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用水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大于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时,节水灌溉技术才不会仅仅出现在示范园中,而是被用水户自发采用,从而得以推广,现实中可通过建立合理的水权交易机制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建立了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激励模型,并给出了确定这种具有激励作用的水权交易量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水权交易是干旱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型管理手段。主要研究了水权交易的条件体系和范围,从水权交易的基本条件、充分条件和外部条件划清了可交易水权的边界。从水资源确权、水权交易流转、水权交易管理和水权交易试点动态跟踪等方面设计完善了水权交易的实践框架,可为类似流域开展水权交易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戈  王先甲 《节水灌溉》2006,1(3):27-29,32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节水灌溉需求的因素,指出需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水权交易机制及补贴优惠政策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水权法律制度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权的核心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目前,我国农村水权法律制度还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化、使用权主体不明、水权交易缺失法律规范和依法用水意识不强等问题。从全国第一个节水型试点城市甘肃省张掖市的节水经传和教育才能使我国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符合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可交易水权转让价格农业是在农业节水投入与农业用水水权价格的基础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农业高效节水是获得农业灌溉节余水量的重要途径,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权价格是影响农业用水向用水效益高的行业部门转移的关键,水权价格在农业可交易水权转让过程中具有杠杆作用,合理的价格杠杆能够更有效地配置水资源,提升行业用水效率与效益。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水权流转价格构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农业可交易水权转让价格模型,讨论价格杠杆的作用条件,分析农业水权转让价格对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权向其他用水行业转让的激励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足导致其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用水浪费和水生态恶化的矛盾,如何让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水权交易模式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交易为水权提供有益借鉴。分析了土地、水2种资源属性,比较其异同,根据水资源的特性,有选择地借鉴土地交易方式,设计了水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的程序,并结合水权交易中受让方的特点,提出水权交易的综合模式。当交易中只有一个受让方时,采用协议转让,涉及多个受让方时可采用竞价方式完成转让。最后,对完善水权交易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我国水权交易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Internet的水权拍卖交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市场,通过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方式。网上水权交易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水权交易信息,也可以让交易双方借助互联网来竞价,实现实时交易,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探讨了网上水权交易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要求、系统流程分析、体系框架结构,以期为实现网上水权交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水市场,通过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方式。网上水权交易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水权交易信息,也可以让交易双方借助互联网来竞价,实现实时交易,不受场地和时间地点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探讨了网上水权交易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要求、系统流程分析、体系框架结构,为实现网上水权交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延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积累的实践经验,研究并提出延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措施等。初步形成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权交易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总水量控制和经济诱因的驱使下,使各类用水户有了自主节水的动力,改变了传统的以行政手段和方式为主推动节水的模式,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尽管以往研究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管制结构—体制选择行为—经济制度绩效”范式解释了我国农业经济转轨的本质及其制度绩效提升的机制,但这一范式尚未运用于我国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对我国水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现象和政策的梳理,得出以下理论假说:(1)我国水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如果从产权管制的角度考虑,其本质是政府对水权管制的放松。(2)政府对水权管制的放松使得水资源经济租值耗散减少、水权市场制度绩效提高。为了进一步论证上述假说,在可交易水权制度和农业剩余水权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市场交易背景下,定义了水资源经济租值,并通过经济模型推导了水资源经济租值的市场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政府水权管制结构下的水权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逻辑及水资源经济租值耗散结果。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为水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针对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基于水权理论,探讨明晰水权、建立用水体系、构建水价格机制与水市场培育等关键环节,在农业节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促进灌区农业节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已成为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解决日趋复杂水问题的切实需要。提出了一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流域水权二次交易模型研究思路:首先以各计算单元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优先级选择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用水权交易模型;其次以流域整体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用水总量控制、水量损耗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取水权交易模型;最后通过水权属性转化和系统分析方法实现对模型的优化求解。以沙颍河流域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水权二次交易方案的优选。结果显示,在进行第一次交易时全流域可交易用水权总量为20 958万m3,除郑州、周口、阜阳部分用户外其他地区用水需求均能得到满足;在进行第二次交易时全流域可交易取水权总量为13 719万m3,交易后全流域用水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通过完成以上两层次交易,可在不新增用水量的前提下提高全流域GDP总量的2.6%。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农户选择高效节水技术的影响因素,是探索农户的灌溉技术选择行为,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的基础。基于石羊河流域3个县(区)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体因素、家庭因素、资源禀赋因素、政策制度因素、认识因素五个方面,研究农户选择高效节水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土地细碎化程度、兼业程度、当地水资源状况和农户的风险感知对节水技术的选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土地规模、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帮扶政策、农业种植结构是否合理、水费计价方式和水权交易市场发达程度对节水技术的选择有促进作用。建议完善水权分配、推进水价改革、完善节水激励机制、加快水权市场建设,以提高农户选择高效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的增加和水环境的污染,使水资源短缺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根据我国水资源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农业是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晰初始水权和水权转让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综合采取法律、工程、经济、行政、技术等措施,实现节水型农业建设目标。为借鉴关于水权转换的实践成果,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智利等国家在农业节水与水权转换的基本做法,总结其农业水权转换的经验与启示,探索我国水权转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杭锦旗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推进牧区高效节水、黄灌区水权转换和农业水价实施;开展工业节水、城镇生活用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保障等实践工作;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工程建设;构建水权交易市场体系。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水资源的科技支撑等,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障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灌区和农户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故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就在于激励灌区和农户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帕累托最优的激励方案,指出需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灌区和农户相应的激励机制,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激励双方进行效益节水和优化配置,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保障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灌区和农户的经济动机激励失衡,故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思路就在于激励灌区和农户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帕累托最优的激励方案,指出需明晰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建立灌区和农户相应的激励机制,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激励双方进行效益节水和优化配置,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交易过程中常常会优先考虑交易主体的利益,而影响到由于没有契约保护未能进入水权交易博弈过程中的第三方的利益,第三方效应的存在是对水权市场效率和公平的严峻挑战。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结合东阳义乌地区水权交易的经典案例,着重阐释了水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第三方正效应和第三方负效应,提出对水权交易第三方正效应进行多样化补偿和对第三方负效应采取预防、保障、补偿三结合的治理措施,以解决水权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竞争加剧,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合理分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社会所采取的战略举措。基于不同产业的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差异分析,说明在产业间开展水权交易可优化水资源配置。现以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对上海的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水权交易的内在去驱动力,并提出了推动水权交易实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与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显示:农民与政府最终选择何种策略受农民因节水而增加的农业收入、节省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成本、节约的水量、承担的节水灌溉技术投入成本及水价提高的幅度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政策安排、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技术创新可使这些因素发生变化,进而使博弈系统以更大的概率收敛于演化稳定策略(节水,高水价),灌溉水资源达于优化配置状态。因此,要实现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就要:出台和实施以"提价+补贴"为基本内容的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灌溉水权交易机制;推动和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