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期浸种试验和幼苗期喷施试验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 (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 0 1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影响也有差异。 0 0 1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可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 ,提高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油莱素内酯在油茶上的运用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2、0.04和0.08mg/L浓度油菜素内酯对油茶春梢和茶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4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油茶春梢叶片中氮、磷、钾舍量及干仁出油率最高;喷施0.08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叶绿素SPAD值最大,籽含水率最低;喷施0.02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干籽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期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赵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355-356
用 3种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 ,于番茄生长期间进行叶面喷施 ,结果显示 ,以 0 .0 4μl/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佳 ;开花期喷施效果亦优于幼苗期和结果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聚天冬氨酸锰(Ⅱ)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poly-aspartic man-ganese(Ⅱ))分别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在盐胁迫条件下,经0.1mg/L聚天冬氨酸锰(II)浸种的油菜幼苗的存活率是未浸种组的2.0倍;浸种及叶面喷施7d后使油菜SOD,POD和CAT酶活均有增高,在试验所选浓度范围内12.5mg/L为最适喷施浓度(P〈0.05);随聚天冬氨酸锰(Ⅱ)喷施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用聚天冬氨酸锰(Ⅱ)模拟物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有效提高油菜幼苗存活率和幼苗期油菜抵抗盐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在油茶上的运用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2、0.04和0.08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对油茶春梢和茶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04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油茶春梢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干仁出油率最高;喷施0.08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叶绿素SPAD值最大,籽含水率最低;喷施0.02 mg/L浓度油菜素内酯时,干籽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浸种棉花种子萌发期NAC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分析NAC转录因子在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调控棉花抗旱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陆地棉转录因子NAC家族的基因序列,扩增获得棉花新陆早17号NAC家族中的6个NAC基因(Gh NAC1-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旱胁迫下不同油菜素内酯浸种后,棉花种子萌发期子叶和胚根NAC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棉花子叶中的Gh NAC1在干旱胁迫下受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的抑制,Gh NAC2和Gh NAC3受0.25 mg/L油菜素内酯诱导表达,Gh NAC5只受0.5 mg/L油菜素内酯诱导表达,而Gh NAC4和Gh NAC6表达无显著变化。在棉花胚根中,Gh NAC1同样受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的抑制,Gh NAC2和Gh NAC3受0.25 mg/L油菜素内酯诱导,同时Gh NAC3在2 mg/L油菜素内酯浸种也呈现高表达,Gh NAC5无显著变化,Gh NAC4和Gh NAC6则受高浓度油菜素内酯诱导表达。【结论】棉花种子萌发期在干旱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期子叶和胚根的Gh NAC1的表达受油菜素内酯抑制,Gh NAC2和Gh NAC3受低浓度油菜素内酯的表达诱导,油菜素内酯能够影响Gh NAC的表达响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
芸薹素内酯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芸薹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适宜浓度芸薹素内酯浸种和茎叶喷施处理,可以促进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0 01~5 0mg/L浓度范围内,芸薹素内酯浸种均能促进大豆萌发;但浓度高于0 5mg/L容易造成下胚轴开裂。苗期0 1mg/L茎叶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大豆鲜重、根鲜重和干物质的积累,豆苗生长粗壮。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在油菜上的应用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用于油菜浸种发芽,苗床喷施,越冬前大田喷施对油菜生产发育的调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HET对油菜种子的萌发育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同一浓度的HET,浸种时间越长,抑制作用也越强。用HET浸泡处理的种子,其幼苗胚茎的伸长明显受抑,且对后期株型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试验结果是5mg/kg浸种2h较好。苗床3叶期和越冬前喷施,对培育壮苗和后期株型调控也有一定效果,以50  相似文献   

9.
纪秀娥 《农家顾问》2014,(12):27-27
以周麦18、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水培法,探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浸种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且以0.015毫克每升的浓度处理效果最好;高浓度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减弱,并呈现抑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和最适应用时期和浓度,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设置起身期、起身期+孕穗期、孕穗期3个喷施时期为主区,0~0.15mg/L 4个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浓度(每次喷施量673.8kg/hm2)为副区的裂区试验,测定了开花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SPAD值,以及成熟期植株和籽粒干物质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Pn、Gs、Ci、Tr和叶绿素SPAD值从开花期开始均逐渐提高,叶绿素SPAD值开花后10d达到最高值,Pn等4项光合参数在开花后15d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比较,起身期1次喷施、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的,4种浓度之间光合参数、叶绿素SPAD值在各测定日期基本上都是0.1mg/L0.05mg/L0.15mg/L对照,且0.1mg/L与其他浓度的差异显著;孕穗期喷施的则是0.05mg/L0.1mg/L0.15mg/L对照,且0.05mg/L与其他浓度的差异显著。各测定日期的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以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的最高。处理之间光合作用参数的差异,比处理之间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更大。各处理之间总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量的差异,与光合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一致。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浓度对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喷施时期的影响,对总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对籽粒干物质量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应用表油菜素内酯调控小麦光合性能和物质生产,以起身期+孕穗期2次各喷施0.1 mg/L水溶液670kg/hm2左右为宜。如喷施1次,起身期以0.1mg/L、孕穗期以0.05mg/L为宜。  相似文献   

