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区分河流水环境监测断面的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显得十分必要。以广西入海河流南流江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字滤波法和水文估算法进行点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分割。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水文估算法计算的2003-2011年多年平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0.77、0.74、0.76;采用数字滤波法计算的2003-2011年多年平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0.59、0.64、0.66。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割的非点源结果的变幅趋势相同,南流江的非点源污染在总污染负荷中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东江流域是广东、香港的水资源供应地,确定其氮、磷等污染物的确切来源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是有效地达成东江流域污染控制目标和保持水质的关键所在。开发了一个基于HSPF的分布式模型来研究东江流域点源及非点源氮、磷污染。HSPF模型在12个水文站上的校准达到了良好标准。校准后的模型用来分析了东江水量和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上游龙川站氨氮浓度最低,河源站最高,但总氮浓度上下游变化不大;总磷浓度和氨氮呈现相似的趋势,从河源到岭下再到博罗浓度递次降低。增江河、公庄河、新丰江水库和西枝江四条支流对东江的负荷总贡献为71.9%的氨氮,61.6%的总氮和73.8%的总磷。因此东江负荷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这几条支流。  相似文献   

3.
太滆运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点源和生活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干湿沉降等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太滆运河全线常规监测断面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现状、客水水质及主要支浜水质现状。结果表明,生活污染源是太滆运河流域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太滆运河及周围河网以氮磷污染为主;两岸河浜的汇水使太滆运河水质下降;武宜运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污染均有好转,其中总磷由Ⅴ类转为Ⅳ类;锡溧漕河与太滆运河交汇后,使其污染更为严重,总磷由原来的Ⅳ类转为劣Ⅴ类,随后虽稍有好转,但入太湖前一直处于Ⅳ类水质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漓江流域上游青狮潭灌区金龟河试区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原位试验,在研究区域内选取农田、鱼塘、果树、养殖业等4种典型的下垫面,在这些下垫面处选取支渠(河流)断面,对支渠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氨氮、总氮、总磷为灌区小流域影响河流水质的显著污染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及其最小显著性差异(LSD)多重比较法,对4种下垫面间的污染物排放差异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氨氮和总氮在这4种下垫面组间差异最大;而总磷相对小一点,氨氮和总氮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和0.145。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这4种下垫面之间的均值差异均不同,不同的下垫面对污染指标的贡献率也不同,其中,养殖业下垫面与其他下垫面差异较大,其污染物贡献量最高,造成的水环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沣河水环境特征及污染构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监测,对沣河2001-2011年水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沣河秦渡镇水文站断面进行了洪水期与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比较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特征;分别采用构建的水文分割法和通用的平均浓度法对沣河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比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沣河2001~2006年污染较严重,2007~2011年水质逐年好转;2001~2006年从上游到下游沣河水质沿程逐渐恶化,2007~2011年沣河流域水质污染情况为上游<下游<中游;沣河2001~2006年NH3-N平均浓度基本处于Ⅲ类水质以内,2007~2011年基本处于II类水质以内;沣河2005~2006年COD平均浓度处于IV类水质以内,2007~2011年处于II类水质以内;洪水期水质好于非洪水期水质。(2)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该法可用于有限资料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沣河非点源污染影响在2007年后明显增大,2009年(P=45%)沣河秦渡镇水文站以上流域NH3-N和TN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40%和50.78%。NH3-N和TN年内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明显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漓江上游灌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氮磷污染排放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开展野外原位监测试验,揭示漓江上游灌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氮磷污染排放规律,为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软件和SWAT模型,基于DEM数据对漓江流域青狮潭灌区金龟河试区进行子流域划分,考虑水系和渠系分布,从试区上游至下游选择具有水力联系且从小到大逐级嵌套的5个尺度,于2016年5—12月对试区各尺度出水口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氮磷质量浓度和排放负荷变化。【结果】从空间尺度1(面积335.41 hm~2)增大到尺度5(面积2 798.15 hm~2),质量浓度总氮沿程呈上升趋势,由尺度1出水口的0.95 mg/L增加到了到尺度5出水口的2.42 mg/L;氨氮与总磷沿程呈现波动性变化,在尺度3(面积1 135.36 hm~2)与尺度5中呈现急剧增加的特点。灌溉季节的氮磷排放负荷大于非灌溉季节,灌溉季节总氮、氨氮、总磷排放负荷由尺度1到尺度5分别下降了54.60%、41.46%、55.77%。非灌溉季节总氮排放负荷随尺度增大而增大,从试区尺度1单位面积总排放负荷0.67 kg/hm~2增加到尺度5单位面积总排放负荷2.76 kg/hm~2,氨氮与总磷排放负荷则表现为波动性变化。在灌溉季节,沟渠、塘堰对氮磷的去除以及排水的重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在非灌溉季节,沟渠、塘堰面积由原来的55.91 hm~2减少为13.92 hm~2,减少了75.10%,导致去除效果下降,且随尺度增大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结论】漓江流域水稻灌区氮磷排放控制和污染物消减,应考虑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氮磷污染物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常乐和总江口监测断面2003-2009年的水质类别,结果显示,2006-2008年南流江常乐站的水质逐渐恶化,而位于下游的总江口河段水质稳定.南流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5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总磷和粪大肠菌群等.秩相关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5日生...  相似文献   

