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发展成因及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河东麦区5地(市)8县(区)39个冬小麦条锈病病田率样本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秋、春季发病面积预测预报气象等级模型,分析了甘肃河东麦区小麦条锈病发展成因并提供精准的预测预报技术,为农业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免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该区小麦锈菌于夏季最热时段8d日滑动平均气温24~25℃以下地区越夏,或外地菌源随风漂移入侵感染以后,随秋季气温的下降和大气湿度的增加,适宜的温湿气候使小麦锈菌大量滋生蔓延,造成当地小麦条锈病迅速发展流行;入冬以后,锈菌在冬季最冷时段7d日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地区越冬,并随春季气温的回升和降水量的增加而诱发小麦锈病大面积发展蔓延并迅速侵染下游区域。统计建立的预测预报气象等级模型经回代检验,秋季准确率89%,春季准确率91%,预测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冬季病虫防控行动近日启动。农业部日前介绍,今年秋季温度偏高,致使冬前病虫发生危害时间延长,越冬基数增加,来年有大面积发生流行的可能。农业部提出,冬季重大病虫防控总体目标是西南、西北、汉水流域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小麦条锈病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来年病害流行面  相似文献   

3.
《农药市场信息》2007,(5):35-35
<正>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近日称,除嘉陵江流域及川东部分地方外,四川盆地其余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1℃左右,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该地区小麦条锈病已具有大面积暴发和流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冬繁区小麦条锈病发病偏早,受冬季气温偏低等因素影响,病害扩散较慢。截至2月27日,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甘肃8省(市)39市144县发生面积56.24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同比分别减少50.2%和78.0%,比2011~2016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减少4.7%和41.6%。随着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加之田间湿度大,小麦条锈病将快速繁殖和扩散,对东部麦区造成威胁。一、发生动态1.小麦纹枯病发生4389万亩,同比减少26.9%。华北、黄淮和西南麦区一般病株率0.5%~9%,轻于上年。山东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病作为清水县冬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影响着小麦的生产安全。笔者对清水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5年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分析发病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当地小麦条锈病发生的规律,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防治及药剂防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区域流行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大区流行病害,病菌夏孢子可随气流远程传播,该病的多次流行给中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选择甘肃天水、四川马尔康、陕西汉中、西安、河南郑州,根据各地1988—2000年小麦条锈病病情数据和每年3月1日-5月31日降雨量、相对湿度、最大风向、平均风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初步明确了天水的病害发生流行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证明了天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对马尔康和郑州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与汉中、西安的相关性不高。研究结果对于探明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实现对其宏观管理和超长期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麦遭遇倒春寒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在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但有的年份,冬末比较温暖.入春后.则长期阴雨或频繁地受冷空气侵袭,致使气温剧降,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春季气温回升后又遭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称为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不常出现;北方出现比较频繁.主要危害果树花芽、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所以要加强倒春寒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广,流行性强,危害严重,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麦产区曾几次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其中1990年大流行面积超过1.3亿亩,造成小麦损失18.27亿公斤,1996年发生9700多万亩,2002年发生8300多万亩,2003年发生7400多万亩。分析条锈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致病新优势小种上升,生产上主栽品种抗性丧失、大部  相似文献   

9.
漆文选 《科学种养》2010,(10):27-27
<正>小麦条锈病喜湿润凉爽气候,怕高温,对南北方小麦均可造成为害。该病的生理小种变化很快,目前由条中1号变为条中31、32号,使小麦品种极易丧失抗性,2~3年病害就会中度或偏重发生流行1次。常造成小麦籽粒秕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12月6日,该校王保通教授主持完成的"小麦条锈病菌新小种监测和抗条锈基因挖掘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在杨凌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据专家介绍,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大,流行成灾频率高,危害十分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小麦条锈病的高度变异性,病菌变异后常常造成生产上原来的抗病品种"丧失"抗性,变为感  相似文献   