11.
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油菜素内酯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通过测定丙二醛、脯氨酸、相对电导率3个生理指标,筛选出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最佳浓度,并利用此浓度探讨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40℃)的最佳浓度为0.50mg/L;其诱导番茄幼苗耐热性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喷施处理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能够维持番茄幼苗有较高的SOD、POD、APX活性,有效降低活性氧(O2^-·和H2O2)的产生和积累,减少膜脂过氧化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番茄幼苗的抗高温能力;在提高番茄幼苗耐热性作用中,CAT活性是高温胁迫响应的原因之一,但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能力可能与CAT的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和华南8号(SC8)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下叶片分别喷施清水,40、60、100mg/L的水杨酸(SA),0.1、0.2、0.5mg/L的油菜素内酯(BR)对木薯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木薯苗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木薯苗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喷施SA或BR能显著促进木薯苗的生长,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和质膜伤害程度,并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浓度处理中.以喷施100mg/LSA或0.2mg/LBR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了芸苔素内酯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方式和不同浓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延缓种谷胚乳消耗速度而推迟秧苗断乳时间,提高了胚乳利用率;促进出叶、出根、提高秧苗干物质量和壮秧指数。芸苔素内酯苗前浸种处理和基施处理比对照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2%~3%。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苗前期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显然优于促进地上部效果,浸种浓度0.15~0.20 mg/L为宜。芸苔素内酯喷施处理,播种8 d之后表现了明显的促进秧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效果,喷施浓度0.10 mg/L和0.15 mg/L效果较好。芸苔素内酯基施浓度0.40 mg/L,在播种8d内有明显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较高浓度的基施对地上部组织的细胞伸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芸苔素内酯处理,有利促进秧苗根冠生长,播前芸苔素内酯浓度0.15 mg/L溶液浸种、出苗后浓度0.10 mg/L进行喷施为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未来毛竹种植栽培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方法  以毛竹实生苗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设置6种不同质量浓度油菜素内酯溶液处理[0(对照)、0.050 0、0.010 0、0.005 0、0.001 0、0.000 5 mg·L?1],比较处理间毛竹实生苗生长性状、光合色素、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系统等的差异。  结果  从整体上看,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在不同程度上对毛竹实生苗生长发育,对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光合能力起到提升作用。相较于对照,当油菜素内酯质量浓度为0.005 0 和0.001 0 mg·L?1时,毛竹实生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6.7%和6.1%,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14.6%和13.7%,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8.2%和14.6%,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1.5%和31.2%,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7.3%和16.9%;而质量浓度为0.050 0、0.010 0及0.000 5 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与0.005 0和0.001 0 mg·L?1质量浓度处理相比,对毛竹实生苗抗氧化性能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结论  油菜素内酯能提高毛竹实生苗光合能力,增强抗逆境能力,从而促进其营养生长,且当质量浓度在0.005 0~0.001 0 mg·L?1时效果最好。表5参42  相似文献   

15.
油菜素内酯对大棚温室草莓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莓品种哈达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后对草莓相关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处理增强了草莓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和光合参数的水平,草莓的平均单果重和内在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处理均对草莓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其中以3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1促进生长 在甜瓜幼苗的第1,2和3片真叶期分别喷施0.1mg/L油菜素内酯,可使叶色浓绿,叶片增厚,生长健壮,幼苗移栽后伸蔓期提前2d;使主蔓长与单株总叶面积都明显增加;使开花提早,结瓜率提高9%,单瓜重增加15%,最终增产24.1%。  相似文献   

17.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麦18、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水培法,探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浸种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且以浓度0.015mg/L的处理效果最好;高浓度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玉米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减弱,并呈现抑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物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秦岭高山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高山杜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与不同浓度赤霉素进行的处理作比较,来探讨两种不同的激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水对照组(CK)相比,0.05mg/L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23.80%、41.1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在200-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中,萌发率和根系活力也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在3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4.21%、28.78%、23.24%、39.09%。通过对比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相较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对有效提高高山杜鹃种子萌发作用更为显著,在200-400 mg/L范围内促进种子萌发,油菜素内脂在0.05~0.1 mg/L范围内起促进作用,两种激素超过适当浓度范围会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多效唑与CaCl2溶液混合喷施处于针叶期生长的高羊茅,研究其对高羊茅幼苗生长以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混合处理均显著的抑制了高羊茅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使叶片变宽,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幼苗抗旱能力增强。其中以浓度200mg/L的多效唑与浓度0.1%的CaCl2混合剂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芸苔素内酯对油茶光合作用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茶产量和改善茶油品质,以湘林系列高产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0.04,0.06,0.08,0.10 mg/L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对油茶光合作用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苔素内酯初期,处理组均可提高油茶光合速率,以喷施浓度为0.04 mg/L效果最佳,正午时光合速率值最大,相比于对照提高52.63%,同时,在此浓度处理下,可显著提高各类叶绿素含量,相比于对照各类叶绿素均提高30%以上;处理组可显著影响油茶种仁的出油率,在喷施初期和喷施1个月后,以喷施浓度为0.08 mg/L效果最好,种仁出油率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5.19%和54.82%;喷施芸苔素内酯可以显著影响茶油的脂肪酸组分,在喷施初期和喷施1个月后,以喷施浓度为0.08 mg/L效果最佳,油酸含量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4.74%和7.04%;处理组对油茶的最终产量均有所提高,在0.08 mg/L芸苔素内酯的处理下,油茶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建议在油脂转化期喷施0.08 mg/L的芸苔素内酯,以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