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 m2秧田喷l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  相似文献   

2.
亲本秧苗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主要探讨了多效唑对分蘖数、叶龄、株高、茎基宽等秧苗素质,以及播始历期、每丛穗期、颖花数、叶长、包颈长度、包粒数、柱头外露率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本在一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喷15%多效唑50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开花期对母本喷施多效唑能增加有效穗,对发育鞍快的亲本喷施多效唑能抑制发育过程,有利于保持父母本最佳授粉态势,提高异交结实率,从而达到增加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机插稻秧田喷施多效唑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10,27(1):39-39,110
通过机插秧秧苗期喷施多效唑试验,分析了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栽插成活率、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秧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明显缩短栽后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早发;成穗数及成穗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株高及各节长度、出叶速度及生育进程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最高用量以3 000 g/hm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多效唑促进水稻秧苗分蘖的作用机理。试验分四个处理:(1)多效唑浸种,自然光照:(2)多效唑浸种,遮光处理;(3)清水浸种,自然光照;(4)清水浸种,遮光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效唑浸种秧苗,三叶一心期有20%植株出现分蘖,清水浸种尚无分蘖。 (2)在遮光条件下(2500lx),处理与对照秧苗三叶一心期均无分蘖出现。 (3)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处理秧苗体内的内源激素与对照相比,CTK含量高、CTK/IAA的比例大;遮光条件下,处理与对照秧苗体内的CTK和CTK/IAA的比例均大大下降。 (4)四种处理秧苗叶片、叶鞘各种醣、氮化物含量无很大差别。 (5)本试验结果表明,CTK的一定含量和一定的CTK/IAA的比例,是水稻幼苗产生分蘖的内因,外因多效唑和强光照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促进水稻分蘖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喷施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采用800、600、400倍液三种浓度,以清水为对照,在水稻1.5叶期、本田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三次喷施。试验结果表明:800、600倍液浓度的多效唑可以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和质量。其中以600倍液浓度的多效唑效果最佳;对秧苗株高、总根数、百株茎叶干重及分蘖作用明显,并能提高成穗率、千粒重,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是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杀菌剂。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解决水稻苗期易倒伏、苗不壮、分蘖不足等问题,不仅可以培育出矮化健壮的秧苗,而且水稻秧苗插植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提高。实践表明,水稻苗期喷施多效唑是一个简便、易行、有效的增产途径。其具体方法是:在水稻-心-叶期,每亩用200微克/毫升的15%多效唑,均匀喷洒水稻秧苗,可收到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不同类型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能使秧苗苗高降低、分蘖增加、总根减少、白根增加、茎基宽变宽,秧苗素质提高;能实现壮秧高产。增产原因是增穗增粒。平均有效穗增加14.6%-21.23%、穗粒数增加3.96%-5.55%,增产21.23%-28.87%。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常规稻6—38和杂交稻威优64等六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培育二晚壮秧和生理基础与增产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晚秧苗在一叶一心期,每亩喷300PPM 浓度的多效唑100公斤药液,能有效地对二晚秧苗起到控长、促蘖、培育壮秧的作用。处理后秧苗的高度比对照降低1/3~1/4,分蘖数增加80~120%,叶片表现短、宽、厚,苗体矮壮。这种壮秧移栽本田后无败苗现象,没有明显返青期,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多、有效穗增加。多效唑对于秧苗的生理效应表现为;增加秧苗的发根力,具有发达的根系,吸氮能力增强,苗体含氮量和叶绿系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处理后的秧苗,碳——氮代谢均旺,而且这种生理效应一直维持到抽穗期,有利于营养体生长和籽粒灌浆结实。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后水稻能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施肥和喷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喷施多效唑则有利于降低株高,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叶龄,其中单施化肥对秧苗提高株高效果最好,施肥并在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增加秧苗叶龄效果最好,而不施肥且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抑制株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多效唑3种喷施时期A1(1叶1心期喷施)、A2(2叶1心期喷施)、A3(1叶1心期与2叶1心期喷施)和4种播种量处理B1(75 g/盘)、B2(90g/盘)、B3(105g/盘)、B4(120g/盘)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苗率、每穴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质量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秧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以B3各处理的酶活性较高;较低播种量处理(B1与B2)分蘖速度较快,最终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多;播种量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两者皆以B3处理最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影响显著,播种量处理间以B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高,多效唑喷施时期处理间以A2处理产量较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可见,湘南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以105g/盘为佳,多效唑以1叶1心期喷施为宜;适宜的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对早稻秧苗矮化、促蘖及抗低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对早稻秧苗在常温下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效应。在常温条件下,多效唑具有延缓早稻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提高叶片含氮量和叶鞘淀粉含量,提高叶片组织电阻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方面的生理效应;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够减小秧苗叶片细胞膜透性,维持叶片组织电阻以及延缓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度的下降趋势,提高脯氨酸含量,减轻回暖后秧苗的外部伤害程度。本文还对多效唑矮化、促蘖及抗低温的作用机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连续3年晚季在本所试验田进行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在塑料软盘育秧上应用效果研究,取得理想效果.主要表现在:控制秧苗生长高度,增强秧龄弹性,缓解早稻与晚稻的季节矛盾;促进秧苗分蘖,提高秧苗分蘖率,培育带蘖壮秧,节省大田用种量;防止抛栽后大田出现倒苗、败苗、死苗现象;有利于大田秧苗返青,早分蘖,成穗多,增穗、大穗.多效唑配方简单,操作方便,花工少,成本低,群众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施用多效唑增产效果显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效唑(MET)是八十年代初国内合成的新型高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增强抗逆性,缓解秧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根系生长,侧芽(分蘖)滋生和早生快发等生物学效应。这项化学控制技术于1988年引入我市,在水稻秧田和直播田,分别进行多效唑的苗床喷洒、浸种的六处试验,均表现出矮化秧苗,叶片宽短、叶厚浓绿、低位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早熟增产等效果。采用多效唑处理的秧苗,株高降低8—9.5厘米,控高率25%左右,每株增加分蘖1—1.6个,根增长8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蘖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秧田期单位面积秧苗数与秧龄对秧田分蘖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扁蒲秧,带蘖秧,多蘖秧,超多蘖秧和特多蘖秧的带蘖内涵,并指出“稀播或稀寄喷多效唑,长秧龄,提高秧田整地质量,提高秧田期的管理水平”是育成“特多蘖”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对晚稻浸种和喷苗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烯效唑浸泡晚稻种和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有利于培育壮秧,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产量,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30~40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对多效唑在小麦中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主事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高含油油菜秦优19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促使秧苗根系增多,降低苗高,防止高脚苗;越冬期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促进壮苗,使根颈增粗,提高抗冻性能;蕾薹期使用多效唑可降低分枝节位,增加角果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种作物具有控制纵向生产、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在杂交中稻幼苗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100kg喷施,能显著地矮化苗高,增加单株分蘖数,并提早分蘖成穗,叶宽、茎宽也相应增加,从而增强秧苗素质,以作为增穗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兰 《吉林农业》2009,(11):26-27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