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誉满全球的金花茶,国色天香,风姿绰约,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无与 伦比的保健价值。因而有“植物界的大熊猫”、 “花中皇后”的美誉,被列为国家一 级、世界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广西合浦佳永金花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傅镜远总经理, 1979年率先运用人工无性繁殖技术培育金花茶获得成功,填补了世界园艺界一项空白。 该公司还创造了金花茶种植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无  相似文献   

2.
为您服务     
誉满全球的金花茶,国色天香,风姿绰约,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无与伦比的保健价值。因而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花中皇后”的美誉,被列为国家一级、世界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广西合浦佳永金花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傅镜远总经理,1979年率先运用人工无性繁殖技术培育金花茶获得成功,填补了世界园艺界一项空白。该公司还创造了金花茶种植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无  相似文献   

3.
陈剑 《乡村科技》2019,(12):100-101
金花茶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性植物,还可以当作饮茶材料和用作保健药材。为了提高金花茶的种植产量,改进金花茶的种植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介绍金花茶的植物特性和生长条件,详细总结金花茶林下种植技术要点,希望可以提高金花茶的产量,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为环境美化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和植物界的"大熊猫",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综述了金花茶种苗繁育包括种子、扦插、嫁接、高空压条、组织培养等育苗技术研究以及种植环境、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研究进展,为金花茶栽培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金花茶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并从林地选择及平整场地,种植后管理等方面介绍金花茶林下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品质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中药材品质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 截止11月底,我校87年已有十二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园林系陈俊愉等与广西、湖南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的“金花茶基因库建立和繁殖技术研究”,搜集了金花茶种子资源二十一个种和变种,为观察和掌握金花茶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改善栽培技术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地。 森工系顾正平等与北京大东流苗圃合作研制的“4YS一80型悬挂式树木移植机”,采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野菊的种植模式研究,为野菊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种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野菊的3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生态优势、技术关键点、核心机理、效益评价因素,确定野菊-柑橘间套作生态种植技术为最佳生态种植模式。建议推广野菊-柑橘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产量、品质下降。掌握其生态习性,进行科学种植,才能解决黄芩高效生态栽培的问题。笔者结合黄芩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施肥、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对黄芩种植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冀北地区黄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推动了冀北地区黄芩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生产存在的熟制单一、生态脆弱、农田周期性返盐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盐碱地“分类施策、用养结合”的管理策略和作物生态高效生产技术。轻度盐碱地以发展粮油作物为主,坚持“种轮防返”策略,利用粮油作物与耐盐作物周期性轮作、粮油作物宽幅间作轮作,防止返盐,保持地力;中度盐碱地坚持“用养结合”策略,合理布局棉花、高粱、油葵、饲草、绿肥等耐盐作物,科学配置一熟、两熟及单作、间作、轮作等种植模式,采用轻简化机械化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实现用养结合;重度盐碱地立足“生态保护”,发展碱蓬、柽柳等盐生植物复合种植模式,覆盖地表、抑制返盐、保护生态。通过分类施策、用养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引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花茶具有较高的保健效用和药用价值。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导致金花茶种苗缺口不断变大,繁殖技术的瓶颈也日渐突显。本文对金花茶一叶一芽扦插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金花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藏红花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冬季空闲地块种植藏红花球茎,是一种"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将其茬口安排及效益、水稻栽培技术、藏红花大田栽培技术及室内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是依托生态学原理进行食物链对接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茶叶经营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茶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茶区生态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促进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1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技术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是指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其常见的茶叶种植技术为:其一,茶-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秋大豆—青菜连作模式作为一种粮经结合模式,通过产地的选择、优质品种的试验以及无公害技术的配套,更好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模式的生态高效。本文介绍了该模式的种植环境及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春玉米、秋大豆、青菜的种植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余俊  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2-2814
在广泛查阅城市河道修复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技术3种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结合苏州阳澄湖支流北河泾的设计及工程实践,全面剖析了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希望由此找出适应于城市经济开发中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将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将沼气池、猪圈、温室、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秸秆粪便为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温室种养模式.它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较多,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循环较快的能源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内蒙古草原牧区的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并实践了集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适宜草原牧区推广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草原六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内蒙古草原牧区的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并实践了集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适宜草原牧区推广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草原六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丽江市建设生态产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在调研全市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生态林果及小杂粮(豆)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全市林果间套种小杂粮(豆)的模式及种植技术,以期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神东分公司采煤沉陷造成当地自然环境千疮百孔、生态系统难以维系、社会经济严重失衡等被动局面。在沉陷盆地中度影响区3年来种植沙棘的初步实践表明,种植沙棘,恢复植被,治理采煤沉陷区,可以发挥很好的生态经济功能,效果十分理想。建议中度影响区宜采用以沙棘为主的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措施;严重影响区宜在土地整治后,采用以种植沙棘等灌木为主的人工造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