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高山栎天然林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高山栎天然林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及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总数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影响土壤p H值的重要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影响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重要因素是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影响土壤碱解氮的主要因子是脲酶、过氧化氢酶、真菌数量。总的来说,高山栎天然林土壤养分受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伊犁河谷沙枣、新疆杨、加小杨×俄罗斯杨和白榆等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对0~20cm和20~40cm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并研究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酶和养分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20~40cm土层较少;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白榆林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全钾和速效钾处于较高水平,新疆杨林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相关,其中脲酶与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培肥方式对温室杏树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对位于定西市农科院杏树温室内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并对酶活性和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期供试土样0~10、10~20、20~40cm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40~60、60~80、80~100cm的酶活性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13.6%、19.2%、27.3%;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25.9%~86.7%和30.32%~88.55%。在果实膨大期,不同的培肥方式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不明显,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0~10、10~20、20~40cm 3个土层内相对播前有所降低,脲酶活性增高。对碱性磷酸酶和脲酶而言,不同处理中,有机肥或有机与无机肥配施的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机肥处理。培肥方式中,厩肥与氮磷配施、秸秆与氮磷配施是较优的培肥模式,且厩肥与氮磷配施优于秸秆与氮磷配施的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电导、pH值都无明显相关性;碱性磷酸酶和脲酶与有机质、全磷、全氮、速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为理解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水热条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不同海拔梯度典型植被带(沟谷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研究不同海拔不同土层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采用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检验,分析环境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年均降水量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而植物群落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土壤密度和p H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土壤C/N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加;样地微气候、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温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不同程度地相关,单一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全磷含量含水量pH有机碳含量年均气温土壤温度水解性氮含量年均降水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 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土壤密度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C/NSimpson指数。【结论】水热条件(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性质(p H、有机碳、水解性氮、全氮、全钾和全磷)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可调控不同海拔梯度内的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磷、水分、p H、碳、氮和钾是调控土壤酶活性海拔响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分析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因子,结果表明:所有模式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高于单种作物土壤。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r=0.558 7)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钾(r=0.524 7)和水解性氮(r=0.442 5)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有机质(r=-0.577 9)、全氮(r=-0.619 7)和全磷(r=-0.638 5)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质(r=0.908 5)、速效钾(r=0.900 6)、全氮(r=0.843 5)、水解性氮(r=0.796 5)、速效磷(r=0.763 0)和全钾(r=0.676 4)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荒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沙棘、刺槐和油松三种人工林0~80cm土壤养分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8.1~11.9g·kg-1,全氮含量0.53~0.82g·kg-1,全磷含量1.34~1.75g·kg-1,含速效钾85.5~175.5μg·g-1,碱解氮32.9~66.4μg·g-1,速效磷3.08~5.14μg·g-1。与荒地相比三种人工林林地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明显增加。土壤表层(0~20cm)与下层养分含量差异显著,表层以下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地表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向下逐渐降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换酶、脲酶和酶活性总体水平表现为刺槐林沙棘林荒地油松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退化毛竹林土壤的修复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覆盖1 a、覆盖2 a、覆盖3 a、覆盖后恢复2 a、覆盖后恢复5 a及未覆盖的毛竹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土壤酶活性指标,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pH值,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土壤细菌、真菌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覆盖3 a的毛竹林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林地类型,覆盖后恢复5 a的0~20 cm土层酶活性均较高。样地土壤细菌类群中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为优势菌群,真菌类群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所占比例较高。覆盖后恢复5 a的40~60 cm土层细菌和真菌的OUT数量较少,Chao1、Simpson及PD-whole tree指数均较小,表明覆盖后林地深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多样性均受到影响,土壤退化程度较高且恢复缓慢。土壤环境因子对毛竹林土壤细菌门水平的贡献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  相似文献   

8.
雷明  李昌晓  陈伟  魏虹 《林业科学》2012,48(11):15-22
以三峡水库岸坡系统常见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退耕地、耕地、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低,这与耕地土壤中的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最低形成鲜明对照。与之相反,退耕地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活性最高,而草地中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居于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则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pH值也呈显著的相关性。脲酶与有机质含量之间、蛋白酶与全氮、速效氮、pH值之间均分别呈显著相关性。林地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在几种用地类型中居于最低,岸坡林地能够有效减少可能进入三峡库区水体的N,P含量。消落带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最高,消落带的人为耕作可能是加剧水库水体N,P元素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增加林地,限制在消落带进行耕作等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套种菠萝(Ananas comosus)的降香黄檀(Dalberqia odorifera)林木生长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种2年,相比未套种林分,降香黄檀林木树高提高19.98%,胸径提高17.96%;套种菠萝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pH值、碱解氮、速效钾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比未套种提高了1.52倍、1.69倍、1.13倍、1.60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比较了丘陵地区油茶单作、花生单作及油茶-花生间作三种种植模式下五种土壤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油茶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油茶生产中培肥和改良土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明显。与油茶单作相比,油茶-花生间作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1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与花生单作相比,油茶-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高,特别是脲酶和酸性磷酸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对蔗糖酶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有机质和速效磷是影响蛋白酶的主导因子,土壤全氮是影响脲酶的重要因素,土壤全氮和速效磷是直接影响酸性磷酸酶的重要因子。综合看来,与油茶单作相比,油茶-花生间作模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对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16a生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和蓄水性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2.80%、14.11%、16.67%、13.88%、13.49%和2391%;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38.74%;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土壤呼吸强度均比杉木纯林高。杉木桤木混交林不仅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取野生栎树群落和城市人工绿地,分别进行了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栎树群落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城市人工绿地,只有有效磷含量低于城市人工绿地。野生栎树群落对土壤养分的作用规律总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向土壤上层富集,而城市人工绿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义丰溪湿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义丰溪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纯林、无瓣海桑+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混交林)土壤0~30 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20 a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下,除pH值外,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说明混交林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后续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中应采用混交林模式以确保植被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公园绿地表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6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土层的108份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并对其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碧沙岗公园尿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最强,滨河公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郑州绿博园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强;尿酶与速效钾呈正相关关系,与过氧化物酶呈负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非毛管孔隙度、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与速效磷、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关系;磷酸酶及蔗糖酶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磷酸酶、蔗糖酶与水解性氮、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多酚氧化酶与理化性质不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判断,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实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GIS技术的应用,系统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性,包括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土壤渗透性、pH、有机质、阳离子变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绘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主要指标分布状况专题图,评价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揭示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翘根系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化指导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连翘基地生态种植样地、露地栽培样地、野生样地进行,比较分析其土壤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野生和露地栽培模式,土壤pH值低于其他两种种植模式,野生样地土壤全钾含量高于生态种植及露地栽培样地。表明生态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酸碱度,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使当地土壤更适合连翘生长。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种植模式对0~2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较大。因此,生态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养分,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连翘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广西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红海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群落 ;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 4种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红海榄群落 >木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壤群落 ,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 ;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 ,过氧化氢酶则呈相反趋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 ,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 ,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