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在丹巴腮扁叶蜂成虫和幼虫期应用化学药剂、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环境等措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7%上;地面上试用生绿BT剂200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氧化乐果乳油和杀确爽1500倍液杀虫效果均为90.30%。  相似文献   

2.
对丹巴腮扁叶蜂危害的环境因子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巴腮扁叶蜂其危害和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防治丹巴腮扁叶蜂3龄幼虫效果均明显,并提出了适宜的丹巴腮扁叶蜂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危害云杉,两年一代。成虫和卵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7月达到盛期,老熟虫下树入土并土栖21个月。防治可用人工挖掘和烟剂防治、引用天敌;重害林则用新型化学药剂按叶蜂生物学特征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一种常见的也是主要的森林害虫类型之一,其发生时会对落叶松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我国森林防虫害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有效控制落叶松腮扁叶蜂的发生是重要防治措施之一。本文针对落叶松腮扁叶蜂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对如何防治腮扁叶蜂的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云杉阿扁叶蜂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严重影响沙地云杉林的健康生长。本文介绍了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幼虫期林间防治、幼虫期航空喷雾防治、天敌种类及利用、营林措施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邵登坤  李燕芬  陈静 《新农业》2022,(16):64-65
本文对宣威市楚雄腮扁叶蜂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能够降低楚雄腮扁叶蜂危害程度,保护云南松正常生长,进一步发挥好生态防护效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落叶松腮扁叶蜂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生程度以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防治措施的对比试验。[结果]云杉扁叶蜂1年或1年以上完成1代,不同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显著,虫口密度差异也极显著。在幼虫4龄前进行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在卵期采用14%吡虫啉·敌敌畏进行树干注药的防治效果较好,针叶损失率较小,为8.43%,今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榆紫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腮扁叶蜂属的一个种,主要分布在重庆和四川等地,严重危害马尾松。该文运用林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虫情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调查发现发现本区主要有害生物有云杉叶锈病、云杉嫩梢小娥类(以云杉梢斑螟、松点卷蛾、异色卷蛾为主)、云杉阿扁叶蜂、落叶松球蚜、桦三节叶蜂、桦尺蠖、云杉多露象甲、云杉红脂大小蠹、中华鼢鼠等9个种类,并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几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1.1云杉阿扁叶蜂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2~13mm,翅长24~26mm,  相似文献   

11.
云杉阿扁叶峰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如果不对其进行了解,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需要通过防治手段控制不让成灾。本文会通过对云杉阿扁叶蜂的幼虫成虫期、生活习性、环境要求等等来试验出好的办法控制云杉阿扁蜂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楚雄腮扁叶蜂聚集产卵引诱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严重危害云南松等松属植物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 Xiao)雌蜂聚集产卵和幼虫聚集取食的化学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对相关气味源的趋向反应。单向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未交尾雌蜂对松针和带卵松针粗提液的挥发物具有明显趋向反应,但对松针、带卵松针、未交尾雌蜂产卵器和已交尾雌蜂产卵器的淋洗液未做出趋向反应;已交尾雌蜂对松针淋洗液、未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没有表现出趋向反应,但可被松针粗提液、带卵松针粗提液和淋洗液、已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所引诱。双向选择试验表明,与松针淋洗液及未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相比,已交尾雌蜂更趋向于带卵松针淋洗液和已交尾雌蜂产卵器淋洗液。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推测:1)松针挥发性物质在楚雄腮扁叶蜂已交尾雌蜂的寄主搜寻和选择中发挥作用;2)产卵雌蜂生殖副腺分泌物(包括新卵表面附着的分泌物)是引诱楚雄腮扁叶蜂雌蜂聚集在同一个松梢上产卵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松松针粗提物对楚雄腮扁叶蜂雌、雄蜂的明显引诱作用,利用"Y"嗅觉仪测试楚雄腮扁叶蜂对针叶挥发物主要成分的室内趋向行为,分析针叶挥发物对楚雄腮扁叶蜂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对(-)-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雄蜂则对(+)-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的趋向反应显著。(-)-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等都诱捕了一定量的楚雄腮扁叶蜂雌蜂;以(-)-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α-蒎烯、(+)-柠檬烯为引诱剂,诱捕到相较于雌蜂数量较多的雄蜂。  相似文献   