8.
高原城市水库是高原城市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饮用水源,入库河流的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原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松华坝水库入库河流牧羊河1996-201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分形理论及R/S模型对牧羊河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以及其不同水期指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平均值以及不同水期的指标值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总氮枯水期呈上升趋势;总磷丰水期呈下降升趋势;氨氮年平均值及各水期的指标值变化趋势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枯水期、平水期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2-2006年资水流域益阳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评价该河段总体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益阳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挥发酚、NH3-N,其中粪大肠菌群污染十分严重,各监测断面均严重超标;(2)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增加;(3)资水流域益阳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工业源,因此进行流域水质规划时应将生活污染源与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汾河水库及上游河段为例,运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 WQI)方法,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的23个水质监测项目(水温除外),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10项水质监测项目,包括pH、溶解氧、BOD5、COD、总氮、氟化物、石油类、总磷、挥发酚、氨氮,对汾河水库上游河段3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环境质...  相似文献   

11.
白河是南阳市的重要旅游胜地和饮用水源地。为了解白河水质状况,2010年在白河设置了七个监测断面,采集了12个月的水样来评价。为了克服传统模糊评价模型评价因子选取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可比性差的问题,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思想筛选评价因子.利用改进后的模糊贴近度法来评价水质。最后,本文选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氟化物和粪大肠杆菌评价因子,用改进的模糊贴近度法评价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鸭河水库坝下和内乡盆窖断面水质级别为Ⅰ级,淅川张营水质级别为Ⅲ级,方城夏河、邓州汲滩、新野梅湾和新甸铺水质级别为Ⅴ级。改进后的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程晓丽 《南方农机》2022,(6):172-174
基于衡水湖流域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水质监测月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个水质指标,用BWM法和熵权法对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改进,用于衡水湖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衡水湖流域水质整体较好,以Ⅲ类水体为主;用主客观赋权对内梅罗指数法加以改进后...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柘林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对水库2008年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的水体进行监测分析和模糊评价,并对柘林水库作为南昌、九江两市备用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磷(TP)等8项污染贡献率较大的水质指标进行模糊评价时,水库在3个时期水体水质均为Ⅰ级(GB 3838-2002),水体水质优良;柘林水库在水质条件、水量条件、地理位置、水库构造及地质条件上作为城市备用水源地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闸坝工程建设对北运河水量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运河流域闸坝工程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和水环境状况。以北运河重要水文站通县站1931—1990年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于闸坝修建前后水文情势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北运河干流关键控制性闸坝断面2004—2009年实测监测资料进行了水质评价,并对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闸坝工程拦蓄导致流量减少,其中4月份流量减少最明显,非汛期较汛期下降明显;北运河水体环境质量整体上较差,基本上均为超V类水体,上游和下游水质相对优于中游水质情况,其中水质指标氨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北运河流域为研究目标,对流域内各类非点源的污染负荷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北运河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中CODcr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贡献率达到38%;氨氮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贡献率达到43%;TN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53%;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74%。从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看,流域内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出两头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下游通州区和上游昌平区非点源污染物排量明显高于其他区。  相似文献   

17.
潘家口水库叶绿素-a分布及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季节野外采样及分析研究,以叶绿素-a含量为指示参数描述潘家口水库藻类生物量多季节分布情况,分断面探究其影响因子组成,为研究水库水生态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①除冬季外,叶绿素-a含量呈“U”型季节性变化,其浓度大小关系为春季>秋季>夏季,沿纵断面叶绿素-a含量呈梯级减少趋势,而垂向分布与水下温跃层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②不同断面处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理化因子有所不同,瀑河口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总 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燕子峪断面为水温、溶解氧、氨氮;坝前断面为水温、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其中磷是坝前叶绿素-a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他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辽河源头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选择辽河源头区典型一泉涌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AnnAGNPS模型对泉涌小流域的上游(泉涌河道)及下游(会中河)3-10月的水体进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通过对氨氮、总磷污染物的实地监测及模型模拟估算,运行结果显示AnnAGNPS模型对氨氮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误差控制在15%以内;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误差较大.氨氮、总磷模拟的最小模拟偏差为1.37%,最大模拟偏差为36.36%.模拟数据表明AnnAGNPS模型在泉涌小流域基本可行,也为该模型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合理使用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年16个地表地下水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实测资料,应用系统聚类R型主因子分析法和Ward法对武威市平原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威市平原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存在从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趋势.2013年5月16个地表地下水监测断面水质污染从北边(西渠镇致祥供水站Bb5)向中部(校东桥Aa6、扎子沟Aa7)转移;2013年8月水质污染从中部(三雷镇新陶供水站Bb3、扎子沟Aa7)向南边(上坝水厂Ba5、南营水库Aa5)转移;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包括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挥发酚、总大肠菌群、硫化物、硒、总硬度8项水质指标.研究结果可以对石羊河流域功能区的划分与该区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干流6个监测断面2015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灰色聚类法、单因子评价法比较。3种评价方法结果显示6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在Ⅲ类标准范围内,黄河干流整体水质状况较好;仅有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可显示出黄河干流6个监测断面水质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济南泺口、兰州新城桥、包头画匠营子、济源小浪底、石嘴山麻黄沟、忻州万家寨水库。结果表明: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比单因子评价法能更合理、全面的反映综合水质状况,且可以通过比较污染指数的大小区分同一级别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