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扬州种田大户的施肥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动配方肥合理施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种田大户粮食作物施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共种田大户约4440户,主要以稻麦种植为主,平均产量分别为9579 kg/ hm2、6034 kg/ hm2,且基肥主要以15-15-15通用复合肥为主,稻麦基肥用量平均为365 kg/ hm2、610 kg/ hm2。肥料销售以赊销、现金为主,其中送货服务是主要营销方式。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种田大户急需科学施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近年来山西省冬小麦生产现状,对山西冬小麦水肥管理进行科学指导,2011—2014连续3年在山西小麦种植面积第一大县闻喜县调查冬小麦水肥管理状况。结果表明,闻喜县冬小麦产量随年际间降水量波动变化较大。由施肥情况分析可看出,水地冬小麦农户平均施氮(基肥+追肥)324 kg/hm~2,72%农户氮肥投入很高,平均施磷(基肥+追肥)141 kg/hm~2,18%农户未施磷肥,49%农户施磷很高,最终氮、磷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16.83 kg/kg、49.63 kg/kg。旱地冬小麦农户平均施氮(全部基肥)152 kg/hm~2,59%农户氮肥投入偏低,平均施磷(全部基肥)120 kg/hm~2,54%农户施磷适中,13%农户施磷很高,最终氮、磷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15.71 kg/kg、23.29 kg/kg。由灌水情况分析可看出,平均灌水次数增加,水地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由投入产出分析可看出,水地冬小麦施肥、灌水分别占总投入金额比例为:27%、32%,纯收入为:4285元/hm~2;旱地冬小麦施肥占总投入金额比例为:39%,纯收入为:1150元/hm~2。总之,产量和收入主要因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而不稳,磷肥重视程度提高,但氮肥投入不合理,水地过高、旱地过低,制约产量提高;水地冬小麦施肥和灌水投入、旱地冬小麦施肥投入占总投入比例均较高,对农户收入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1现状1.1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水平陕西省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陕南,其中汉中7.9万hm~2左右,安康3万hm~2左右,商洛666.7hm~2左右。汉中水稻主要集中在城固、南郑、勉县、西乡、洋县以及汉台的平川6县(区),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91.6%,平均单位产量8 250kg/hm~2左右。宁强、镇巴、佛坪、略阳、留坝山区四县总面积仅有6 666.7hm~2,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8.4%,平均产量6 7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水稻全程氮肥持续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作者于昆山市共青丰产方组织水稻全程氮肥持续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及其优质、高产定量施肥技术示范,以水稻目标产量为依据,根据土壤养分供应平衡与非平衡状况,测算出土壤养分供应强度和比例,按需确定适宜施肥量,确保获得理想产量和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在应用品种为早熟晚粳,目标产量700kg/667m^2,基础产量480kg/667m^2的条件下,适宜的施肥量为N15-16kg/667m^2,P2O5 10kg/667m^2左右,K2O10kg/667m^2以上,并掌握氮肥重点作基肥和拔节穗肥使用,磷钾肥作基肥使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分期种植采摘试验和不同品种、密度、施肥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嫩梢菜用甘薯周年生产以一年种植二茬为宜,分别于6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种植,后者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最佳的品种、密度和施肥方案为:品种用福薯7-6,株行距15cm×20cm,基肥用复合肥435kg/hm2、追肥用尿素165kg/hm2,或基肥用人粪尿26670kg/hm2、追肥用人粪尿13335kg/hm2按1∶1对水浇施,每隔7~14天追肥1次.  相似文献   

6.
<正>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我国玉米2014年平均产量5 826kg/hm~2,而美国2011年全国平均产量9 654kg/hm~2。夏玉米产粮大省山东2014年平均产量6 525kg/hm~2,河南2014年平均产量4 845kg/hm~2。黄淮海夏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田间管理粗放和干旱。田间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播种质量差密度不够、施肥量不足或施肥方法不对、病虫害防治重视不够、除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最优的菜籽饼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改善烟叶品质,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烤烟‘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曲靖沾益烟区,总施用纯氮量为90 kg/hm~2,腐熟菜籽饼有机肥等量替代20%纯氮(18 kg/hm~2),施用量360 kg/hm~2,烤烟专用基肥399 kg/hm~2,烤烟专用追肥90 kg/hm~2,对植烟土壤有改良作用。该配比能促进烤烟‘云烟97’的正常生长,显著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病率(P0.05),并能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协调性较对照平均提高14.4%,抽吸品质平均提升5.90%,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8.39%、13.17%、4.41%和6.93%,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肥方法和种植方式对秋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施肥方法为主处理 ,不同株行 (穴 )距配置为副处理裂区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肥种类、数量 (施纯N15kg/6 6 7m2 )相同条件下 ,“基肥 +面肥 +蕾花肥”比“基肥 +面肥”增产 5 1%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同在 1 11万株 / 6 6 7m2密度下 ,宽窄行密株 (0 5m× 0 15m +0 3m× 0 15m)比一穴双株 (穴距 0 4m× 0 3m)增产 2 2 3% ,达到 0 0 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氮肥水平和合理密度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了更好的指导‘蜀优217’的生产应用,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开展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为‘蜀优217’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A4B2(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产量达到10.92 t/hm~2,比产量最低处理A1B1的9.78 t/hm~2增产1.19 t/hm~2,增幅12.21%。