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到2011年,基于热量计算的粮食自给率为44.5%。本文简要回顾了韩国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韩国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粮食进口管理、粮食储备和海外农业投资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韩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给中国以一定的启示:保障主要口粮供给须先确保产业安全,在WTO规则下适时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引导弱质农民出租土地或退出农业,海外农业投资需要国家的多项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给,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和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对比研究,提出完善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建议: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粮食最低收购价及粮食存储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协调和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首要目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意在评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基于199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均显著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政策能够促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粮食主产区政策在北方粮食主产区更显著;粮食单产分位点越高,粮食主产区政策的效果越弱。3)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路径。4)非粮食主产区的“非粮化”问题会抵消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部分效果。据此,建议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完善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鼓励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非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5.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粮食产业化经营动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就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与政策取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粮食生产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石,始终是山西省种植业生产的根本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7.
杨振  韩磊 《世界农业》2020,(7):25-31
当前,制约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转向结构、从数量转向质量,粮食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其支持政策体系也需要顺势转型。美国粮食支持政策转型的制度路径表现出更加注重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加突出支持政策的市场化导向、更加注重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需要兼顾农户土地发展权利进行政策设计,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以降低制度成本为高质量供给形成激励,以耕地保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张倩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104-106
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旦粮食主产区生产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如果国家政策不能突出保护主产区、支持主产区,让主产区生产粮食的农户获得较高的利润,农户就会放弃种植粮食,粮食种植面积就会随之而调减.因此,国家粮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粮食主产区.本文旨在对现行的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国家还将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将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前两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确实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使种粮农民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党和国家的粮食政策。各项粮食政策对粮食发展很重要,其综合作用更重要。本文拟对我国解放以来的若干重大粮食政策作较全面的纵向分类分析和综合的横向系统研究,以期总经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从政策方面提出长远设想和近期对策,促进我国粮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贵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33-334,338
当前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尚未法律化,因而从法律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将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完善这一政策的发展需求。主要从原则、内容、途径和模式方面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法律化进行探讨,并就这几个方面的法律化提出建议,以期为这一政策的法律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退耕还林政策在执行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结合从"统治"到"治理"转变的大背景,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根本途径在于引入现代治理理念,实现多方参与和利益平衡,尤其解决提高农民收入使其脱离贫困陷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89-16591,1659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结构重组,中农贫农成为主要的阶级。在这一结构性变动中,减租减息政策、公粮政策和发展生产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减租减息使地主经济受损,出卖土地;公粮政策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经济进一步收缩;发展生产政策中地主富农不敢发展,而农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利益,买入土地,增收致富。随着地主富农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其政治地位普遍下降,他们能留在统一战线内部,是抗战时局的发展、根据地形势及他们身边生活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不单纯是减租减息政策本身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良种补贴政策的重要意义,河南省良种补贴面积、资金、范围及方式的变化情况,以及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变化,认为良种补贴政策大大促进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储备及战略安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可以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而有效地增加粮食生产、农民收入。为研究黑龙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面板数据,借助Eviews 7.0计量软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黑龙江省农户购机投入、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而带动了全省农机总动力的提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刺激了农业生产消费。  相似文献   

17.
依据安徽省种粮大户的抽样调查资料, 对种粮大户的状况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认为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扶持种粮大户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通过科技扶持、项目带动改善种粮大户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8.
粮食危机爆发后,面对三轮粮食价格飙升,主要粮食进口国以及粮食出口国都调整了贸易政策,都是加强以"奖入限出"和市场隔离为特征的贸易保护,通过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削减消费税、增加食品补贴、实行价格限制等措施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抑制国内粮价上涨。但是在粮食危机的反思中,这种保护趋于理性和克制。国际粮食市场的保护主义回归主要根源在于短期政策的有效性,外部成本较低以及国家主权的超越性。在进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规避粮食安全风险,我国须发展国内生产,完善价格预警系统,分散进口来源地,加强双边及区域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运用多边贸易规则争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粮食供求、人口状况、耕地面积和政策调节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湖北省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对湖北省进行的初始预测表明,未来省内能够完全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家庭经营面积也不断扩大,逐步实现规模经营;2)人口政策的开放短期内对湖北省粮食安全不会产生威胁。提高耕地安全基线,加大单位面积耕地资金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都能够对粮食产量进行一定调节;3)上调耕地安全基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调节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但这种形式的调节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农村人口总量增加,会减慢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