14.
楚雄腮扁叶蜂危害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及雪松等松科植物,有从滇中向滇东北、滇东南扩散蔓延的趋势,对云南省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运用林业有害生物综合评判方法并经过定量分析计算出楚雄腮扁叶蜂的R值为1.56,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本研究可为防止楚雄腮扁叶蜂在云南进一步扩散蔓延和造成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楚雄腮扁叶蜂产卵寄主选择偏好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伶翠  闫大琦  刘凌  祁荣频  闫争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16-4319,4323
研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树叶提取物对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选择的影响.趋向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提取物表现显著的趋向反应,而对滇油杉表现出较弱的趋向反应,对云南拟单性木兰树叶挥发物则表现忌避反应;产卵选择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更偏好在云南松、华山松上产卵,而不选择滇油杉,云南拟单性木兰的树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楚雄腮扁叶蜂在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上的产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几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4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毒力,并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苦烟碱、高渗苯氧威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林间防治。[结果]2%苦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1%、95.57%和97.30%,均优于5%吡虫啉乳油1000倍和1500倍液。林间防治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成和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1500倍液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31%和93.28%,烟剂对幼虫的控制效果达96%以上。1.2%阿维菌素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浮剂地面喷雾法对落叶松叶蜂出土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6%和96.12%,而二者混合喷雾的防治效果达94.62%。[结论l为落叶松叶蜂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雄蜂、抱卵雌蜂对云南松针叶粗提物、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的趋向反应.结果显示,楚雄腮扁叶蜂抱卵雌蜂对这3种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与针叶粗提物相比,抱卵雌蜂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趋向反应更明显.雄蜂对针叶粗提物有明显趋性,但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均无趋向反应.野外调查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上的产卵数明显高于云南油杉;对松针针叶营养物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氨基酸含量比云南油杉多.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趋向试验和林间诱捕试验方法,研究楚雄腮扁叶蜂处女雌蜂的性信息素分泌节律。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处女雌蜂羽化当日即可分泌性信息素并发生求偶行为,性信息素分泌和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羽化后第1~4天。林间诱捕试验表明,处女雌蜂在自然条件下性信息素分泌的主要时段为10:00~12:00和16:00~18:00之间。  相似文献   

19.
云杉阿扁叶蜂在塞罕坝林场2a发生1代,主要危害2a生以上的云杉苗木。为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给云杉阿扁叶蜂发生区提供预测预报技术与理论指导,该研究通过野外系统观测和室内饲养对比试验,总结出一套该虫在塞罕坝的详细预测预报技术,提出了各个虫态的调查方法,推算出每个虫态的历期,提出了该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粉红粘帚霉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侵染过程,为粉红粘帚霉对楚雄腮扁叶蜂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侵染楚雄腮扁叶蜂幼虫体表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6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分生孢子成功附着于幼虫体壁的气门、节间膜等部位;接种14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萌发出芽管,并侵入体壁;接种26 h后,孢子和菌丝穿透楚雄腮扁叶蜂幼虫体壁,且菌丝迅速生长;接种72 h后,菌丝穿出虫体表面,并长出产孢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菌丝在穿透幼虫体壁过程中,会伴随酶的参与和组织溶解现象;接种6 h后,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分生孢子附着于幼虫体壁的两个节间褶间的部位;接种14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进入表皮细胞层分泌物中;接种26 h后,菌丝侵入表皮并扩展蔓延,且在菌丝周围出现电子密度很低的光晕;接种38 h后,皮细胞层细胞排列松弛变成空泡;接种48 h后,菌丝充满虫体,表皮层出现大量菌丝。结论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孢子及菌丝能寄生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并可致其死亡。观察结果准确反映了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侵染过程,并证实了侵染过程中酶与代谢产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