相似文献   

8.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在欧、亚、美洲及我国北方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新西兰科工部草地所 1985年育成菊苣栽培新品种普那 ,1988年引入我国。菊苣具有生态幅度广、抗逆性强、再生快、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用途多等优良特性 ,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很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料作物。1 适应范围广  菊苣主根粗壮 ,入土深 ,侧根发达 ,成株高1.5m左右 ,莲座叶丛高 70cm。它既抗旱、耐寒 ,又耐盐碱 ,适于我国南北方各地种植 ,山坡地、河滩地、平地均能生长良好。2 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饲喂畜禽效果好  在辽宁朝阳地区 ,…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业信息》2013,(6):67-68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许志强)5月21—24日,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一行5人到河南、陕西考察。来访专家包括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副所长David Hughes、果树病虫害防控首席专家Jim Walker博士、隶属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的亚洲果树研究所所长Allan White、果树害虫防控专家Dave Rogers和果树品种推  相似文献   

10.
菊苣垄作栽培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广元市元坝区畜牧食品局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牧草生理和病害防治原理,针对菊苣烂根死苗的情况而创造的一种新型栽培方法,它是有效防治菊苣病害的一条重要途径.菊苣垄作栽培,2001年开始在元坝区试验33.3 hm2取得初步成功,并不断完善改进技术,最近两年该区各地相继示范推广,至2003年推广面积约1 333 hm2,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垄作栽培菊苣,有利于减少软腐病的发生、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和保持牧草种植地的生态平衡.因此,垄作栽培菊苣是开发利用菊苣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种植菊苣的优点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速度快、适口性好、利用率高。菊苣再生性强,寿命长,1次种植可连续利用5~8年。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耐寒。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水分,但田间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的壤土(pH5~8),抗逆性能强。菊苣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叶草鲜嫩、适口性好,可多次刈割,  相似文献   

12.
利用英国Lcpro+便携式测定系统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菊苣的年际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春季(4月)秋季(10月)夏季(7月);蒸腾速率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水分利用效率春季(4月)秋季(10)夏季(7月)。春季菊苣由于植物体活力最为旺盛等生理因素以及试验地正值春雨多发时期影响,菊苣净光合效率日均值最高。夏秋两季正午菊苣受一天中最强的光合辐射与环境温度刺激,气孔多数关闭,减少CO_2的进入与O_2的释放,叶片内CO_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菊苣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3.
普那菊苣原产于欧洲,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国外广泛用于饲料、制糖等原料。普那菊苣适应性广,根系发达,产草量高,营养丰富,粗蛋白质16.44%~27.35%,饲用价值高。通过饲喂多种家畜和家禽,发现普那菊苣是一种适口性极好的牧草。我国80年代从新西兰引进,我所1996年引种成功。从几年的试验情况来看,其适应性强,适口性很好,抗病虫能力强,深受广大用户欢迎,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牧草。  相似文献   

14.
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A)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新西兰于2010年11月发现该病病原菌,新西兰约有92%的猕猴桃园受感染,症状包括叶斑、枝梢枯死、杆枯、茎枯、芽褐变、茎杆渗出红褐色物体,甚至整株死亡。在发现PSA病菌后,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PFR)科研人员筛选其微生物库,寻找生物杀菌剂,在2012年发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5,(5)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喂鲜绿菊苣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60.9±1.65)kg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均分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按60~90 kg营养需要配制。对照组饲喂生猪肥育期基础饲粮,10%菊苣组按90%基础饲粮+1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15%菊苣组按85%基础饲粮+15%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20%菊苣组按80%基础饲粮+20%菊苣(按风干量计)饲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屠宰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4(P0.05)、4.77(P0.01)、5.66个百分点(P0.01),15%、20%菊苣组都比10%菊苣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10%、15%、20%菊苣组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3.09(P0.05)、2.7(P0.05)、3.31个百分点(P0.05),以10%菊苣组最高(61.25%);背膘厚,以对照组最大(3.65 cm),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降低17.26%(P0.01)、22.19%(P0.01)和25.75%(P0.01),20%菊苣组与10%菊苣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眼肌面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减少20.66%(P0.05)、23.75%(P0.05)和19.95%(P0.05);粗蛋白质含量,10%、15%菊苣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14%(P0.05)和1.99%(P0.05),以10%菊苣组最高(21.38%);肌内脂肪含量,10%、15%、20%菊苣组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82(P0.01)、1.01(P0.01)、0.95个百分点(P0.01);肌苷酸,10%、15%、20%菊苣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3.87%(P0.05)、17.22%(P0.05)和23.25%(P0.01);肉色、大理石纹、p H 3个肉质指标4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使用鲜绿菊苣一定比例替代基础饲粮饲喂肥育猪,不影响猪生长体重,显著提高瘦肉率,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背膘厚,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含量,综合衡量使用鲜绿菊苣3个处理组间屠宰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效益,肥育猪饲喂鲜绿菊苣替代比例以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对普航1号菊苣等菊苣品种(系)作了品比试验,观察其物候期,测定其产草量、再生性、营养成分、抗旱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地气候条件下,参试菊苣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实,并表现出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各品种菊苣营养成分相差不大,但普航1号菊苣的抗旱性较强;经方差分析可知,参试品种菊苣间的鲜草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以普航1号菊苣为最好,其鲜草产量可达101348kg/hm2,黔引普那菊苣、将军菊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不同水分条件下菊苣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设置水分充足、中度干旱和干旱三个处理,测定菊苣叶片光合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和3个生育时期(莲座叶簇期、抽薹初期、现蕾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菊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有双峰型日变化规律;土壤水分不足能明显降低菊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加剧或提前菊苣“光午休”现象的发生;菊苣在抽薹初期对水分缺失反应较敏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存在弱的二次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鉴定牧草品种在我市种植的适应性,2001年我市从新西兰引进菊苣、白苜蓿、白衣羽兰、草科芸苔、鸭茅、黑麦草、莲等八个牧草品种分别安排在南、中、北3片6个县(市、区),在水田和旱地进行布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菊苣垄作栽培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广元市元坝区畜牧食品局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牧草生理和病害防治原理,针对菊苣烂根死苗的情况而创造的一种新型栽培方法,它是有效防治菊苣病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评定菊苣在中速型黄羽肉鸡上的营养价值。选用70日龄、体重为(2.49±0.22)kg、健康雄性中速型黄羽肉鸡(麻黄肉鸡)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待测组饲喂以10%菊苣草粉替代基础日粮的待测日粮(微量元素预混料及维生素预混料除外)。试验采用全收粪和套算法测定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结果显示:中速型黄羽肉鸡菊苣表观(真)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真)代谢能分别为6.31(6.41)MJ/kg和6.14(6.21)MJ/kg,氮利用率、总能代谢率分别为51.49%、40.42%,每摄入1 kg日粮每日表观(真)氮沉积率为0.50%(0.64%);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磷表观(真)代谢率分别为58.34%(66.81%)、80.34%(80.38%)、54.54%(55.57%)、60.05%(58.21%)、71.80%(75.53%)。由此可见,根据菊苣营养水平及其在黄羽肉鸡上的有效能值及营养物质代谢率,可在日粮中合理搭配使用菊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