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制品刚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欣赏和赞美,把它喻为天地间的珍宝。“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这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诗句。另一位开一代诗风的北宋诗人梅尧臣则写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艺术自起源起,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历代文人雅士,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诸多艺术手法融于紫砂壶中,使它的内涵显得深邃而幽远。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曾退隐宜兴蜀山讲学,当地的金沙泉水阳羡茶是素负盛名的好水好茶,再配以紫砂茶壶,让苏东坡感到了人生的赏心惬意。他曾亲自参与设计定…  相似文献   

2.
明清外销紫砂作为中国陶瓷体系中一条卓殊的脉络,在陶瓷外销史上独树一帜。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收藏有丰富的外销紫砂相关作品,本文即基于其完备的典藏体系论述明清紫砂外销欧洲的时代背景,并分析、阐述这一时期外销紫砂在中西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中映射、互鉴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审视其在东西方陶瓷艺术史上产生的巨大文化影...  相似文献   

3.
佛见笑 《农业考古》2007,(5):124-126
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嗜茶,钟情紫砂壶,金沙僧的传奇故事不时惹人遐想,遂萌生晋谒宜兴古金沙寺心愿。春分前三日,上午,在杭宁高速公路湖州鹿山段,与壶友杭州老紫砂、天津过山风及一鹤冲天会合。经长兴,越浙、苏省界,至宜兴丁蜀道口下。复沿104国道,行经汤渡陶瓷市场,再往西,几经周折,最后抵达湖氵父镇。先前,曾一路询问古金沙寺所在,孰料,竟是知者寥寥。又问及古寺遗址附…  相似文献   

4.
5.
紫砂陶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支奇葩。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走出混沌状态,从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向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过渡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成果。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彩陶的鼎盛时期;4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还在继续繁荣;长江流域在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年代不差上下,继承河姆渡文化发展起来的马家滨文化,因1959年首次在浙江嘉兴马家滨发现而得名。其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宜兴位于长江下  相似文献   

6.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2):100-100
每年新茶上市,各种名茶都要买个一两半两的,像“君山银针”、“雨前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留待闲时享用。  相似文献   

7.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3,(4):91-92,94
当你悠闲在公园的时候,当你漫步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或是你出门在外行船赶车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那悠哉游哉,那漫不经心,或者那步履匆匆,那急急忙忙,那……熙熙攘攘众多的人们之中,有些手提太空茶杯,手拿玻璃茶杯,或者手捧紫砂茶壶的饮茶人。他们一边行走,一边赶路,一边又拿起茶杯或茶壶轻轻地咪上一  相似文献   

8.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宜兴紫砂非常著名,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的含量特别高,因此,经常用紫砂壶对身体有诸多益处。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宜兴紫砂非常著名,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的含量特别高,因此,经常用紫砂壶对身体有诸多益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有一些地方和中央电视台、报刊杂志相继做有关文物、古董、收藏鉴别,也作专题宣传报告同时讲述某人几几年花多少钱购得宝物一件,现在市场参考价值多少万、多少万,真是惠眼识宝,来得太容易,在世上哪有这么奇巧的好事被你碰到.  相似文献   

12.
紫砂竹编茶具属于筋纹型类茶具。筋纹型类茶具的造型特点就是几何型类(主要是圆形)的壶身上,横向分成若干等份,组成若干纵向条纹。  相似文献   

13.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103-104,114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是李白暮年写的诗。其中“壶中日月”是指道家生活的仙境。当然这“壶”不是紫砂壶。传说中紫砂壶的问世,是和一个怪异的和尚有关。和尚“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后隐去,村叟发现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出现,附会在一个怪并和尚身上,把做壶用泥“神”化了。其实紫砂泥是经宜兴陶工祖祖辈辈的长期实践发现的,用“本山土砂”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泥并非泥土,它是矿体,是一种块状岩石,开采时质坚如岩石,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含较多铁矿物,含铁量高,助燃荆含量低,与陶土相差较大,这些紫砂泥都是夹杂在其他泥土矿中,大约开采1千吨原料,才能得到1吨紫砂泥,开采后,还要用机械和人工反复加工,才可成为制壶用的熟泥。  相似文献   

14.
缘起 壬午春,潮汕茶人陈耀铭先生莅临湖州,并持来一份"紫砂泥起源"的考据手稿,称其于出行前夕,偶然发现《湖州杜孺休常侍》"再理吴兴……坐演紫泥"史料,戏言可作来湖探询茶事之薄礼云.耀铭先生痴茶嗜壶,收藏宏富,这篇珍贵的历史文献即源自其旧藏《桂苑笔耕集》(按:"桂苑"为古扬州别称).  相似文献   

15.
紫砂竹编茶具属于筋纹型类茶具.此型类茶具的造型特点是在几何型类(主要是圆器)的壶身上,横向分成若干等份,组成若干纵向条纹.  相似文献   

16.
1、栽培技术 1)选盆用土栽植前宜选用清水浸泡过数小时的新瓦盆,如用紫砂盆或塑料盆时需注意排水,盆的大小以花根能在盆内舒展为宜。培养土以兰花泥最为理想,或用腐叶土和沙壤土各半混匀使用,切忌用碱性土。  相似文献   

17.
"传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涵义有二:"一是辗转述说;二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传说(1)."探究紫砂文化及其紫砂茶具的传说,应是"传说"涵义中的后者.笔者尽力收集了关于紫砂陶及其紫砂壶方面的传说.研究这些传说故事,不难发现这些传说都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紫砂壶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把紫砂壶,一听"明前茶",一枚精致茶盏,就是爱茶人清雅闲适的茶生活标志。知茶、懂茶、习茶的"发烧友"们,大都推崇饮茶之器则以宜兴砂壶为好,既不夺香,又无土气,更多的是珍藏着一份陶瓷的记忆。单说一把紫砂壶捧在手上,清醇的茶气在流动,犹如浸泡着天地的灵气,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散漫的思绪确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上道不出啊!生于农家子弟的我,少时家贫,哪能知道紫砂壶是何物?长大懂事后,从电影书刊中看到,在茶馆中手捧  相似文献   

19.
近日淘到一件冯桂林款紫砂壶,喜不自禁,今撰文于后,与同好共赏. 此壶通高11厘米,盖径7厘米,流口至把手19厘米,紫红泥质,圆盖,纽为伏狮状,其狮神情自若,憨态可掬,狮腹下有一小孔与壶身贯通,壶盖下有子母口与壶身连接且严丝合缝,即使将壶倒茶成90°时,壶盖也不会脱落掉下,结构颇为精巧.此壶鼓腹,宽把,短流,卧足,壶身呈八瓣瓜棱扁圆形.壶身两侧刻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20.
宜兴位于江苏南部,丘陵纵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多雨,冬季雨量较少。山区太阳辐射不多,加之地形的影响,直接辐射较少,但是散射辐射充足,特别适合茶叶、竹子的生长。翠竹幽篁,郁郁葱葱,山间石砌小道,曲径通幽,环境极为雅致,古韵悠长。宜兴山间还蕴藏着制作紫砂的紫泥,为紫砂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