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的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常见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加强对土壤的盐渍化遥感调查和监测有利于盐渍土壤的改良和利用。高光谱波段众多、光谱信息丰富,在识别和定量演算盐渍土壤盐分含量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为了推进高光谱遥感数据在土壤盐渍化监测中的应用,本文以焉耆盆地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实地测点,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测量研究区域内不同盐渍程度的土壤光谱,分析土壤光谱曲线与土壤盐渍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今后的高光谱遥感的盐渍化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绿洲区域土壤盐渍化主要参数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土壤盐渍化主要参数的空间异质性,反映绿洲不同程度盐渍化的空间分布.借助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与野外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以渭库绿洲为例,分析土壤三个剖面层(0-10cm,10-30cm,30-50cm)盐渍化主要参数(电导率、含水量、含盐量、pH)的空间异质性.对研究区域各层土壤盐渍化的监测采样控制在95%置信水平、15%相对误差的可接受范围.研究表明:土壤盐分表聚强烈,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盐渍化空间格局.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绿洲的生态安全,因此了解盐渍化空间分布,有利于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诊断,对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灌溉利用,防治和改良土壤盐渍化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灌区盐渍化土壤制图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质地、质地层次组合和总盐含量为指标,进行千旱区盐渍化土壤分类.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土壤技术,对研究区盐渍化土壤进行制图研究,定量评价土壤质地和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轻盐化(36g/kg)为主,面积为1 535.7 kM2(64.7% );3种类型盐渍化土壤(全a轻盐化土、表a轻盐化土壤和腰黏轻盐化土壤)的总面积为1517.4 kM2(63.9%),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盐渍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制作完成的盐渍化数字土壤图为研究区盐溃化土壤的改良及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土壤盐分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分的准确监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气候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使土壤盐渍化问题逐渐显现.文中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采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对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构建反演模型,探讨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MSAVI-SI特征空间的玛纳斯河流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灌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绿洲之一,其发展受土壤盐渍化制约,土壤盐渍化信息获取成为首要问题。以Landsat-OLI卫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MSAVI-SI特征空间概念,进而构建了盐渍化遥感信息提取指数模型(MSI)。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盐渍化类型MSI平均值差异特征明显,其差值在0.35~0.43,因此,MSI指数可以作为盐渍化信息快速提取的指标。2灌区土壤受盐渍化侵扰严重,尤其从下游农业生产区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过渡的生态脆弱区,受地下水影响明显的中段,土壤盐渍化仍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和管理,以及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快速监测区域土壤盐渍化信息,对于盐渍化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entinel-2A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区,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通过建立光谱指数特征与地面实测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土壤含盐量估算。结果表明:GEE能够为土壤含盐量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以Sentinel-2A为数据源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R2=0.789,RMSE=1.487),优于Landsat8 OLI,可用于土壤含盐量高分辨率遥感估算,能够为大尺度土壤含盐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民勤绿洲灌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土壤盐渍化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是区域盐渍化防治与治理的重要依据。文中以民勤灌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为基础,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该区土壤全盐及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总体上偏碱性,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为主,Cl~-和HCO_3~-离子呈中等变异性,而全盐和K~+、Na~+、Ca~(2+)、Mg~(2+)、SO_4~(2-)离子则呈强变异性。全盐和各盐分离子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为4.62-11.13km,表明全盐及各离子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Ca~(2+)、Mg~(2+)、SO_4~(2-)和Cl~-离子与全盐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低值区集中在灌区西南部和北部中心地区,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北部偏东和偏西的一些区域。  相似文献   

8.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以1973年MSS、1990年TM、2010年ETM+影像和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面积与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盐渍化动态度模型对近40a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3年土壤盐渍化面积为1293.14km2,2010年为659.68km2,减少633.46km2;其中重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50.69km2,中度盐渍化面积减少370.56km2,轻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12.21km2,均呈现下降趋势。2)1973~2010年,重度、中度、轻度土壤盐渍化向绿洲边缘移动;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化地之间相互转化,荒地是三类盐渍化地转入面积的主要部分。3)大陆荒漠性气候、成土母质富含硫酸盐和氯化物、低洼的地形、地下水位浅等自然因素是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内因;大规模的绿洲土地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模式等人类经济活动是其发生演变的外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0年、2001年、2007年3期TM和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土壤盐渍化现状信息,对艾比湖地区近20年来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时间动态变化、转移矩阵、空间动态监测、盐渍化驱动力因素分析等综合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盐渍地总面积整体上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0.
开都河下游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都河下游灌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考察与样品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绿洲土壤盐渍化各特征值空间分布规律,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该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的平均值大干8.0,属于微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0~10 cm土层中的含盐量最大,平均值达到2.83%;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