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科学施用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由于杀菌剂的长期使用, 病菌抗药性问题逐渐加重, 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杀菌剂抗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并开发出了病菌抗药基因型快速检测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ZD)、肌球蛋白合成抑制剂、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QoI类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的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机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杀菌剂抗性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 对抗药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当今,农药工业向市场投放的杀菌剂混剂品种众多.混配的主要目标是:兼治多种病害,扩大杀菌谱,同时还能延迟抗性的发展,起到协同增效、降低成本和负交互抗药的作用,但最近上市的大量杀菌剂混剂主要是针对具有抗药风险的杀菌剂,延缓其抗药的发展,许多现代内吸杀菌剂的混剂多属此类。混配的伴药多是低抗药风险的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杀菌剂之间的混配,要求无交互抗药关系的两药以相互减少选择压来延缓抗药性。利用药剂间负交互抗药关系的混配和药剂间协同增效来提高防效和降低成本,也是混配药剂的重要方面.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是最近发展很突出的一类高效内吸杀菌剂,对其应用技术给以专门的讨论,这对我国内吸杀菌剂的混配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人工获得的抗甲基立枯磷菌株的抗药水平、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致病力、对其它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以及对菌核的观察和用药条件等方面分析,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风险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抗药性。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较强、抗药性风险大; 小麦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抗药菌株抗药性较弱、风险小。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具有高水平正交互抗性; 抗甲基立枯磷的小麦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和扑海因有中等程度正交互抗性; 这两种真菌的抗药菌株对五氯硝基苯的正交互抗性弱, 对烯唑醇和异稻瘟净没有交互抗性。甲基立枯磷与二甲酰亚氨类和芳烃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北京平谷区3个桃园的125株桃褐腐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异菌脲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发现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1.0×10-5~0.2μg/mL,戊唑醇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006~0.022μg/mL之间。异菌脲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15~0.55μg/mL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桃褐腐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都比较敏感,未产生明显的抗药群体。建立了褐腐病菌对异菌脲抗药性的敏感基线。而且,数据分析表明: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异菌脲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葡萄白腐病菌对福美双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到27株葡萄白腐病菌株。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福美双的抗药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采集的葡萄白腐病菌抗药性存在着差异,出现高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74.07%。在离体条件下,抗药性菌株表现出较高的抗药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鲜重与病菌抗药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产孢量与抗药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霜脲锰锌(克抗灵)防治抗药的霜霉病刘国镕(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071000)我国现用的防治霜霉病、疫霉病的三种高效内吸杀菌剂甲霜灵、唑烷酮和乙磷铝已经普遍高度抗药。经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监测,黄瓜霜霉病菌在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对以上3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依次...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活体寄主法和离体含药平板法 ,测定了 1999年安徽省滁州市田间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在水稻活体上存在噻枯唑抗药突变体 ,其比例为67.65%,比1997、1998年有较大程度升高 ,但是离体含药平板上未能监测到抗药突变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菌丝生长法、ISSR分子标记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探讨了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到2.1~9.4倍。筛选获得的10条ISSR引物对55个菌株共检测出1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高达93.46%。在敏感型、中间型和抗药型群体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77.12%、69.93%和81.70%,在抗药型群体中,等位基因观测值、等位基因有效值、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高于敏感型群体,表明玉米小斑病菌抗药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抗药性水平和地理来源均有较高的相关性。致病性测定表明,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对11个鲜食玉米品种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但是,在9个玉米品种上,敏感型群体中强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明显低于抗药型群体。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田间抗药性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苹果轮纹病 ( Macrophoma kawatsukai)是苹果产区重要病害之一[1 ] 。富士、金冠、元帅等品种历年发病较重 ,果实在采收期前后往往大量腐烂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药剂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内吸性杀菌剂 ,但是又具有高抗药风险性 ,病菌极易产生抗性使其失去防效。近期调查表明 ,河北保定郊区一些果园的轮纹病对该类药剂似有抗药性的迹象。但尚未见有关苹果轮纹病菌抗药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有效而简洁的测定苹果轮纹菌抗药性的方法 ,初步确定轮纹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 ,为进一步查清苹果轮纹病菌的抗…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抗药基因位于细胞质遗传因子或细胞核染色体基因上,细菌对许多药剂如铜制剂、链霉素等的抗药性和真菌对少数药剂如甲氧丙烯酸酯类药剂的抗性属于前一种情况,而真菌对大多数药剂的抗性则属于后一种情况。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又可分为主效基因(major-gene)抗性和微效多基因(poly-gene)抗性,分别使病菌对药剂的抗性表现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春日霉素、羧基酰胺类药剂、苯酰胺类药剂、芳烃类药剂、二甲酰亚胺类药剂等的抗性通常为主效基因控制;使病菌表现微效多基因抗性的杀菌剂主要有多果定、羟基嘧啶类药剂、甾醇合成抑制剂(SBIs)等  相似文献   

