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麦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经过麦蛾饲养、麦蛾卵收集、种蜂繁殖、接蜂处理、寄生卵发育与收集、寄生蜂卡制作、赤眼蜂贮藏等生产程序,探讨了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工艺技术流程。分析了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赤眼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赤眼蜂属昆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蜂,可以寄生鳞翅目、膜翅目、双翅日、半翅目、直翅目等多种昆虫的卵,通过室内人工繁殖赤眼蜂,于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释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稻田周围植物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稻田周围杂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的种类。通过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发生动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种类大都与水稻相同,稻苞虫卵量尤多。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场所。赤眼蜂种群数量随寄主卵量而变化,其高峰期基本上与稻苞虫卵量一致或相差几天。7月初、10月和11月份赤眼蜂种群数量较多。还调查了稻田周围柑桔、白玉兰、香蕉和荸荠上部分鳞翅目害虫卵寄生蜂种类。这些害虫的卵上存在着与稻田相同的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ngrammaconfusum。不同生境香蕉弄蝶卵寄生蜂种类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中如何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乃是一个重要问题。1985年试用5种化学杀虫剂对不同发育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分别处理,以探索赤眼蜂各发育阶段在施药后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导致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无毒害,效果好。本文通过研究温度、湿度、光和风对赤眼蜂的影响,以掌握赤眼蜂生存规律,以期为生态保护技术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稻田害虫的卵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及螟黄赤眼蜂(T. australicum)为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94.1%~95.0%;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parnarae)为次要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87.5%,其他卵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一般低于35%。  相似文献   

9.
<正>食心虫、卷叶蛾等是苹果生长期主要鳞翅类害虫。其钻蛀食心、卷叶等危害特征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成为果园用药的主因之一。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于害虫产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可以有效控制此类害虫,达到减少化学药剂用量,提高苹果安全质量的效果。赤眼蜂释放技术要点如下:一、释放时机由于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因此,必须达到"蜂、卵相遇",才能获得预期效果。利用性诱剂预测害虫产卵高峰期。京津冀地区每年  相似文献   

10.
闽北稻田赤眼蜂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它具有分布广泛、寄生效率高、人工繁殖利用容易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对象较多、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类天敌。可是,由于不同赤眼蜂种间(甚至种内)都有复杂的生态选择类型,因此,在人工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常常可因使用的蜂种不同而使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害虫防治进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害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12.
郑和斌 《湖南农业》2012,(11):17-18
(续2012年第10期17页)四、赤眼蜂放养技术1.主要作用稻田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赤眼蜂成虫在某些害虫卵内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物,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而杀死害虫。几天后,卵寄生蜂化蛹,不久变为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飞出再寻找新的寄主,从而达到以蜂治虫,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目前在水稻上应用比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黑龙江省白菜田赤眼蜂资源基础资料零散不详实、资源鉴定及物种编目领域薄弱等问题,通过采集自然栖息地白菜田害虫卵,利用米蛾卵卡诱集及田间扫网采集3种方式,对白菜田寄生蜂资源进行采集,明确不同采集方式所采集的寄生蜂种名、拉丁名、采集时间及科、亚科或属等分类地位。同时,利用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特征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Pang et Chen)、暗黑赤眼蜂(T.pintoi Voegelé)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对触角、胸腹部、翅及雄性个体外生殖器的形态进行鉴定,完善我省蔬菜害虫天敌赤眼蜂的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大规模发掘优势天敌昆虫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消灭害虫是一项传统的生物防治好方法。过去主要依靠繁殖麦蛾、米蛾产的卵或利用柞蚕、蓖麻蚕卵来大量生产赤眼蜂,只能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受季节限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和质量有限,并且这些寄主本身也是活体,也会因病或天敌侵袭而受到影响。而以人造卵取代昆虫卵可用于大量繁殖赤眼蜂,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繁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崭新的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可全年持续生产。主要创新点:(1)发明了GD—5型自动造卵机,每小时可生产人造卵卡600张(8.4万粒);(2)研究出可克…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致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其是植物保护中的一支天然劲旅,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赤眼蜂的繁殖计划,满足林间放蜂需要,本文对赤眼蜂的冬季、夏季(春秋季)积累与保存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赤眼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是一种小型寄生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在田间羽化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玉米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羽化能力差异,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赤眼蜂种类和品系.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赤眼蜂中,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卵粒数明显高于其他蜂种,达到23.80粒/雌,暗黑赤服蜂次之,为8.65粒/雌,短管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分别为3.15、1.80粒/雌.虽然4种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均能正常羽化,但由于寄生卵粒数的差异,导致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的羽化卵粒数明显高于其他蜂种,达到22.79粒/雌,而且易于饲养.综合分析,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具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18.
<正>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9.
苏芸金杆菌是一类优良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但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和制剂中的许多助剂对害虫的天敌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文章就几种我国生产的苏芸金杆菌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卵期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对落叶松毛虫赤眼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落叶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和跳小蜂均无明显影响,只是由于H4a4b-1和H5a5c制剂中作为防腐剂的二甲苯对一些卵寄生蜂  相似文献   

20.
一、生物导弹(BGWM)技术的应用 “生物导弹”(BGWM)技术是21世纪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把寄生蜂和病毒防治技术组配在一起,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如果病毒是杀死害虫的“弹头”的话,寄生蜂就是精确的“导弹制导系统”。据试验,由广赤眼蜂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组配的“生物导弹”,一枚“生物导弹”可存放60粒附有大量昆虫病毒的柞蚕卵,孵化出3600头赤眼蜂,每一头赤眼蜂携带最低100个病毒,一枚“生物导弹”可释放出36万个病毒。每667m。只用5枚,控制效果在87%以上,使甜菜夜蛾的种群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内(30头/百株),并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