此外,产量较高的组合有A4B1(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20穴/m~2)、A3B2(氮肥15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互作不显著。足穗、大穗、较高的结实率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高产栽培时,适宜的氮肥水平为150~180 kg/hm~2,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4.31穴/m~2,可以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5437.1、6008.6 kg/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1895.2 kg/hm~2。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50、9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N、P、K不同施肥量及不同配比方式对瓜蒌产量的影响,为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3414"肥效方案设计试验,测定每个施肥区组内瓜蒌产量,采用Excel 2010、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其最大产量与相对应施肥量。结果,各施肥处理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平均产量为26 446kg/hm~2,各处理组间变异系数为8.9%;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得出瓜蒌最佳施肥量配比为:N 183kg/hm~2、P 565kg/hm~2、K270kg/hm~2,此时瓜蒌产量范围为27 424~30 258kg/hm~2。在对"3414"施肥效应进行三元二次方程模拟研究存在拟合不典型的情况时,采用一元二次效应模型也能较好研究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P、K作用效应分析,证明磷肥的作用效应最大,钾肥其次,氮肥最低;因此实际生产中应该增加P、K比例,减少N肥施用量,推荐施用比例为N∶P∶K=2∶6∶3。  相似文献   

12.
1主要特征特性 1.1产量情况 1996~1997年在市良种场、沈高镇试种1hm2,实收种子6 423.5kg,产量443kg/667m2,平均比扬麦158增产7.2%;1997~1998年在4个农场繁种60hm2,平均产量325.1kg/667m2,平均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5.86%;1998~1999年生产种植繁种田、示范田2 333hm2,都发现比扬麦158增产.其中34个小农场繁种427hm2,平均产量400kg/667m2以上,桥头扬院村办农场57hm2,入库种子产量462kg/667hm2;1999~2000年全市3 000hm2小麦中,扬麦10号种植2 800hm2,全市小麦产量突破360kg/667m2,比上年增产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比蚯蚓粪与酒糟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烟叶品质提升新途径,通过大田试验,设置蚯蚓粪与酒糟不同配比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陕南烟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试验设6个处理:CK(常规施肥);T1(蚯蚓粪生物肥2 400 kg/hm~2);T2(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T3(蚯蚓粪生物肥1 200 kg/hm~2+酒糟1 200 kg/hm~2);T4(蚯蚓粪生物肥600 kg/hm~2+酒糟1 800 kg/hm~2);T5(酒糟2 400 kg/hm~2)。结果表明:蚯蚓粪与酒糟均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烤烟农艺性状,提升烟叶化学品质,其中以T2(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处理作用效果最佳。具体表现为:与CK相比,T2处理在圆顶期及成熟期烟叶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0.60%,14.86%,全钾含量分别提高46.37%,34.59%,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7.80%,32.50%;同时,T2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烤后化学品质各项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因此,在陕南烟区推荐使用蚯蚓粪生物肥1 800 kg/hm~2+酒糟600 kg/hm~2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做为菜后稻的氮磷钾施肥效应和适宜用量问题,以‘两优616’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菜田上平衡施肥能有效改善‘两优616’的农艺性状,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氮磷钾肥平均增产效果分别为13.1%、2.9%和13.4%,氮钾肥的增产作用高于磷肥。氮磷养分主要存储在稻谷里,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3.8%和73.6%,但钾素有89.0%存储在稻草里。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4.7%、24.7%和30.2%。在本研究条件下,经济施肥量为N 71 kg/hm~2、P_2O_5 34 kg/hm~2和K_2O 101 kg/hm~2,三要素最佳施肥比例为1:0.48:1.42。研究结果为‘两优616’作为菜后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秭归县玉米产量及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秭归县玉米产量和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秭归县玉米主栽区普遍使用一定比例的农家肥,化肥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复合肥以25%养分含量复合肥为主,其中10-7-8的复合肥占比例较大。氮最低用量为156 kg/hm2,最高为320.25 kg/hm2,平均施氮量234.4 kg/hm2。基肥氮占总氮19.45%~52.08%,平均37.2%,苗期追施氮占总氮18.71%~43%,平均26.67%,灌浆期(穗肥)追施氮占总氮26.93%~47.23%,平均36.1%。氮磷钾使用比例为N:P2O5:K2O=1:(0.13~0.43):(0.13~0.43),平均N:P2O5:K2O=1:0.23:0.26。产量在4350~7200 kg/hm2情况下磷钾肥用量与产量之间达到极限著正相关;产量在7800~8250 kg/hm2情况下各个时期使用的氮肥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此次调查显示氮肥施用量基本合理,磷钾肥用量稍显不足,可通过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增产。  相似文献   

16.