12.
黄瓜靶斑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4种常见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棒孢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中腐霉利、异菌脲对棒孢病菌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4.69%和84.42%;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丙森锌和代森锰锌抑菌率次之,分别为68.14%、66.37%和64.96%;咪唑类杀菌剂中咪鲜胺对棒孢病菌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为61.07%;三唑类与嘧啶类杀菌剂抑菌率一般,抑菌率大部分在50%左右,防治卵菌纲药剂氰霜唑和双炔酰菌胺抑菌率最低,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植物保护》1980,6(1):27-30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与内吸杀菌剂的广泛使用,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病菌的抗药性可以分为自然抗药性与获得抗药性。所谓自然抗药性就是指病菌原有对药剂的抵抗能力。因此病菌的种类不同,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差异。例如镰孢菌虽  相似文献   

14.
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体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了10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等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的链格孢属病菌对同一药荆的敏感性相近;咪鲜胺、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腐霉利等5种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在0.01~1.28μg/mL之间;百菌清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其次是醚菌酯和嘧菌酯。  相似文献   

15.
黄大昉 《植物保护》1981,7(6):16-17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类内吸杀菌剂的广泛应用,病菌抗药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抗药性的发生 内吸杀菌剂一般具有效力高、残效期长、选择性强、施药方法多样等优点,是杀菌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继苯并眯唑类(如苯来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丁烯酰胺  相似文献   

16.
9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内比较测定了己唑醇等9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戊唑醇、腈菌唑、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依次下降,EC50值均在1μg/mL以下,EC90值均低于10μg/mL;上述药剂与异菌脲的毒力相当,高于多氧霉素。苹果轮纹病菌对供试5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略低于斑点落叶病菌,其中仍以己唑醇毒力最高,其次是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与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水平相当,表明上述药剂对轮纹病有兼治作用,而多氧霉素对该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2种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醚菌酯敏感性均较低,而硫酸铜的抑菌毒力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2002年采自北京、江苏、山东、山西、河北、新疆和四川7省市部分麦区的109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对三唑酮和苯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敏感性EC50平均值是63.70 μg/mL,平均抗性水平为30.48倍,最高抗性水平达142.97倍。其中江苏、山东、四川三地的菌株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河北、北京、山西和新疆。同时测得病菌群体对苯氧菌酯的敏感基线EC50值为85.82μg/mL,且白粉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氧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之间无交互抗性。该结果可为这两类杀菌剂在生产上的合理应用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离体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了10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梨黑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等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的链格孢属病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相近;咪鲜胺、啶菌恶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腐霉利等5种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在0.01~1.28 μg/mL之间;百菌清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其次是醚菌酯和嘧菌酯。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牡丹红斑病的杀菌剂,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嘧菌酯对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以嘧菌酯最强,1μg/mL浓度处理其孢子萌发率低于10%,5μg/mL处理孢子完全不能萌发;3种杀菌剂均可显著抑制病菌芽管的伸长生长,1μg/mL处理下孢子萌发24 h后芽管长度均不足10μm,5μg/mL处理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达到90%;3种杀菌剂可使分生孢子及芽管发生畸形,多菌灵的致畸作用最强,0.1μg/mL处理即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而戊唑醇致畸作用较弱;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数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05μg/mL浓度下即完全不产孢,但多菌灵在0.05μg/mL浓度下则促进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及产孢量增加。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但在流行期应尽量使用嘧菌酯和戊唑醇,以减少病菌再侵染数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是由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Ckhu)Clinton 系统.侵染的病害.它的侵染期很长,自种子萌芽至幼苗长到7张叶片,均能发病,因此用常规杀菌剂拌种保护无效.我国自1979年之后,曾大力筛选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萎锈灵、拌种灵、禾穗胺及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在80年代初确认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效果较好,是当时防治此病有效的措施,并于1983年建议在生产中推广每百公斤玉米拌粉锈宁有效成份80克的措施.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使用证明,粉锈宁拌种的效果在重病田较差;随年度、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