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地区,系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南方一些高海拔地区发生较重。在严重年份,一般情况下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50%以上。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田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症状:本病以侵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大、小斑病是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等地的玉米主要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等,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一、症状:1、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  相似文献   

5.
1主要病害1.1玉米大斑病1.1.1病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在秦巴山区各市县普遍发生,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成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相似文献   

6.
<正>一、主要病害1、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  相似文献   

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是2012在阜新地区发生的一种仅次于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玉米叶部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一、发病原因 在阜蒙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是永胜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永胜县每年种植玉米面积14.58万亩,一般年份减产10%,病重年份减产50%。1症状在永胜县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片染病后,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沿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病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气候潮湿时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的病虫害种类是十分复杂的,各地区的病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病虫的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1.玉米的病害1.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发病初期,叶片染病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  相似文献   

10.
周群 《现代农业》2014,(5):42-42
<正>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我国分布很广。一、发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大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叶片初呈水渍状青灰色小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成中央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为暗褐色的棱形斑。抗病品种只发生淡黄色小点或黄白色病斑,感病品种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连片,导致叶片桔黄坏死。潮湿时病斑上还可产生大量的黑色霉层,严重时在叶鞘、苞叶、雌花柱头和雄花颖苞上也能产生黑色霉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耕地面积56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44万亩,是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占播种面积79%以上。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是影响本地区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发病初期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自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减产一般可达15%-20%。严重时可减产40-50%。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1.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  相似文献   

13.
一、常见病害由于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应用,玉米大、小斑病及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粗缩病迅速流行,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条斑病、斑病、枯叶病。玉米大斑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生严重年份能减产30%~50%。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受害最为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发生较重。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叶上病斑较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引起叶片早枯。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一般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可达50%左右。一、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小的1—3  相似文献   

18.
朱丹  管丽娜 《新农业》2011,(10):18-18
辽西地区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其中各种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可造成减产5%~30%;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主要危害果穗,发生严重损失50%~80%。如能在各种病害的发病初期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就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