11.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主要抓住三个关键时期:整地播种期,主要通过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控制地下害虫和种传、土传病害;早春麦苗返青期,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和药剂,重点控制麦田杂草、麦蜘蛛及纹枯病的危害:小麦中后期主要针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麦穗蚜、吸浆虫等,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有读者来电问:小麦普遍拔了一两节,纹枯病还没有发生,能否用药预防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预防效果怎么样?是否要在上午麦苗上有露水时施药?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可导致病株茎蘖死亡,或造成麦株养分与水分运输受阻,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及小麦群体扩大,纹枯病病情上升快,在小麦拔节前后应注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纹枯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田间发生发展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静止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在防治上一般都只重视返青上升期以后的几个时期。而对前期的防治往往不加重视,后期错过防治适期,秋季苗期防治少,春季防治迟,已成为防效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南方麦区,小麦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晚茬小麦在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出苗后病菌即侵染幼苗,形成侵染高峰,但危害不甚明显,生产上多被忽视。在下年春季小麦返青生长期,病菌逐步侵染繁殖,生产上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腥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麦、乌麦、灰穗等,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重要植物检疫对象.20世纪五、六十代小麦腥黑穗病曾在我国大面积发生,八十年代后基本绝迹.近几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缺乏有效拌种药剂等多种原因,致使该病在部分麦区有所回升,特别是气候较为阴凉的山区丘陵麦田,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则更为严重,一般麦田病株率通常达到1%~5%,严重田块病株率达40%左右,对当地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笔者根据多年来小麦腥黑穗病防治工作经验,对近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成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小麦腥黑穗病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春季是小麦迅速生长形成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但一些麦田由于冬前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原因,常常造成死苗,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小麦春季死苗的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文献中小麦春季条锈病预报基本上建立在冬春季旬月气象因子基础上的研究预测,改善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本研究利用2008—2015年河南南阳小麦条锈病周报资料的动态发病面积及动态气象因子,通过划分发病时段和计算发病速率2种方法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个发病时段预报模型拟合预测率分别为90%(发病流行始期)、95%(发病流行发展期)、94%(发病流行盛期);发病速率的动态预测模型拟合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r1(发生面积速率)70%、r2(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的速率)80%、r3(发生面积+防治面积/2的速率)90%。本研究的预测模型提升了小麦条锈病发病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突破文献中小麦春季条锈病预报基本上建立在冬春季旬月气象因子基础上的研究预测,改善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本研究利用2008—2015年河南南阳小麦条锈病周报资料的动态发病面积及动态气象因子,通过划分发病时段和计算发病速率2种方法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3个发病时段预报模型拟合预测率分别为90%(发病流行始期)、95%(发病流行发展期)、94%(发病流行盛期);发病速率的动态预测模型拟合预测准确率分别为r1(发生面积速率)70%、r2(发生面积+防治面积的速率)80%、r3(发生面积+防治面积/2的速率)90%。本研究的预测模型提升了小麦条锈病发病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小麦白粉病中期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白粉病在长江流域麦区重发频率提高,危害损失加重,严重地威胁着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1980年以来病害发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初步明确了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早春3月初的菌源基数,冬前11~12月的气温和3~4月份的降雨量为病害中期预测的主要因子,提出了病害的综合分析预测方法,并提出了预测指标,建立了病害发生程度预测式。经1994~1995年预测检验,预测结果与发  相似文献   

19.
王天明 《种子世界》2021,(9):0066-0068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识别以及监测防治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属于禾本科植物,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病害。条锈病在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也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小麦苗期受害,叶片上产生鲜黄色斑点;成株期刚发病时,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后导致小麦叶片出现干枯直至死亡。为了保证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必须加强小麦种植人员对于小麦条锈病症状的识别能力,并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治工作,降低条锈病发病流行几率。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它主要在我国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一、为害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着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期染病,叶片初期形成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