在氮肥追施时期和追施量相同的情况下,在基肥中设置不同的氮肥施用量,研究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叶片功能、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中适当减少氮肥的施入量,能保证植株苗期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花后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前期高氮处理差异不显著,保证了叶片的功能持续期,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基肥中高氮处理,两年规律一致,在节约肥料投入的同时,对群体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总施氮量在180kg/hm~2条件下,采取基肥、大口和吐丝期分别30、120和30kg/hm~2的施肥方式,与前期高氮相比可节省氮肥33%,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品种和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成铃、产量和株型影响,明确长江流域棉花集中成铃与高产协同表达群体株型特征。【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4年和2015年前茬均为大麦,2014年以国欣12-1、宜机棉、鲁棉研36为供试品种,设计2种氮肥用量水平(45 kg·hm~(-2)、150 kg·hm~(-2));2015年进一步以国欣12-1为材料,设置2个缓释肥纯氮用量(150 kg·hm~(-2)、225 kg·hm~(-2))和2种运筹(苗肥和花肥质量比分别为70%∶30%和100%∶0)处理,并以常规施肥(纯氮150 kg·hm~(-2))和不施肥为对照。【结果】2014年施纯氮150 kg·hm~(-2)时,国欣12-1籽棉产量达4 014.72 kg·h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015年苗期一次性施入缓释肥氮素用量150 kg·hm~(-2)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0.96%;前述2个处理下,国欣12-1成铃也较为集中,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率(成铃率)分别达31.8%,26.1%,均高于其它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同期成铃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_(2014)=0.948**、r_(2015)=0.976**)。进一步分析株型指标与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率、籽棉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长江流域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结论】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可以实现高产和集中成铃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施肥与疏枝定苗对鲜食蚕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黑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下,施肥和疏枝对鲜食蚕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粒型鲜食蚕豆品种‘慈蚕一号’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进行了肥料和疏枝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肥力相对比较低的处理,疏枝比不疏枝处理产量降低,随着肥力水平的增加,疏枝处理的产量高于不疏枝处理。疏枝处理能提高蚕豆商品性。建议低肥力水平下不进行疏枝处理,在高肥力水平条件下,进行疏枝处理。从节本考虑,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控制施肥量,不疏枝也能达到较高的产量;而从提高商品性出发,用疏枝处理的方法,则能提高3粒荚的比例。本试验中,在每公顷27000株的密度下,用黑地膜覆盖栽培法,每公顷施基肥复合肥450 kg、钙镁磷肥450 kg、追肥复合肥225 kg、硫酸钾15 kg,疏枝处理,产量最高达17787.70 kg/hm~2;每公顷基肥复合肥450 kg、钙镁磷肥450 kg、追肥尿素75 kg、硫酸钾15 kg,不疏枝处理,产量达17692.40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花生生产中肥料用量高、养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花生减量施肥提供依据,采用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对冀东春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磷、钾肥均显著降低了花生营养生长期的生物量和花生的产量,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通过减少花生单株果数而减产,不施钾肥主要是通过降低花生百果质量而减产;氮、磷、钾对花生产量的贡献率为:K N P。其中,-N(PK)、-P(NK)、-K(NP)、1/2P(NK)、1/2K(NP)处理花生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产量的81. 9%,82. 3%,81. 2%,86. 2%,83. 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施肥处理花生产量高低顺序:NPK 2/3N(PK) 1/2N(PK) 1/2P(NK) 1/2K(NP)-P(NK)-N(PK)-K(NP)。1/2N(PK)、2/3N(PK)处理产量与NPK处理比较无显著变化。N、P2O5、K2O用量分别为180,90,90 kg/hm~2,花生产量4 590. 6 kg/hm~2,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9. 4%,109. 5%,-36. 9%,考虑土壤供氮磷钾量后的实际盈余分别为:71. 9%,190. 5%,43. 5%。基于花生是豆科植物,冀东花生产区土壤有效磷较高、速效钾较低的土壤肥力现状,花生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为:基肥减施氮肥和磷肥、保证钾肥,推荐基肥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67. 5~90. 0 kg/hm~2,45. 0~90. 0 kg/hm~2和45. 0~90. 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26个县市的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6000-7500 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49.77%,小于6000 kg/hm2占到调查样本的36.70%,大于7500 kg/hm2的占到调查样本的13.53%,有12.39%的样本低于4500 kg/hm2。小麦氮肥用量变化在3.9-861 kg N/hm2,平均为234.6 kg/hm2,氮肥全部用作基肥的占到调查样本的54.44%,基肥比例小于40%的占到调查样本的29.11%;磷肥用量变化在15.5-362.1 kg P2O5/hm2,平均为75.2 kg P2O5/hm2;钾肥用量变化在2.7-400.5 kg K2O/hm2,平均为70.7 kg K2O/hm2。小麦产量与NPK养分总量和磷肥用量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氮肥和钾肥关系不密切。氮肥偏生产力以15-30 kg/kg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26%,其次是30-45 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6.96%;磷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30%,其次是75-105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9.24%;钾肥偏生产力以45-75kg/kg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2.30%,其次是75-105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7.95%,说明农户之间小麦产量、肥料用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